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新医改政策正式颁布之后,国家陆续出台各项鼓励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法规和产业政策,医药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医药技术创新等,都对深化新医改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ind资讯显示,2015年我国医药行业国家级文件出台531项,2016年出台文件1488项,可以看出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和调整愈加频繁,为改变医药行业“小、散、乱”的行业局面做出努力,但也使得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大幅压缩,特别是2015年医药行业年销售收入的增速首次跌破10%,医药行业的转型之路势在必行,之前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医改浪潮带来的挑战,新药研发、提高药品质量、推出重磅品种成为企业转型的必然之路。从西方国家的六次并购浪潮中可以看出,公司要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整合,除了依靠自身业务通过内部创造实现发展之外,还可以通过并购这个途径。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并购能充分利用外部优势和资源快速实现企业的发展,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快速扩张手段,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计民生,是与人民健康紧密相关的行业,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可以用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水平重复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和生产能力低这样的局面来形容。相关学者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医药行业必须经过大规模的并购过程才能走出竞争力低下,行业集中度分散,市场份额小的状况。近年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活动也是风生水起,空前繁荣,它们通过大量并购活动来实现产业的整合升级,以求达到新医改政策的要求和自身的发展与壮大。例如,2016年医药行业的并购数量、规模再次刷新历史,2016年医药行业并购案例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元。然而国内外企业长期发展的实践表明,并购是具有两面性的,它是一把双刃剑,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它在为大量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使许多企业陷入破产的深渊。那么在新医改背景下,医药行业频发的并购行为能否为企业创造财富?新医改浪潮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新医改背景下医药行业的并购绩效表现会是如何?如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并购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势?因此,本文创造性提出研究问题,即研究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绩效表现,将研究时间放在新医改实施之后,使研究样本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借鉴国外成熟的并购动因理论和并购绩效理论,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研究并购行为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到本文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通过阐述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并购历程,结合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动因分析,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1个财务指标构建综合绩效得分模型,对2010-2013年的40个并购样本在并购前一年和后三年的绩效情况,也就是40个样本2009-2016年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当年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上的绩效大幅下降,并且在并购后的3年内呈锯齿状波动,在并购后的第三年勉强达到并购前的绩效水平,得出新医改背景下医药行业并购行为并非有效的结论,并利用研究的结果找出影响医药行业并购绩效的主要原因和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全文主要根据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医药行业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企业绩效的改善提供有效的建议,从完善医药专利权法律体系;提高创新医药的技术水平;丰富并购的支付方式,善于使用杠杆;注重并购后的整合等方面入手,引导我国医药行业更加理性地看待并购,做出更加科学的并购决策,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我国医药行业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