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加我国大豆总产量主要依靠大豆种植区域单产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大豆种植区域常因大豆开花和结荚期的集中降雨引发倒伏,而导致产量下降,倒伏已经成为制约大豆产量潜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大豆抗倒能力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必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倒伏级别、株高、主茎节数、地上部五节高、单株叶片鲜重、单株茎鲜重、单株荚鲜重、单株根鲜重、地上部鲜重、地上部鲜重/根重比等性状差异较大的大豆品种为亲本,构建东农L13×黑河36号、东农L13×合农60号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简称RI63613和RIL6013,其中东农L13共同的母本,黑河36号、合农60号为父本。通过多年多点试验、遗传图谱的构建、QTL定位研究来明确大豆倒伏及倒伏相关性状的紧密关联的分子标记。本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SSR标记构建了两张大豆遗传连锁图谱。RIL3613群体的遗传图谱锚定了 156对SSR引物,包含20条个锁群的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为2848.56 cM,标记间平均长度为18.99 cM。单个连锁群长度范围为1.15~283.42cM,标记数范围为2~13个;RIL6013群体的遗传图谱含有137对SSR引物,包含20条个锁群的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为1886.8 cM,标记间平均长度为13.77cM。单个连锁群长度范围为19.68~163.67cM,标记范围为4~11个。2.共检测到268个QTL,包含39个倒伏级别QTL、65个株高QTL、13个主茎节数QTL、6个地上部五节高QTL、11个单株叶片鲜重QTL、6个单株茎鲜重QTL、63个单株荚鲜重QTL、54个单株根鲜重QTL、4个单株地上部分鲜重QTL、19个单株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比值QTL。在结荚期有85个QTL被检测到,在鼓粒期有80个QTL被检测到。有54个QTL可在2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135个QTL在单个环境中检测到。成熟期株高qph-M-4在4个环境表达,表型贡献率为4.91~10.97%;成熟期株高qph-D1a-1在3个环境表达,表型贡献率为 2.52~4.42%。3.共定位到121个密度效应QTL,包括16个倒伏级别的密度效应QTL、5个株高的密度效应QTL、7个主茎节数的密度效应QTL、3个地上部五节高的密度效应QTL、7个单株叶片鲜重的密度效应QTL、5个单株茎鲜重的密度效应QTL、35个单株荚鲜重的密度效应QTL、38个单株根鲜重的密度效应QTL、2单株地上部分鲜重的密度效应QTL和4个单株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比值的密度效应QTL。在结荚期有52个密度效应QTL被检测到,在鼓粒期有42个密度效应QTL被检测到。有2个密度效应QTL能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81个QTL能在单个环境中检测到。4.从整个生育期看,定位到了 13个多生育阶段表达的QTL,包括5个株高QTL、2个单株荚鲜重QTL、6个单株根鲜重QTL。其中有7个QTL在单个环境下的2个连续生育阶段被定位到,说明这些QTL在特定的环境下表达时间较长,是环境特异的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