羰基铁复合粒子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gji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依据雷达波吸收材料研究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以羰基铁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环氧树脂(EP)包裹羰基铁、超微铁包裹中空玻珠以及中空玻珠/超微铁/EP三层结构复合粒子。用SEM、TEM、XRD、FTIR、Zeta电位表征复合粒子的结构;用DTA-TG分析复合粒子的热稳定性;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研究材料的复介电常数(ε=ε′-jε″)和复磁导率(μ=μ′-jμ″)。探讨了微观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用ATPU/Span60作表面活性剂,在DMF溶剂中,热分解五羰基铁后,加入环氧树脂(E-44)减压蒸馏,制备了EP包裹超微铁复合粒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粒子结构为EP包裹超微铁(α-Fe)核壳结构,该结构提高了复合粒子的抗氧化能力。用ATPU作表面活性剂制备核壳结构复合粒子时,随着复合时ATPU用量的增加,复合粒子的密度、复介电常数(ε)和复磁导率(μ)逐渐减小,剩磁与矫顽力逐渐增大。ε′、μ′和μ″均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ε″随频率的变化与ATPU的用量有关,当ATPU用量<2.32%时,ε″随频率增大而减小,但当ATPU用量>2.32%时,ε″随频率的变化不明显。五羰基铁浓度对复合粒子的静磁性能影响不明显。用ATPU和Span60作表面活性剂制备核壳复合粒子时,随着复合时Span60用量的增加,复合粒子的密度、ε减小,μ先减小后增大。随着频率的增大,复合粒子ε、μ呈减小趋势。随着复合时ATPU用量的增加,复合粒子的密度减小,ε、μ先减小后增大。指出了复合粒子密度的变化是由于有机相含量与超微铁粒径的变化引起的,并用界面缺陷的理论探讨了微观结构对ε与μ的影响。 用ATPU作表面活性剂,在中空玻珠存在下“原位”热分解五羰基铁制备出中空玻珠/超微铁核壳复合粒子。研究表明:ATPU的醚键(-CH2CH2-O-CH2CH2-)与中空玻珠表面的(-OH)形成了氢键;氨基与Fe之间以配位键作用。随着中空玻珠用量的增大,复合粒子包裹率逐渐降低。分析ATPU对复合粒子包裹致密性的影响可以得出,当ATPU用量很少时,不仅复合粒子包裹得不致密,而且微粒Fe团聚现象比较明显,当ATPU用量继续增大后,微粒铁的粒径变化不明显,但复合粒子的致密性有所下降。随着中空玻珠用量增大,声“减小,夕‘先增大后减小。随着ATPU用量增大,尸减小,£先减小后增大,但当ATPU的浓度>6 .7mg/ml,£“随ATPU用量的改变不明显。指出了由于采用中空结构,复合粒子的密度减小,并且能够较大范围调节复合粒子的£、夕。 通过在超微铁包裹中空玻珠复合粒子表面再包裹一层EP,制备出了中空玻珠/超微铁/EP三层结构复合粒子。结果表明:此复合粒子较中空玻珠/超微铁复合粒子有更好的致密性。随着ATPU用量的增大,超微铁粒子粒径变小,包裹层变得更加均匀,£减小,夕先减小后增大。但当f>16GHz,:变化剧烈。
其他文献
对于含有相同纤维体积分数的C/MC尼龙和C/MC尼龙,C/MC尼龙的平衡吸湿量M,扩散系数D和吸湿速率常数K均小于C/MC尼龙,表明C/MC尼龙的吸湿性能优于C/MC尼龙.纤维体积分数、纤维
本论文制备了单分散和多分散的铁纳米粒子及环氧树脂-铁纳米复合粒子,用TEM、SEM、IR、DSC、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详细研究了粒子的结构与微波电磁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以十二烷基磷酸酯为表面活性剂在液相中热分解五羰基铁制备了单分散的α-Fe纳米粒子,发现随表面活性剂用量增加纳米粒子粒径减小,粒子介电常数下降,磁导率上升;粒子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在粒径为39nm左右分
随着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发生、发展、到如今趋于平稳并逐渐受控,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都受到严重影响.饲料产业是畜牧产业领域的中间环节,受到上游原料采
期刊
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稀土钼次级发射材料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常规的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稀土钼次级发射材料,制成了阴极试样,研究了其次级发射性能;首次利用
该文采用石英管熔融法制作As-S-Se体系的硫系玻璃,研究了该体系玻璃的一些性能:利用旋转涂覆法和磁控溅射法制备了As-S薄膜,测试薄膜的一些性能,并进行了电场/测试场极化;然
废旧塑料的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但由于单纯的废旧塑料再生料性能不高,限制了废旧塑料的应用,从而影响了废旧塑料的回收率。纤维增强废旧塑料基复合材料大大
人工甜味剂(artificial sweeteners,AS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物及个人护理品中的蔗糖替代品,因其在水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广泛分布被列为新兴污染物。污水处理系统是人工甜味剂的主要聚集地和进入水环境的主要途径。有关水环境中ASs的行为、去除方法和生态风险成为关注热点,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在建立污水中ASs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四种典型ASs—安赛蜜(ACE)、甜蜜素(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