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l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的一个阶段,小学数学能否掌握好会直接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所以小学进行数学思维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数学时,很多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这个时候的数学已经是需要学生基础和思维都在一定高度的时候才能掌握的,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有很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和策略,很多的数学问题都是较为抽象的,但是运用线段图可以很好地将抽象的问题变为更加具体、直观、形象。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小学学生运用线段图这种方式对于数学的学习与理解是十分有帮助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线段图;解决问题;策略;数形结合
  “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能力,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最后才是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着一定难度的。但是“解决问题”这一教学方面的内容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心智,所以这一方面的教学不能因为有难度就放弃,小学数学教师要增加对于“解决问题”教学的关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获取这一方面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和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现状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技巧。但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国小学,教师对于课堂进行教学的目标仍然只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取得高分。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下还是会出现许多中小学老师沿袭着传统的课堂模式,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太过于模式化,并不利于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联想问题,反而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散,不利于学生完整思维知识体系的构建。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已经是十分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还要求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或者寻求最简便的方法。线段图在数学解决问题当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的转换思维模式,合理构建思维模型。但是,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下,在应用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时都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忽略让学生进行实践,主动去尝试运用线段图这种方法解决问题,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应用的能力,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利于提高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线段图应用策略
  第一,锻炼学生思维,强调思维解题。线段图在数学题中的运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条件发生变化就会有新问题出现。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才能够对线段图的绘制进行合理地迁移和创新。例如,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位置与方向》这一节,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仅是看懂书上的例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某些位置与方向上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以及绘画线段图,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学生发散思维。数学思维能力也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掌握各方面知识必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思考,科学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在学习的时候,学生经常会认为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少,导致他们不愿意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但其实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是现实问题的一种简单化,书中的问题没有现实问题那么复杂,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题目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指导学生绘图,提高学生绘图技巧。在学习利用线段图解题时,小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根据这个题目,他们可以画什么,怎样来画,由于数学思维以及知识的相对匮乏,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会面临这两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教授学生一些线段图的绘图技巧,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散发思维,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绘图的能力。例如,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问题》这一部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先对题目中的主要信息进行提炼,然后用线段将它们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对绘制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合理地讲解,让学生理解绘图的过程以及绘图的目的,数形结合,让学生抓住分数问题的关键:量率对应。
  第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运用线段图的意识。当前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小学的素质教育,小学的数学教师应该由起点的主导人转变为引路人,用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带领着小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思维推动着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更好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线段图的运用一般是在小学的高年级开始的,有时不运用线段图也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地去画图呢?甚至很多数学教师也是这样认为的。就是这样的思想才会导致小学生对于线段图的运用不灵活且不习惯运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很多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运用了线段图就能够让很多题目变得更加简单明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解题的意识。例如,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部分,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个部分的学习没有绘制线段图的必要,但是其实绘制了线段图十分有利于小学生进行解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去推动他们利用线段图的解题方法,帮助小学生树立运用线段图的意识。
  第四,利用情境创设,通过线段图简化问题。小学数学的学习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个阶段,大部分的应用题都是纯文字叙述,让很多学生在做题前要认真地阅读题目,并且要从大段的文字中提取一小段重要的信息。这种对于小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借助线段图解题,可以让小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快地读懂题意,且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解题点。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优化时间》,题目是很枯燥的文字,很多学生看到这类问题就会有退缩的心理。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将题目放到情境中让学生去解决,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画图的过程中体会题目的解决方法、感悟线段图的特点以及作用。
  总之,线段图在小学数学中合理地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数形思维的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真正提高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适当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幫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线段图在解决问题当中运用就是数学教学方面的一种新型且有效的尝试。利用线段图解决问题,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更重要的能够锻炼他们数形结合的思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利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运用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陆琴.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3):88.
  [2] 郭翠娇. 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中灵活运用线段图[J]. 速读(中旬),2020(11):73.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我们重视培育孩子的思考力、判断力、合作力、表达力等。初中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混合式教学  一、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 教育时代,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着教育。在线学习的方式具有丰富的
【摘要】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和方法,揭示知识内在规律和联系、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通过恰当的小组讨论,能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展现自我,掌握各种社会技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与讨论;创造性  俗话说:“柴多火焰高,人多方法好。”“孤雁难飞,孤掌难鸣。”这都说明一个人在人生路上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协调,
【摘要】《新課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是师生最感头疼的事情。本文通过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引、作文评价指导性的注重等方面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加以探索和实践,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快乐的倾吐,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作文;兴趣;指导;评价  作文是创造性作业,是衡量小学语文水平高低的一
【摘要】语文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的学生初识语文,对语文的学习效果必然会影响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阅读课堂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小学中年级学生其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较低年级有了质的变化,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做好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本文浅谈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所有语文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学生才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人,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的多元评价,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状况,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学习方式;多元评价;道德与法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了解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诗意语文创始人、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提出“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教育所讲究的“慈悲”,实为“爱”的智慧与境界。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师者,既要爱教育、爱学生,更要学会爱、用心爱。  一、博爱之心,面向全体学生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学校调进一位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此外,教师还要利用语言文字的思想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将德育渗入到知识的教学中。本文将从课堂的教学和实践活动这两个方面对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渗透进行剖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无痕德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诸要素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尽力践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此,谨以初中部编人教版《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本报综合消息 5月25日,省教育厅在中山市组织召开2021年全省教育装备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0年教育装备工作,交流各地工作经验,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教育装备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彭晓新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指出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歌唱是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占比约为5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明确《歌唱》模块为高中的必修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将歌曲内容教授得生动有效,就必须把握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歌唱教学对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