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一篇对日本文学日译汉的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翻译文本是1981年出版的、由芥川龙之介夫人芥川文口述、中野妙子笔录的《追想芥川龙之介》(『追想芥川龍之介』)一书。在该书中,晚年时的文夫人回忆了自己的一生经历并追念了与丈夫芥川过往的点点滴滴,全书共有49小节。笔者选取的是该书后半部分的25-38小节,原文约两万字,译文约一万七千字左右,该书目前尚未有中文译本。中野妙子在笔录时用口语体记录了芥川文口述的内容。通过芥川文的口述,能感受到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文豪夫人的贤淑形象,文本语言优雅、富有韵味。笔者在翻译此书时以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作为指导,力求在准确表达出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凝练措辞,再现源语文本的语言风格,同时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翻译任务的介绍,主要介绍了作者、作品及本次翻译实践的目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翻译过程的介绍,主要从译前、译中、译后几个环节展开了论述。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在这一部分笔者结合了目的论的三原则对翻译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使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及增译、意译等翻译方法,阐述了如何再现源语的语言风格,如何更好地翻译文化负载词、长难句、省略句和委婉表达句,探究了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第四部分是笔者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整体总结,阐述了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得到的启示和不足之处。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翻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法,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文学翻译,要注意对文本语言风格的把握,忠实于原文内容的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