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沪深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在规模上取得了巨大发展。截至2017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485家,总市值达到56.71万亿元。除在外延上的增长以外,股票市场的内涵式发展,即运行质量的提升同样值得关注。尤其,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应坚持质量优先。就股票市场而言,贯彻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发展理念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我国股票市场而言,尽管在规模上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于2015年下半年出现的异常波动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质量仍有待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一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中市场操纵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不利于股票市场的长期稳健发展。实际上,规范股票市场投资交易行为以维护市场公正一直是证券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有鉴于此,本文从股票市场质量的视角出发,以收盘价操纵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中国股票市场可疑的收盘价操纵行为进行识别与监测,并基于监测结果论证收盘价操纵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总结有效防范收盘价操纵的政策建议,力求为监管部门遏制收盘价操纵、维护市场公正和确保市场质量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针对收盘价操纵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收盘价操纵行为的监测研究。本文开创性地利用收盘价操纵后股票价格的变化特征,构建了收盘价操纵行为的识别模型,并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分时高频交易数据实现了可疑收盘价操纵行为的有效监测。为确保收盘价操纵识别模型的有效性,本文进一步地搜集整理了中国证监会已处罚市场操纵案件涉及的股票,并与模型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由于涉及客户详细订单信息的全账簿数据难以获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操纵行为识别与监测研究的推进。但是,收盘价操纵主要通过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来操纵证券收盘价格,却为基于公开可获得的市场交易数据实现收盘价操纵的监测创造了条件。本文从构建识别模型的角度出发开展收盘价操纵行为的监测研究,避免了涉及客户详细订单信息的全账簿数据难以获取对研究推进的制约,对丰富股票市场质量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收盘价操纵行为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交易所及监管机构所披露的市场操纵案例,采用事件分析法来研究市场操纵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与真实发生的操纵行为相比,被披露的操纵案例数量明显较少,而且均为非随机样本数据,更为完整市场操纵数据库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证研究的深入。对此,本文利用可疑收盘价操纵行为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本文先后从市场层面和股票层面论证了收盘价操纵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作用与影响。在市场层面,本文分别运用有向无环图(DAG)及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股票市场交易、操纵行为与市场流动性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市场行情下该动态关系的演变;在股票层面,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用于衡量投资者报价策略保守程度的指标——非最优报价占比,论证了收盘价操纵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微观机制。最后是收盘价操纵行为的防范研究。改善收盘价操纵的防范效果是本文开展一系列研究的最终目的。为此,本文分析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疑似发生收盘价操纵股票的特征,以及收盘集合竞价机制对收盘价操纵行为的影响。同时,本文也重点梳理总结了国际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市场操纵立法、市场操纵行政调查及收盘交易机制设计上的有益经验。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监管部门、交易制度、上市公司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收盘价操纵行为监管与防范的政策建议。经过以上研究,本文形成以下重要结论:第一,可疑收盘价操纵行为的监测结果表明,除2015年下半年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波动期间以外,沪市发生可疑收盘价操纵的严重程度总体上呈改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第二,市场层面股票市场交易、操纵行为与市场流动性之间动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操纵行为可能会通过加剧股票价格波动及降低订单非执行风险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报价策略,进而对交易成本和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该影响往往在下跌行情下更为显著。第三,收盘价操纵对市场流动性微观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收盘价操纵会引起股票价格波动加剧,受此影响,投资者订单的非执行风险有所下降,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在不影响订单成交的前提下选择更为有利的报价,呈现出报价策略保守化的趋势,最终导致股票交易成本提升和流动性下降。第四,疑似发生收盘价操纵股票的特征分析显示,总市值规模较小、换手率较低、交易不够活跃的股票更容易发生收盘价操纵。与此同时,收盘交易机制设计也会对操纵行为产生影响:在收盘集合竞价制度下,投资者需要更多资金才能达到操纵目的,大大提高了市场操纵者干预股票收盘价格的成本和难度,有利于对收盘价操纵产生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