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CoO,MnO)/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催化剂载体的制备及其在合成碳酸二苯酯中的应用

来源 :硅酸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zhongyu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以乙酸铜、乙酸钴和乙酸锰的水溶液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和CO2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CuO(CoO,MnO)/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子散射能谱分析等对纳米复合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Brunauer–Emmett–Teller法测定了纳米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孔径及孔径分布。以纳米复合气凝胶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用于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diphenyl carbonate,DPC),并用气相色谱仪对反应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气凝胶的粒径为20~100nm,孔径为2~8nm,平均孔径为3.16nm,比表面积为664.4m2/g;过渡金属的摩尔含量为13.77%;催化合成DPC的质量收率达27.14%。
其他文献
本文以自制生物质活性炭(BAC)为原料,采用凝胶-溶胶法合成TiO2/BAC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N2吸附等表征;并研究该复合材料对中性
主要研究了TiO2光催化体系结合H2O2或外加电催化(EC)体系对苯酚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评价比较TiO2/UV、H2O2/UV、TiO2/UV/H2O2、TiO2/UV/EC体系下苯酚降解机制及动力学.结果表
以酞酸丁酯和硝酸银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银纳米TiO2溶胶,再采用浸提拉法及并通过高温活化制备出掺银纳米TiO2薄膜。利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在波长为254 nm的紫外光辐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以甲醛为模拟污染物,考察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探讨不同甲醛浓度和不同黏结剂对光催化效率的
Pb2+在低浓度下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带来多重损伤,尤其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损害,在自然环境中也可以通过生物链传递进入到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
人们在对室内进行装饰装修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大都含有甲醛、可挥发性有机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室内持续散发,导致室内空气质量(IAQ)严重下降;另外,随着空调系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