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人群脂蛋白(a)异常水平及分布情况,分析脂蛋白(a)与其它血脂成分的占比关系;并探讨应用他汀干预后,LP(a)与动脉粥样硬化、致动脉硬化相关因子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份于海军总医院进行血脂全项检测者,共11946例,其中男性6146例,女性共5800例。按照不同性别、年龄等分组分析LP(a)异常水平及分布情况,并探讨LP(a)与其他血脂成分的占比关系。2.选取2014年12月份至2015年7月份在海军总医院门诊随访的规律口服他汀药物3月以上的患者,共239例,男97例,女142例。对所有选定的研究对象,测定血脂全项及UA、hs-CRP、Hcy等血清指标以及测定颈动脉管壁内中膜厚度(CIMT)。以LP(a)300mg/L作为分界点,将293名入选对象分为LP(a)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血脂、UA、Hcy、hs-CRP及CIMT之间的差异;并对LP(a)与致动脉硬化因子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主要分为以下2个部分11946例检测血脂全项者的统计结果:1.11946例统计对象中有2446例LP(a)异常,即LP(a)>300mg/L,约占统计总体的20.48%;TC正常而LP(a)异常约占12.35%;LDL-C正常而LP(a)异常约占16.05%;TC及LDL-C正常而LP(a)异常约占12.29%;TC正常且LDL-C与LP(a)均异常约占0.08%;LDL-C正常且TC及LP(a)异常约占3.78%;TC、LDL-C及LP(a)均异常者约占4.34%。2.女性LP(a)水平均值(241.03±199.71 mg/L)(n=5800)较男性LP(a)水平的均值(194.72±159.28 mg/L)高(n=6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段的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随着LP(a)水平有随着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4.高LP(a)组(n=2446)的TC(4.94±1.20 mg/L)与LDL-C(2.72±0.86 mg/L)明显高于LP(a)正常组(n=9500)的TC(4.65±1.11mg/L)与LDL-C(2.54±0.79mg/L)水平,且LP(a)与TC、LDL-C呈现出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是0.269与0.389,P<0.05)。239例服用他汀药物3月以上者的统计结果:1.239名研究对象的LP(a)、UA、hs-CRP、Hcy及IMT分别为(340.63±274.50)mg/L、(308.92±81.47)umol/L、(2.02±2.05)mg/L、(13.02±5.12)umol/L、(1.18±0.20)mm。2.LP(a)正常组(n=145)中的CIMT(1.01±0.20mm)较LP(a)异常组(n=94)(1.21±0.18m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LP(a)正常组中的尿酸(318.82±84.01 umol/L)及甘油三酯(1.74±1.11 mmol/L)较LP(a)异常组的尿酸(293.64±75.30 umol/L)及甘油三酯(1.41±0.68 mmol/L)高,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但两组间BMI、腰围、hs-CRP、Hcy、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他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P(a)与CIMT呈现正相关关系(r值=0.359,P=0.000);LP(a)与UA、Hcy、hs-CRP均无相关性(P>0.05)。4.不同性别、年龄、BMI、腰围、有无吸烟及有无高血压病史等亚组之间LP(a)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P(a)与上述指标也无线性关系。5.239例服用他汀药物者,LP(a)异常94例,占整个纳入人群的39.3%;其中TC正常,LP(a)异常80例,占33.47%;LDL-C正常,LP(a)异常92例,占38.50%;TC及LDL-C正常,LP(a)异常79例,占33.05%。结论:LP(a)异常水平占比高,尤其是在TC及LDL-C分别以及同时正常情况下,应重视LP(a)水平检测。他汀干预后LP(a)水平仍高且与CIMT呈正比,预示动脉硬化更严重,可能预示LP(a)是动脉硬化的残余风险,需进一步寻求降低LP(a)的有效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