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骆芃芃,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出版有《芃芃印拾—骆芃芃印章选》、《骆芃芃篆刻集》、《骆芃芃篆刻书法》、《青草芃芃—骆芃芃文论选》等。
骆芃芃是当今很有影响力的篆刻家,她的篆刻雄浑、豪放,刚柔相济,黑白相生,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记得,明代有位女篆刻家韩约素,授以略大的印章,则为难的很,认为是要她一个女流之辈去“凿山骨”!而芃芃则巨章在握,同样地神闲气定,举重若轻,体现出了当代女性篆刻家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芃芃的篆刻不同于一般,还在于她是有文化厚度和思想深度的。她刻印不但计白当黑、琢磨文字、推敲章法,不但放松心情、提升激情、捕捉灵感,还注重于突现文字内核的文化属性与艺术本谛。她曾经叙述过四次磨刻“绵绵若存”一印的推敲求索心路。听了使我震撼,也为之佩服。的确,一个真正的篆刻家是文化的传承者,是精神的劳动者,是迥别于文墨不通、浪漫缺失、艺心荡然的刻字工的。从她的艺术追求和实践中,我感悟到,搞篆刻艺术不能仅着眼于枣粟之小的印面,而刀石之外,是务必要有一个大篆刻、大文化理念的。
芃芃不仅对篆刻艺术呕心沥血,追求卓越完美。作为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常务副院长、当家人,她在行政、组织、管理、教学、展览诸方面都呕心沥血地不惮其烦、苦心经营,其投入精力之多、之大,是决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更可贵者,她不仅埋头苦干,而且像对她钟爱的篆刻一样,当作艺术来做,做得光彩夺目。在篆刻院成立的几年里,她很有创意地策划、操办过几个大型的展览,不仅“大”是前所未有的,且巧妙地将篆刻艺术得体的与人文、历史、山林融贯于一体,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展示模式,体现了古老篆刻走向现代的跨越。“大”能成立在于“精”,芃芃还善于从内部展示、陈列的调度与丰瞻多样性上别出心裁,将装置艺术和茶文化、书斋文化浑成一气,使观众能获得清新、纯粹且深邃的精神享受。从而赢得海内外篆刻界乃至观众群体的如潮好评,使枣粟之小的篆刻,能做出大作为,产生大影响。因此,芃芃屡获殊荣,荣膺“2008年度当代篆刻十大名人”称号,继而又当选为“2009年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人物”,中央国家机关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等,这的确是实至名归的。
篆刻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而近30年来,篆刻艺术获得了巨大的开拓与认知,使它由书斋小圈子进入大众的视野、审美,其成绩是世所公认的。这是全国业界奋发,领导重视,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结果。而芃芃也是其中骁勇搏击的一员。前一阵,我们篆刻界都为“中国篆刻艺术”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遗成功而欢呼、庆贺。人们也都向作为申报单位的西泠印社、中国篆刻艺术院报以掌声。其实,在这漫长、艰辛的申报过程中,骆芃芃作为申报项目负责人,始终是冲在第一线的操作手。她撰写申报文本、申报视频片的脚本、解说词,组织和设计视频片镜头,广搜和反复论证申遗资料……过程之曲折、反复、折腾是难以想象的,而芃芃则全身心地投入,十几个夜以继日的办公室鏖战,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终于化险为夷,日出天开,最终获得了申遗的成功。芃芃付出的心智和心血,也许是外人不知的,其实局内人也是未必知道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篆刻”。诚如评者江山先生所称:“在当代篆刻艺术史上,骆芃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骁勇的功臣。”
以我对芃芃的观察,她是一位把一生都乐意献给篆刻事业的人,是一个做大事的人。这包括艺术创作,也包括组织、管理和教育、推广。事实上,力亦有限,生亦有涯,三者要并举兼施,其付出的劳动是可以想见的。尤其作为一位女性,则更是勉为其难了。但芃芃以她的刚毅执着、无怨无悔地做了、做好了,而且将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做得更好。我坚信着。
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作品,则是对芃芃的追求、努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又一次验证。
