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重症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伴创面感染的护理体会

来源 :当代护士: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由于某种原因机体对表皮自身抗原的耐受性遭到破坏,导致机体产生了针对表皮连接结构(桥粒)自身抗原的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导致免疫反应,产生棘层松解,角质形成细胞彼此分离,从而形成表皮内水疱[1]。寻常型天疱疮的基本皮损表现是在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薄壁、松弛的水疱,容易破裂而形成糜烂面[2]。
其他文献
非那根又称盐酸异丙嗪,能竞争性阻断平滑肌、毛细血管壁等组织的H1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能对抗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其通透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的喘息,较盐酸苯海拉明作用强而持久。它因较易进入脑组织,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加强催眠药、镇痛药及麻醉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其抗胆碱作用亦较强,防治晕动症的效果较好,可用于皮肤及黏膜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皮肤划痕症以及晕车、晕船、晕机等。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 HFS)又称掌跖感觉丧失性红斑、掌足红肿触痛综合征,是由某些化疗药物引起的手、足部疼痛、瘙痒等异常感觉,以红斑、肿胀、水疱及渗液等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最早在1984年由新英格兰的Deaconess医院Lokich和Moore发现并报道[2]。根据其严重程度,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将其分为3个毒性级别[3],其中,1~2级症状较轻微,3级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