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y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授课前五分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期,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入,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用独特的导入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下面浅谈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课堂导入的作用和几种较好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堂导入、作用、方法
  通过调查表明,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兴趣较低,基础较差,有“被迫来学”的感觉。有大多数学生对很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笔者通过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有98%的学生看不懂乐谱,90%的学生不懂得使用乐器,甚至不知道大多数乐器的名称,为什么这些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会如此差呢?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传统的音乐课不感兴趣,这是音乐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教师除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以外,要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即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头几分钟将学生紧紧地吸引住,用独特的导入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又称“导课”“开讲”或“开场白”。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课的导入是课堂上正式教学的启动,它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下面浅谈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几种较好的导入方法:
  一、表演式导入
  音乐是一种表达人思想、情感的时间性、表演性的艺术,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其它艺术形态的一个重要特点。音乐课中教师如果能用巧妙精堪的表演,对于营造课堂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课堂的导入上,教师的表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西洋乐器时会先在课堂上用钢琴给学生演奏一段音乐,学生非常喜欢,很安静的欣赏着,通过教师的演奏学生们一下子对人们口中所说的乐器之父——“钢琴”产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浓烈起来。在介绍《蒙古族民歌》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节奏的自由、奔放,曲调的高亢悠扬,我特意穿上了蒙古族服装,在课堂的开始告诉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趟蒙古族,接着我便唱起大家熟悉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并配上动作,听着那动听熟悉的歌曲,看着这优美大方的动作,许多学生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和小声哼唱,这样生动而真实的导入既拉近了学生与陌生音乐的距离,又增加了学生对陌生音乐的亲切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进行得非常顺利。
  二、创造式导入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课就是听听唱唱跳跳,很少涉及用手来创造,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丝毫得不到发挥,而新的教育理念却要求老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设计、发现、和创造的方法训练。正如美国艾夫斯说过:“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里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思考和实践。”在上《永恒的水》这节课时我先找来一些报纸,给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手中拥有的乐器“报纸”来创造“纸乐”,看看那一组创造的“纸乐”最有特色。学生们对这个创作很感兴趣,有的把报纸用力地撮成一团来发出声响,有的把报纸一点一点撕开发出声响……霎时间教室里上演了轰轰烈烈的一曲交响乐。从这样的导入环节中我们释放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天性,他们的创作不受任何约束,而这恰是中职学生这个年龄段最崇尚的自由,通过这个环节还能发挥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发现能力和动手能力,把他们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中拽了出来,大大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故事导入法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好奇心强的中职学生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听故事,是很多中职学生很喜欢的,通过在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课堂的引子,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也是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在介绍世界名曲《致爱丽丝》时我先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贝多芬二十几岁时,一个寒冷的圣诞节之夜,一个人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突然,他看见一位小女孩,匆匆地从教堂的那边走过来。她的脸色很难看,仿佛正因为什么不幸的事儿而感到绝望,“小姑娘,什么事使你这么伤心,我能帮助你吗?” 原来,小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是一位老画家,正病得厉害,他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老画家哭瞎了眼睛,正躺在床上发着高烧。临终之前有一个愿望。小爱丽丝说,“先生,老画家是个善良的人,他把卖画的钱都分给了我们这些穷邻居,而他自己穷得只剩下一架破钢琴。他病了,他天天都念叨:‘让我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吧,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它们吧!……这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唯一的愿望啊!’就在这个寒冷的夜晚,贝多芬随着小爱丽丝来到了老画家的身旁。他轻轻地打开了老画家的那架旧钢琴的琴盖。他坐在这架旧琴前,心中似有一种神秘的激情涌起,他的手指轻轻的按动了琴键,仿佛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召引。这时候,老画家停止了咳嗽,好像是一种回光返照似的,他坐了起来,“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 老画家扑上前,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音乐家。“先生,感谢你让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 贝多芬站起身,“不,是你那仁慈的心灵在召引我。”“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您吧——可爱的小爱丽丝。”说完,青年音乐家拉开门,大步走进了夜色中,许多年过去了,贝多芬凭着准确的记忆,写出了那首曲子,题名为《致爱丽丝》。讲到这里的时候,很多学生着急的想听听这首曲子,想感受音乐的神奇力量,这样的导入既使学生了解了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铺垫,启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重要一环,好的导入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法,使音乐课变得更加完美而具魅力。
其他文献
薇拉?凯瑟以描写美国西部边疆的拓荒史见长,她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一位“西部作家”.其实,薇拉?凯瑟出生在南方的弗吉尼亚,并在那儿度过了人生最初的九年,“南方”一直默默地
中国封建文人,大多是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而步入社会生活的。然而,他们最初的抱负和以后的遭遇常处于一种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就连独善其身的退身之路也在强大的社会异己力量地冲击下变得荆棘丛生。而苏轼就是这些文人中的一个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文人的深刻影响,可以说,苏轼复杂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  一、儒家文化造就了苏轼匡扶天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教学重点、难点,亦是整个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有关蛋白质功能的应用始终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教材渐进式的分为三个层次:氨基酸的结构及其种类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蛋白质的功能。认识氨基酸的结构,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征,理解蛋白质形成过程与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蛋白质的功能已经有了简单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蛋白质的神秘世界,并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由于我校处于初创期,生源的范围也较广,而学生原来所在的各所学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另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条件、方法、习惯、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造成了我校各年级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内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差异限制了学生的整体持续发展,同时也给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大大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如继续按正常分班模式,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is the milestone in children literature. Compare with other countries, Chi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development has been blocked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的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