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机为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很多人应该对此前无人机擅闯美国白宫,无人机深夜潜入英国某监狱运送武器和毒品等案例记忆犹新。在我国,身份不明的无人机闯入管制空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无人飞行器?
近日,美国一家非盈利开发机构推出了一款名为Drone Defender的反无人机设备。该设备外形酷似步枪,设备前端上部安装了1根白色的杆状天线。研发者称该设备能以电磁波有效干扰并迫降实施遥控与GPS导航的无人机。
军事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朱启超表示,反制无人机所采用的主流技术,除了类似Drone Defender的电子干扰技术外,还包括激光武器、微波武器、‘杀手’无人机、常规动能武器和‘天网’抓捕,等等。
然而,这些技术手段都是传统军事手段的延伸应用,在人口密集地区对付小微型无人机不仅效费比不高,而且可能造成附带伤害。
对此,朱启超特别介绍了“天网”抓捕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利用导弹或火箭弹发射装置施放一张大网,可将正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捕入网中。他指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低空拦截防御系统‘天网一号’就是‘天网’抓捕的典型应用,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付低空无人机的新颖技术”。
“天网一号”采用固定发射架或机动发射架,射出的“炮弹”飞临目标无人机附近时,施放一张直径3米的大网缠住目标,令其操纵和动力系统失灵,并打开降落伞保证“束手就擒”的猎物平稳落地。
“比较而言,采用电子干扰和施放‘天网’抓捕的方式,可以不用损毁无人机便可以将其捕获,还不会引发附带损伤,特别适合在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的繁华都市应用,应是最为安全稳妥的两种方式。”朱启超说,“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反无人机的各种手段都还在摸索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相信随着无人机的大量出现,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成熟好用的无人机‘克星’。”
近日,美国一家非盈利开发机构推出了一款名为Drone Defender的反无人机设备。该设备外形酷似步枪,设备前端上部安装了1根白色的杆状天线。研发者称该设备能以电磁波有效干扰并迫降实施遥控与GPS导航的无人机。
军事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朱启超表示,反制无人机所采用的主流技术,除了类似Drone Defender的电子干扰技术外,还包括激光武器、微波武器、‘杀手’无人机、常规动能武器和‘天网’抓捕,等等。
然而,这些技术手段都是传统军事手段的延伸应用,在人口密集地区对付小微型无人机不仅效费比不高,而且可能造成附带伤害。
对此,朱启超特别介绍了“天网”抓捕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利用导弹或火箭弹发射装置施放一张大网,可将正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捕入网中。他指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低空拦截防御系统‘天网一号’就是‘天网’抓捕的典型应用,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付低空无人机的新颖技术”。
“天网一号”采用固定发射架或机动发射架,射出的“炮弹”飞临目标无人机附近时,施放一张直径3米的大网缠住目标,令其操纵和动力系统失灵,并打开降落伞保证“束手就擒”的猎物平稳落地。
“比较而言,采用电子干扰和施放‘天网’抓捕的方式,可以不用损毁无人机便可以将其捕获,还不会引发附带损伤,特别适合在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的繁华都市应用,应是最为安全稳妥的两种方式。”朱启超说,“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反无人机的各种手段都还在摸索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相信随着无人机的大量出现,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成熟好用的无人机‘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