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质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的雾霾污染严重危害了居民健康。研究我国现阶段空气污染情况和空气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能够使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改善空气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研究空气质量的现状,选取对空气质量有主要影响的三种大气污染物sO2、NO2和PM10作为聚类指标,以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水平代表省的空气质量水平,以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作为聚类对象进行灰色聚类研究,对其空气质量进行等级评价,由此来考察空气污染的省域分布情况。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涉及方方面面,经济增长对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城市园林建设、绿化覆盖率的增加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公共交通的普遍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能够减少私家车尾气的排放,工业生产排放的有害气体会加剧空气污染,化石燃料燃烧也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综合考虑国内外相关研究,将影响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公共交通,燃料燃烧,环保和大气污染五个方面。运用中国最近几年31个省份空气质量面板数据对PM10和PM2.5污染源进行研究。由于传统回归模型无法体现空气质量空间效应的特性,而引入空间计量模型能反映空气质量的空间相关性,模型拟合程度较高,从而减少误差,使其更准确的反映变量与空气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针对PM10、PM2.5建立相应空间计量模型,为了能有效的研究空气质量的空间相关性,选取更为合理的权重矩阵,即指数衰减权重矩阵,并与传统0-1权重矩阵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对减少空气污染提出有效建议。实证结果说明我国省际PM2.5和PM10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进空间相关性增强。针对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应采用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且环保与PM2.5呈负相关,经济社会发展与PM2.5呈正相关。说明加大环保力度,积极采取污染治理措施,提高环保意识可以减少雾霾污染;现阶段经济发展会加剧空气质量的恶化,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以污染空气为代价。针对PM10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滞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且大气污染与PM10呈正相关,环保与PM10呈负相关,说明加大环保力度,减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以降低PM10浓度值,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公共交通和燃料燃烧指标在两个模型中未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有理由认为这两个指标对PM2.5和PM10影响关系不大。这是由于现阶段公共交通的发展仍不能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而燃料燃烧由于近几年天然气供气量显著增加,煤炭消耗量大幅下降,天然气燃料相对来说较为清洁,所以对PM2.5和PM10没有起到显著增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