(作者为西泠印社副社长)
骆芃芃是当今很有影响力的篆刻家,她的篆刻雄浑、豪放,刚柔相济,黑白相生,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记得,明代有位女篆刻家韩约素,授以略大的印章,则为难的很,认为是要她一个女流之辈去“凿山骨”!而芃芃则巨章在握,同样地神闲气定,举重若轻,体现出了当代女性篆刻家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芃芃的篆刻不同于一般,还在于她是有文化厚度和思想深度的。她刻印不但计白当黑、琢磨文字、推敲章法,不但放松心情、提升激情、捕捉灵感,还注重于突现文字内核的文化属性与艺术本谛。她曾经叙述过四次磨刻“绵绵若存”一印的推敲求索心路。听了使我震撼,也为之佩服。的确,一个真正的篆刻家是文化的传承者,是精神的劳动者,是迥别于文墨不通、浪漫缺失、艺心荡然的刻字工的。从她的艺术追求和实践中,我感悟到,搞篆刻艺术不能仅着眼于枣粟之小的印面,而刀石之外,是务必要有一个大篆刻、大文化理念的。
芃芃不仅对篆刻艺术呕心沥血,追求卓越完美。作为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常务副院长、当家人,她在行政、组织、管理、教学、展览诸方面都呕心沥血地不惮其烦、苦心经营,其投入精力之多、之大,是决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更可贵者,她不仅埋头苦干,而且像对她钟爱的篆刻一样,当作艺术来做,做得光彩夺目。在篆刻院成立的几年里,她很有创意地策划、操办过几个大型的展览,不仅“大”是前所未有的,且巧妙地将篆刻艺术得体的与人文、历史、山林融贯于一体,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展示模式,体现了古老篆刻走向现代的跨越。“大”能成立在于“精”,芃芃还善于从内部展示、陈列的调度与丰瞻多样性上别出心裁,将装置艺术和茶文化、书斋文化浑成一气,使观众能获得清新、纯粹且深邃的精神享受。从而赢得海内外篆刻界乃至观众群体的如潮好评,使枣粟之小的篆刻,能做出大作为,产生大影响。因此,芃芃屡获殊荣,荣膺“2008年度当代篆刻十大名人”称号,继而又当选为“2009年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人物”,中央国家机关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等,这的确是实至名归的。
篆刻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而近30年来,篆刻艺术获得了巨大的开拓与认知,使它由书斋小圈子进入大众的视野、审美,其成绩是世所公认的。这是全国业界奋发,领导重视,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结果。而芃芃也是其中骁勇搏击的一员。前一阵,我们篆刻界都为“中国篆刻艺术”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遗成功而欢呼、庆贺。人们也都向作为申报单位的西泠印社、中国篆刻艺术院报以掌声。其实,在这漫长、艰辛的申报过程中,骆芃芃作为申报项目负责人,始终是冲在第一线的操作手。她撰写申报文本、申报视频片的脚本、解说词,组织和设计视频片镜头,广搜和反复论证申遗资料……过程之曲折、反复、折腾是难以想象的,而芃芃则全身心地投入,十几个夜以继日的办公室鏖战,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终于化险为夷,日出天开,最终获得了申遗的成功。芃芃付出的心智和心血,也许是外人不知的,其实局内人也是未必知道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篆刻”。诚如评者江山先生所称:“在当代篆刻艺术史上,骆芃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骁勇的功臣。”
以我对芃芃的观察,她是一位把一生都乐意献给篆刻事业的人,是一个做大事的人。这包括艺术创作,也包括组织、管理和教育、推广。事实上,力亦有限,生亦有涯,三者要并举兼施,其付出的劳动是可以想见的。尤其作为一位女性,则更是勉为其难了。但芃芃以她的刚毅执着、无怨无悔地做了、做好了,而且将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做得更好。我坚信着。
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作品,则是对芃芃的追求、努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又一次验证。
(作者为西泠印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