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应用及光谱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探针作为一种识别和传感的分子工具,并成功应用于离子、分子检测和细胞示踪,日益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这类探针由于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检测时间短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氰离子和亚硫酸氢离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处置不恰当就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设计合成快速、简便、选择性高和灵敏度高的氰离子和亚硫酸氢离子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三噻吩衍生物和苯并吲哚啉衍生物为主体,设计合成了三种新型的荧光探针,分别在水溶液、DMSO:H2O(9:1)和PBS缓冲溶液中识别氰离子和亚硫酸氢离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探针的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光谱数据推断了识别机理,并通过核磁滴定和高分辨质谱进行了论证,此外,还进行了滤纸试验、细胞示踪和糖样品中亚硫酸氢含量检测的应用研究,以下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关于离子识别的问题以及荧光分子探针的识别机制,总结了当前氰离子和亚硫酸氢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机理设计合成了一种氰离子荧光探针2-1。该探针是由2,2’:5’2”-三噻吩-5-甲醛和苯并吲哚啉反应制得,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较低检测限,并且能够在纯水溶液中识别氰离子。探针本身没有荧光,当加入氰离子后分子内发生聚集,产生明亮的黄荧光,并通过动态光散射和扫描电镜对其聚集形态进行了研究。该探针在30 s内即可完成对氰离子的识别,检测限达到了0.1μM,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CN-的最大含量1.9μM。通过核磁滴定和高分辨质谱论证了其识别机理,并通过滤纸试验和细胞实验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第三章设计合成了一种氰离子荧光探针3-1。该探针以三噻吩衍生物为主体,与丙二腈反应制得,在二甲基亚砜和水的体积比为9:1的体系中实现了对氰离子的识别,反应在5 min内完成,检测限为0.1μM。当加入氰离子后,阻断了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产生明亮的绿荧光。第四章介绍了一种基于苯并吲哚啉衍生物的A-π-A’结构的比率型亚硫酸氢离子荧光探针4-1。该探针能够在PBS缓冲溶液(pH=7.4)中识别亚硫酸氢离子,通过核磁滴定和质谱手段研究了探针与亚硫酸氢离子之间的作用方式,导致荧光光谱在578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466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产生了明显的比率变化,同时,溶液颜色在紫外灯下由橙红色变为了明亮的蓝绿色,该探针在30 s内即可完成对亚硫酸氢离子的识别,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检测限达15 nM,并且用该探针进行了细胞实验,以及滤纸和实际糖样品的检测实验。第五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乳源的质量安全问题随着乳品行业的迅速发展而日渐凸显,尤其是鲜乳掺假现象普遍,掺假手段不断变换,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乳品市场,损害了乳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制约了乳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