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设计思路和原则角度领悟生物学核心概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四条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可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是教师要进行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尤其是核心概念的教学。美国的布鲁纳曾说:概念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核心。因此,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策略,如以学生储备的知识构建核心概念、以学生活动构建核心概念、以实验构建核心概念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1.考纲要求及教学策略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学生对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失去新鲜感,因而教师不能对知识进行简单的重现,而应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理性思维能力。考纲中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为Ⅱ类要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遗传物质”是生物学概念,“DNA是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是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教学实际上是建立在一般概念、原理和规律之上的对生物学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解的构建[1],前者是构建后者的重要基石。“遗传物质”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如何理解“DNA是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这一核心概念?布鲁纳认为“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因此,教师不能不遵循认知结构学习的规律,更不能用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延伸。教师可以科学家的研究历程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思路,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从形象表征走向抽象表针,进而理解核心概念。本节复习思路:遗传现象→探究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必备条件→经典实验分析→正确理解“DNA是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复习过程
  2.1导入
  生命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主要是因为遗传物质绵延不斷地向后代传递,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相同的性状。遗传给后代的究竟是什么?通过对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受精作用的学习可知,遗传给后代的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遗传给后代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谁才是遗传给后代的物质呢?引导学生思考“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使学生对遗传物质有正确的认识。遗传物质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3)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2设计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
  田奇林老师在《做一位“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积极践行者》中指出[2]:前天——授人以鱼,“灌知识”“灌方法”,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昨天——授人以渔,学会阅读学习,变革接受学习,;今天——授人以渔场,给学生提供信息场、创设问题场、留足探索场、提供创造场、建构情感场,让学生摸索着捕,如有不会,再有针对性地指导;明天——“做科学”,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动脑动手,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尤其是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和训练。
  根据导入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及遗传物质的满足条件可知,遗传物质是DNA或蛋白质,依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应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可通过分离提纯法或同位素标记法实现,然后单独看其作用。若是探究未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可利用酶的专一性,通过酶解法,破坏一种物质,看另一种物质,也可以使用病毒重组法。
  2.3教材中的三个经典实验如何体现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从实验设计的两大原则角度,重新审视经典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将教材中的基础和主干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既能夯实基础,又能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2.3.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R型活细菌 小鼠→健康
  (2)S型活细菌 小鼠→死亡
  (3)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健康
  (4)R型活细菌 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死亡
  (1)(2)两组通过控制细菌的类型进行对照,可知R型活细菌是无毒的,而S型活细菌是有毒的。(2)(3)两组通过控制S型细菌的存活状态进行对照,可知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第(4)组实验,实验现象是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但是注射到小鼠体内的是活的R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体内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有毒的S型活细菌的实质是什么?第(4)组死亡的小鼠体内都是S型活细菌吗?为什么?
  由该实验可知:S型菌中有转化因子,那么究竟S型菌中的什么物质是转化因子呢?怎么从S型菌的组成成分中判断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实验怎么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积极思考。要判断S型菌中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要设法将S型菌的各种组成成分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
  2.3.2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S型菌的DNA R型菌→R型菌和S型菌
  (2)S型菌的蛋白质 R型菌→R型菌
  (3)S型菌的多糖 R型菌→R型菌
  (4)S型菌的DNA DNA酶 R型菌→R型菌
  (1)(2)(3)三组通过控制S型菌的组成成分进行对照,可知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S型菌的蛋白质和多糖不可以。(1)(4)两组通过控制是否加入DNA酶进行对照,可知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DNA的分解产物。进一步抛出问题,既然实验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合理,那么为什么仍有人对该实验的结论提出质疑?从而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分离提纯得到的物质纯度不能达到100%,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来?选择什么实验材料最合适?
  2.3.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从实验操作程度和可控制性等方面看,最好选择只有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作为组成成分的生物为实验材料。既然无法通过提纯得到100%的相关物质,我们就要追踪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对分泌蛋白形成的复习,得出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强度是实验观察指标,我们不能判断具体是哪种物质哪种元素产生的放射性,因而只能对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标记,且标记DNA的特有元素和蛋白质的特有元素。实验通过控制噬菌体中被标记的物质进行对照,可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進入到细菌细胞中,而噬菌体的蛋白质仍留在细菌细胞外,且两组都产生了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到 P,没有检测到 S。因此 P标记的DNA是亲代噬菌体与子代噬菌体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既然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未进入,为什么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上清液中含有很低放射性?为什么 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沉淀物中含有很低放射性?由此,对今后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有什么启发?
