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字词立体化教学浅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编排的“读一读,写一写”的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储备力度。但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读一读,写一写”列出来的字词不仅是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还有常见的表现力强的优美词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贯穿三维目标,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立体化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自由自在地写
  
  在理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的基础上,教师从中挑选出三五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写一段话。写时可让学生随意安排词语的顺序,只要通顺、流畅就行。完成这样的训练后,我们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语境,规定用挑选的三五个词去表述这个语境;最后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词语,尽可能写得长一些。比如《珍珠鸟》一课,共有10个词语:愈发、陪伴、索性、生怕、神气十足、拨开、淘气、扭动、信赖、不由自主。教学时,要求以“陪伴”开头,以“不由自主”结尾编写一个故事,中间插入的词语越多越好。当然,挑选词语也有讲究,初始可以挑选一些意义相关、含义相近的词语,这样便于连成一段话,慢慢地可以逐渐过度,最终将根本没有什么逻辑联系的词语,让学生发挥想象,达到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丰富想象、组织语言能力的目的。
  从以下撷取的例子可以表明:连词组句的拓展性写作训练不但是重要和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深受学生欢迎。
  今天,妈妈送我一件礼物——小百灵。一见到它,我就被它那副机灵、淘气的样子吸引住了。吃午饭的时候,我把鸟笼打开,想给它喂食,可它对我这个小主人却不怎么欢迎,生怕我伤害它似的,一跳躲得老远老远。我只好把鸟食放进食槽里,轻轻地关上了笼门。到了第六天,它不那么怕我了,它不但不躲开,还用信任的眼神望着我。于是,我干脆把笼门敞开,让它在房间里飞飞,活动活动。有一次,也许是太渴了,它索性“咕咚咕咚”喝起我的苹果汁,还扭动着小屁股回头望望我,像是在跳它的新舞蹈。到了第十天,小百灵飞出鸟笼,落在我的书桌上,眨巴着眼睛不住地瞅着我的一举一动,好像对我说:“累了吧,歇歇吧!陪伴我去看看蓝天白云,好吗?”从它神气十足的样子可以看出,小百灵已经完全信赖我了。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笔,捧着它来到阳台上陪它一起看风景。(孙睿玲)
  汉语言是一种非线性的“流块建构”,具有弹性、联想丰富、组合自由等特点。即使是似乎毫不相关的词语,只要经过几步联想,就可以建立起自然而然、合乎逻辑的联系。著名作家钱中书说得好:“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连词组句的拓展性写作训练是在一定的限制(若千特定的词语)中求得自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会善于在种种条件下寻求广阔的空间,让词语在思维中跳动起来。因此,连词成句的拓展性写作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思维与语言训练,是一个充满尝试和知识内化迁移的生动过程与知情统一的知识获取过程。它不仅是对知识进行认知、积累和加工。而且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参与其中,因此具有一种张力和召唤力。它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呼唤着独辟蹊径、富于个性的创造性理解和表述。
  
  二、饱含情感地读
  
  字词立体化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读,学生对自己连词组句的拓展性文章进行饱含情感的朗读。这样,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读准生字的音,很轻松地达到“读一读”中读准字音,感受汉字的音韵美、节奏美的要求。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学生怀着成功的体验朗读自己创作的短文,定能声情并茂,深切领略到文字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到篇章,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扩大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所以,我们说,朗读以理解词语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词语的感悟品味,感受词语带来的情感体验,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畅所欲言地议
  
