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所具有的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教育的独特性是:在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按照时序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人文素质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语言、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素养,结合日常生活,通过内心感悟形成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即软国力(国民的道德水准,情感,意志,心态,价值观,哲理思维水平,凝聚力等)。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做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实际上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它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的执著追求。“提倡人文关怀,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的精神”,这不仅是历史教育的一个新热点、新亮点、新视点,而且是整个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初中教育现状分析
  重理轻文的现象不仅体现在高中学段,而且初中时期十分明显。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以看出学生对理科的偏爱。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全部归咎于学生,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的地区政史地不参加中考,有的即使是参加中考,分数也打折扣。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学科分为主副,将政史地纳入次要科目,而更多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价值观的教育及对学生德育的渗透。
  三、初中历史学科教育目标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说明初中历史教育目标是:学生通过中外历史基本知识的学习,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唯物史观;感受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开阔国际视野,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一生的基础。为此,初中各学段,可根据不同内容设立不同培养目标。
  初一年级,激发兴趣,陶冶爱国情操。学生从初一开始完整接触历史这一学科,老师应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并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年级,树立学生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初三年级,树立学生的全球意识。
  四、如何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理想的历史课正如厚重的历史一样是博大、精深、睿智、理性的统一体。要上出这样的课,历史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哲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因此,历史教师除了要在从教前积累丰富人文知识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历史教育观,还要在从教后,利用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广泛涉猎并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构成历史的各要素如语言、文学、哲学、音乐、美术、宗教、民俗等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2.营造人文教育环境。
  校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因而要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彰显学校的人文底蕴。设立“历史长廊”、“历史的脚印”等专题展示各种历史素材,使校园“处处存诗意,字字总关情”。让学生每日踏进校园就能呼吸到浓浓的人文气息,感受悠久的历史传统。
  3.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学科成绩的桎梏下把自己解放出来,认识到学业成绩并非学习的全部。历史学科的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明确价值取向、摆正人生道路等,这些智慧的生成远比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更有价值。比如讲《贞观之治》一课时,可以系统地让学生了解唐太宗其人,为什么他能开创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作为“一代帝王”,他能虚心纳谏,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认真听取别人善意的规劝?在学生的讨论中,道理会越来越明,这些学生自己讨论出来的结论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远非“死记硬背”的效果所能比的。
  4.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历史教材中有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情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充分发掘历史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真正把人文精神传授给学生。如在1985年,中国发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的邮票里,我们明白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与很多亚非国家有友好往来。友好交往自古以来就是不同国家交往的主旋律。鉴真和尚六次东渡,虽双目失明,却矢志不渝,成为中日友好往来的使者。西行天竺,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却信念坚定的玄奘,最终求得真经。华盛顿坚决不参加第三届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开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林肯为维护美国的统一献出了生命。通过对这些伟大人物的了解,寻找伟人的成功经验及人生智慧,从而启迪学生,丰富学生的人生,这将对学生一生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体现绝对价值。
  5.多渠道增长学生的历史见识,丰富学生生活阅历。
  历史是人生的大舞台,历史学习的过程就是增加生活阅历的过程。历史上有喜剧、悲剧、闹剧、丑剧;历史上什么人都有,有君子小人、忠良奸佞、书生政客、游侠流氓。相关历史现象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中加深对人生的思考并获得人生的智慧,从中学到应世处事和待人接物的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人性和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历史课程向来是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进行的。杜威认为历史学科是形成人的道德品性的最优良的学科。他坚信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都可以从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找到典范,并由此下结论:“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全体历史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都要关注历史学科对人文素养的熏陶,在历史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真正给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反思的结果。给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产生问题,发表见解,建构知识体系,凸显主体地位。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当堂检测,让学生全体、全方位参与,使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极大发展。  关键词: 转变思想 师生互动 主体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政治课上师生关系将会发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呢?  一
期刊
目的:研讨护理管理在腔镜器械清洗与消毒灭菌过程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搜集我院消毒供应室加强护理管理前(2017年6月-2017年12月)、管理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的腔镜器械清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实施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2例,分别给予传统开放手术与脊柱后路显微镜下微创间盘取出术,将两组的治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责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受应试教育影响,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重视不够,只是进行机械的照本宣科,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学科变成了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说教课,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科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修养的提高,从而丧失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功效。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思想课程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成长与成才打下
期刊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病人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的观察.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3.14-2018.2.22抑郁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柴胡龙骨牡蛎汤组则
目的:探索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2日至2017年10月22日期间我院支气管哮喘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
目的:观察推拿、整脊(宫廷理筋术)配合刺络药罐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推拿、整脊(宫廷理筋术)配合刺络药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