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基因突变Leigh综合征患儿训练中骨折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儿,男性,10岁。6月龄内健康,7月龄时可独坐。7月龄时感冒,此后运动倒退。10月龄仍竖头不稳,不会坐,四肢无力。2岁时出现肌张力增高。3岁起抽搐。3岁后在当地医院按照脑性瘫痪进行物理康复治疗;半年前在按摩治疗中发生右股骨颈骨折。现在10岁,仍不能竖头,不会说话,紧张时四肢扭转。

症状体征

易激惹,消瘦,四肢、躯干肌张力增高,肌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

诊断方法

血液乳酸、氨、肝肾功能、肌酶正常,维生素D降低,头颅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及大脑脚对称性损害,符合Leigh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基因14487T>C突变率100%,确认为线粒体基因病。

治疗方法

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口服左卡尼汀、维生素B1、辅酶Q10等线粒体营养素,补充维生素D,采用氯硝西泮、巴氯芬缓解肌张力,家庭训练。

治疗转归

治疗后患儿病情趋于稳定,骨折好转。

适合阅读人群

儿科;神经科;康复科;骨科

其他文献
侧方淋巴结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仍然存在争议。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通过影像学手段测量淋巴结大小、形态以及治疗后的反应等预测侧方淋巴结状态,其中MRI检查稍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放化疗并不能完全控制可疑侧方淋巴结转移,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虽能显著降低侧方淋巴结局部复发率,但在手术疗效及病人术后生命质量等方面备受质疑。4K腹腔镜的高
括约肌间切除术是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手术。4K腹腔镜系统具有解剖结构显示更加清晰精准的特点,笔者通过手术实例,探讨4K腹腔镜直肠癌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影像评判与技术操作。
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是结直肠外科难点,其存在根治性切除与功能保护相互制约的问题。随着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内镜微创手术等手术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以及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理念的逐渐完善,目前形成符合直肠癌根治术原则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TaTME在保证肿瘤根治性切除前提下,可最大限度实现器官保留和功能保护,改善病人生命质量。4K腹腔镜系统可为术者提供清晰手术视野,提高手术精细度,
侧方淋巴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也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单纯放化疗对控制侧方淋巴结转移效果不佳,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因增加术后泌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而备受争议。4K超高清腹腔镜系统可提供更高清的手术视野和更细腻的细节分辨,有利于侧方淋巴结清扫术中对盆腔自主神经、髂内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识别和显露,最终达到良好的肿瘤根治效果及脏器功能保护。因此,选择性施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可降低病人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骨髓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引发的疾病。目前,MM仍无法治愈。肿瘤抑制蛋白p53功能异常影响MM的发生、发展,伴p53基因异常MM患者的预后差。然而,p53功能异常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笔者拟就MM中的p53基因异常类型,以及针对p53基因异常的靶向治疗方案新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MM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目的评估T2*定量成像(T2* mapping)和基于并行发射平台选择性激发成像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ZOOMit IVIM)序列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共80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39个,恶性结节41个。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 T2WI、T2* mapping及ZOOMit IVIM序列扫描,
目的对比评价内镜CO2激光烧灼术(endoscopic CO2 laser cauterization, ECLC)及颈部开放术式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 CPSF)的疗效及利弊。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初治CPSF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18~672(194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6岁,因"冠脉造影术后2.5 h不适"入院。2019年10月11日行冠脉造影术,术中共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100 ml,造影过程顺利。术后回家途中饮水约1 250 ml,尿量少。术后2.5 h左右患者出现精神恍惚,言语紊乱,伴上腹部不适,全身乏力,进而出现烦躁,意识不清,遂来就诊。既往抑郁症病史20余年,未服用药物;发现高脂蛋白血症1年;心慌2年余,口服美托洛尔25 mg,1次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2岁。患者于2020年9月20日及2020年9月25日误吞义齿,伴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症状体征患者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诊断方法行X线片检查,提示中上腹部及食管下段高密度影,胃镜示义齿类食管异物,诊断为:义齿类食管异物。治疗方法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排除禁忌证,在静脉麻醉下行2次胃镜检查加异物取出术,成功取出义齿。术后给予保护消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5岁。因右侧鼻腔进行性鼻塞1年入院。患者1年来无明显原因感鼻塞,进行性加重,右侧为著,无流涕、打喷嚏、头痛等症状,后出现腭部疼痛、膨胀感收住院。患者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症状体征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鼻部检查:双侧鼻底前部可见隆起,右侧明显。口腔检查:硬腭略隆起,触之有囊性感。诊断方法鼻内镜示:鼻腔黏膜略充血,双侧鼻底隆起,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