  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DNA,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只有R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可通过病毒重组法或酶解法探究其遗传物质。通过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发现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反思
  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节课或一个自然章节就可以完成的,通常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从多角度学习才能形成。虽然遗传物质不是核心概念,但它是构建核心概念的基石,在“遗传物质”概念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验设计思路和原则角度,抽丝剥茧,分析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揭开遗传物质的面纱,理解“DNA是遗传物质”,而对“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只能通过后续章节来建立。
  参考文献:
  [1]朱晓林.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基本划分.生物学教学,2010,35(12):20-22.
  [2]田奇林.做一位“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积极践行者.中学生物教学,2014(7):6-9.
其他文献
摘 要: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科,研究的是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的起步阶段,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化学学习难度,受到许多教师的推崇。本文主要就开展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探讨如何在西藏地区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初中化学 教学意义 教学对策  化学研究的是与人
“你这几个词用得真是恰到好处,加15分!”  “你的开头与结尾相呼应,真棒,加20分。”  “你学会运用承上启下句了,真出乎老师意料,为你喝彩,加25分!”  “……”  这是我给学生的作文眉批。拿到作文本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如花儿般绽放。  从教二十余年,一直从事小语教学,学生习作难问题可能是小学阶段最让人困惑的。他们不会组织语言,不知如何写开头结尾,大部分学生写不出内心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还有的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我园全程参与并感受做中学的探究魅力,从此踏上科学教育改革的新路程。  为了能切实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把园本课程做得更细、更透,我们提出了“班本”概念。“班本”,简单地说,就是以班级为本,切实关注班级动态,充分运用班级的各种资源,以班级为基地开展的各种活动。  一、“从孩子出发”,准备定位班本科学活动实施内容  1.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人教版的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到数学学习中?作者认为应以兴趣为主导,散发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人教版 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关乎教学的成败。若学生对一门学科毫无兴趣可言,那么之后的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可说是艰难的。下面我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为例,谈谈兴趣对学生
摘 要: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水平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与水平。作者通过对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7位2010级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水平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发现,大多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诸如英语词汇拼写、语法和标点使用错误,以及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等问题,这些错误与问
摘 要: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正遭受着人类空前绝后的肆意蹂躏、随意践踏。而绝大多数人竟然丝毫未曾意识到这一切。大量血淋淋的残忍现实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呵护地球,迫在眉睫。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感受自然魅力、目睹自然灾害之后,触发内心深处强烈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环保意识 触发  人们不禁要问:绿洲或荒漠,只在你的一念之间,这不是危言耸听吗?绝对不是。人
高中历史课该讲到什么程度,是我讲《1787年宪法》时产生的疑问并思考至今。讲本课之前,我通过网络参考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有的老师给学生补充了大量课外资料,课堂容量很大。我认为这种思路是对的,在高中课堂上拓宽学生的视野非常有必要,毕竟课本内容有限,通过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用课本来教,并不只是教课本,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补充或删减内容。但是教师补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动词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梳理了中考英语动词的知识点,且展示了动词在中考中的考点分布及动词重难点部分的解题思路,最后总结了英语语言学习的本真模式。  关键词:中考英语 动词 考点分析  一、 动词在英语中的重要性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什么是动词?表示动作中状态的词称为动词。如果将英语比作人,那么动词就是人体中的骨骼,起到了整体支撑的作用,其他知识点就是血肉,由此可见动词在英语
摘 要: 为了促使学生整合信息,积累素材,提炼主题,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设计了知爱、懂爱、关爱三个环节的内容,阐释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活动的主题。通过引导、启发、述说、练笔、拓展等方法,营造氛围,唤醒良知,激发情感,书写或者述说感悟,提高语文素养。《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效果良好。  关键词: 知爱 懂爱 关爱  【活动准备】  1.在一二单元中找出表现“爱”这一主题的课文。  2.请用一
摘 要: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学生缺乏积累,惧怕写作文;教师刻意拔高、不计来源等原因导致小学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作者从身边的实例入手讨论了虚假作文存在的原因和虚假作文如何转变为抒写真实作文的点滴经验。  关键词: 小学虚假作文 症结 对策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