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作物组合间作优势和时空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且种植模式多样。以往的研究多关注间作体系中资源高效利用,但对间作系统生产力的时空稳定性、植物种间互作动态等问题很少涉及。本研究以西北一熟制地区19种不同间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甘肃省武威市、张掖市和靖远县三地设置为期三年(2012-2014)的田间试验,分析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生产力和养分吸收优势及其时空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Logistic models模拟不同竞争强度间作体系作物生长和养分获取的动态过程,完善种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为间作模式的合理配置设计和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参与的间作模式大多数具有产量优势和养分吸收优势,比相应单作提高了14.6%~46.0%。短生育期作物(油菜、胡麻和豌豆)/油葵间作体系基于生产力计算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8~1.54。间作体系(尤其是高杆/矮杆间作体系)基于生产力计算的LER随着时间生态位分离度(TND)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2)当高产作物在间作时对体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相对单作的增加(减少)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时,生物多样性净效应、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均表现为正(负)效应;当低产作物在间作时对体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相对单作的增加(减少)的影响程度更大时,生物多样性净效应和补偿效应表现为正(负)效应,选择效应表现为负(正)效应。无论生物多样性净效应为正还是负,间作体系(尤其是高杆/矮杆间作体系)基于生产力和养分吸收量计算的补偿效应随着TND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选择效应则与TND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3)在玉米/蚕豆、玉米/豌豆和玉米/小麦间作体系中,与相应单作相比,间作蚕豆、豌豆和小麦的干物质和养分吸收的最大累积量(Ymax)分别提高了 34.5%~49.5%、8.6%~38.1%和34.9%~62.4%;最大日生长速率(Imax-Y)分别增加了 1.6~2.1倍、1.3~1.6倍和1.7~2.4倍。与单作玉米相比,与蚕豆和小麦间作玉米的Ymax和Imax-Y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与豌豆间作的玉米的Ymax和Imax-Y则分别显著提高了 25.5%~38.9%和24.3%~60.7%;与蚕豆、豌豆和小麦间作玉米获得干物质和养分吸收最大瞬时生长速率的时间(TImax-Y)分别比单作玉米分别延迟了 10~13d、11~20d和3~12 d。间作强化了作物之间的生态位分离。(4)无论是以作物还是体系为研究对象,间作生产力和养分吸收量的时空稳定性与相应单作相比无显著差异。当短生育期作物胡麻、油菜与长生育期高杆作物玉米或油葵间作时,其时间稳定性系数比相应单作体系增加了 35.2%~256.8%;豆科作物大豆、豌豆与玉米间作时基于生产力和养分吸收量计算的时间稳定性系数均等于或高于相应单作体系。综上所述,大部分间作体系在具有产量优势和养分吸收优势的同时,能够维持时空稳定性。
其他文献
针对免疫算法(AIA)的运行速度和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一种精英交叉策略,并将精英交叉策略与基于欧氏距离的免疫算法相结合,得到一种基于欧氏距离和精英交叉的免疫算法(DKBAI
财务管理研究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演化一般规律的描述,力图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一般的路径。
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好直观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
目的观察复合辅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2组均予常规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注射用复合
目的:评价茴三硫胶囊联合胆益宁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内啡肽(β-EP)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获取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的方法。方法采用胰蛋白酶-EDTA(0.25%胰蛋白酶-0.02%EDTA-Na2)组织消化法,从人的大网膜中分离出HPMCs;分别从形态学、免疫组化
本文以审计实务为背景,通过介绍Excel与Word软件的衔接、共享工作簿、公式函数和随机数发生器的运用,以实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解决实际困难的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
目的:考察全国13个产地15批菊苣和毛菊苣地上部分药材中绿原酸、多糖含量,为菊苣地上部分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绿原酸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
针对现有在线信誉系统中信任模型的缺陷,基于在线拍卖的特点,并结合已有信任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多影响因素的信任模型.本模型适用于在线拍卖环境下对用户信誉状况的全面、准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味追求市场份额、扩大保费规模的问题。在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存在偿付能力隐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