  字词立体化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即对其他同学所朗读的短文进行评议。可以评议朗读的内容。也可以评议朗读的技巧等等。这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刻。台下学生凝神倾听台上学生饱含情感的朗读,他们积极思考、跃跃欲试。顿时,“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各种情感与智慧的火花碰撞、进发。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畅所欲言展现自己的观点与情感态度。请看学生对《珍珠鸟》“读一读,写一写”中对闫榕同学创作的短文的朗读评议。
  生1:作者运用拟人手法,通过“白猫追寻小喜鹊”的场面描写,实际上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小动物闹春图”。
  生2:我不理解“小喜鹊也许是为了感恩而信赖这棵大树的吧”一句,“感恩”和“信赖”是什么关系?
  师:“感恩”是什么意思?大家结合语境想想。
  生1:“感恩”是指对别人的好意心怀谢意。
  生2:是啊,大家想一想,如果小喜鹊不是及时遇到这棵大树而被白猫捉住了,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认为“感恩”和“信赖”是因果关系。
  生3:写小喜鹊报喜用“喳喳”,很传神;写白猫扫兴而归用“喵喵”,也很传神。但是方海啸同学没有读出这两处象声词的不同意味和语调。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请你读读看。
  (学生朗读,意味和语调表达恰到好处)
  师:是的,我们朗读时要注意根据语句表达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语调读出别样的情感来,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功效。
  在字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朗读进行讨论、评议,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的过程,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在“评议”时,应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这样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看,即听即评,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再现形式,思维训练无法摆脱语言训练而单独完成。学生评议的口语交际实际上是对思维的全面训练。
  “写——读——议”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贯穿三维目标,以词语运用为纽带,串联美读、赏评等环节,有效地激活和放飞学习主体的生命意识和创造欲望,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碰撞、契入、融化、整合字词知识,培养语感,学会鉴赏,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提高。这样,师生双方都沉浸于趣味盎然的课堂字词教学活动中,使课堂焕发出充沛的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关键词】活动,探究,语文实践,戏剧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内容是戏剧,文本主要有《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等。教材将这个单元定为“活动·探究”,并设计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这种创新的单元设计,启发教育者应当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去探究、体会,提高学科素养,形成关键能力。  “阅读与思考”这个任务,
汉字是学生写作和阅读的基石,是实现学生独立阅读的前提。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一定数量的汉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读写问题,进而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大部分的汉字,包括大部分的简化字,都还是隐含“六书”原理的。不仅表现在汉字与音、义发生直接联系,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物质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对这些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也有人将小说分为以写人物为主和以叙述故事为主两种形式。统编教材中的古今中外的小说(或小说节选)可分为中国古典小说、中国现代小说与外国小说。由于外国小说经由文字翻译而成为中国语言的小说,所以若除去外国现代主义各流派对于小说写作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传统的外国小说与中国现代小说可视为一大类,本文暂且称之为传统小说,即本文主要讨论的小说类型。  法国叙事学
“语文园地”和“基础训练”所不同的是,其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呈现方式基本上以“我会……”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这个前提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可以合作交流,它是培植学生语文学习自信的重要平台。同时,新课程的“语文园地”与“基础训练”所不同的是,其信息量更大,与生活的链接更加密切,更加注重学生的发现、实践、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园地”也应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舞台。  在以往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但同时也说:“教材又是很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不仅给我们呈现人文的内涵,还给我们呈现出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又是怎么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承载着的哪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主动去理解和体验,以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    
“治好一条河,救活一座城”。熟悉南通的人一定知道漳河对南通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潦河已经不仅仅是治污的重点,而且是整个城市建设的亮点,成了南通城市的形象代言。濠河四周的绿化工程,濠河沿岸的景点布局,都是出自大师手笔。尤其是濠河上的桥,无论是造型结构、雕刻修饰,还是夜晚的灯光照明,都是精心设计、独运匠心。座座桥梁或拱或平,或长或短,有的九孔联拱秀丽端庄,有的单弧飞跨气贯长虹……桥已经成为濠河
【习作内容】  展开想象的翅膀,挑选一两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重新编一个故事。也可以自己设计卡通人物,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让他走进你编的故事里,把故事内容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习作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本次习作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放在第一位;  2.遵循中
童话深受孩子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能把他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拿到《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我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既能领悟童话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优美,又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做人的真谛,感受快乐要和他人分享的幸福,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呈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新局面。  课堂伊始,我让孩子们读了一遍课文后,问道:“这篇童话写得怎么样?”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有太多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不罢休的引导,课是充实的,但往往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筑成的圈子里,虽偶有挣扎,但大多碰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飞学生心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提供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扫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紧密结合。”综合性教学应以教材为出发点,体现语文综合学习的特点,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听、说、读、写、唱、画、做,让学生了解梅花,感受梅花的寓意。  3.进行口语交际,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