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新固肠止泻丸抗大鼠试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和体外抑菌实验来探讨其治疗UC的机制。
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诱导的大鼠UC,观察新固肠止泻丸对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肠黏膜组织TNF-α、环氧合酶-2(COX-2)、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11株菌株,标准菌株的MIC、MBC以及360株临床株的MIC及MBC。
结果:模型组TNF-α,COX-2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升高,GAL-3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对比,新固肠止泻丸组大,中,小各组TNF-α,COX-2的阳性率明显降低,GAL-3阳性表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能显著减轻UC大鼠病变程度,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杯状细胞形态大多恢复正常,炎性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新固肠止泻丸体外抗菌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对实验所选的11株肠道感染菌标准株均有抑菌作用。除铜绿假单孢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外,对其他9株标准菌有杀菌作用。对340株临床分离肠道感染菌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新固肠止泻丸对UC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可能与对引发UC的一些相关因素,如炎性介质,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