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珰是一种特殊的冠饰,目前主要发现于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在图像资料中也有发现。由于文献中关于金珰的记载都与舆服礼仪制度紧密相连,所以近年来有关金珰的研究颇受学术界重视。金珰作为一种冠饰,不仅是侍中、散骑常侍生前所佩戴以示地位等级之物,也是其生后带入墓中随葬,以示身份的标志之物。因此,金挡不只是普通的装饰物,而是具有政治内涵的舆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金珰冠饰的研究,很少有学者进行专门论述。以往学者的论著中,都只是对金珰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侧重于使用范围的探讨、源流的分析等。较少从出土的金珰实物资料出发,对金珰的使用范围、使用者身份、使用方法、流变进行详细的分析。再加上关于金珰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都较琐碎,不便于查阅;有一些考古出土的金珰材料并未发表,信息资源不流通;学者对金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所以本文把关于金珰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做一整理,尽可能地呈现出金珰的全貌。本文在占有考古出土的金珰资料基础之上,对金珰的使用者进行分析归纳,对金挡的形制进行详细比较,试图总结出金珰的使用情况和演变规律。全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绪言,阐述金珰的定义。归纳了以往金珰研究的情况,指出其中的不足,并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文献中关于金珰的记载。根据文献中关于金珰的记载,说明金珰的政治内涵,即侍中、散骑常侍用以佩戴,以示其身份地位的标志性物件,是冠服制度的一部分。据此分析金挡在不同时期的大致使用情况。第二章,考古出土的金珰。在全面搜集迄今所知墓葬出土金珰实物的基础上,介绍出土金珰的墓葬概况,结合墓主的身份地位、历任官职,把出土的金珰实物资料整理成表。对金珰的形制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以蝉纹为依据,将附蝉金珰划分为三大类型,并指出其背后反映的政治文化背景和时代变迁因素。第三章,金珰的流变。根据对金珰的形制分析,结合图像资料及文献中的金珰情况,得出金珰的演变过程与规律。金珰出现于汉代,经过两晋时期的演变,从标准形制逐渐退变成简化形制;进入隋唐,开始出现在绘画图像上,不再成套使用,而是只用1件蝉纹金珰饰于冠前;直至宋明时期,蝉纹金珰与貂尾的合称,已经作为一种笼冠的名称——貂蝉冠。根据官阶等级的不同,冠饰不再局限于金蝉,还出现了玳瑁蝉、玉蝉。可见,蝉纹金珰单独使用之后,逐渐向玉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