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体现素养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im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通江县吴正春因发短信嘲讽县委书记而遭到厄运,在舆论关注下,厄运云散。作为新闻人丝毫不因为“舆论的胜利”而欢呼,却完全有理由为该书记的妥协而欣慰。(详细报道见本刊上期)
  长期以来,“知错就改”、“知耻近乎勇”成了空洞的教条,相应地,“妥协”成了贬义词。在公共治理领域,这一现实带来或者放大了诸多问题。
  例如我们常见的,官员在处理民众事务中的“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为什么会“拖”?很多是地方主事者面对民众的诉求不懂得、不善于妥协所致。如果懂得、善于妥协,很多危机是可以消化于无形的。
  之所以缺乏妥协,还在于长期以来,“妥协”的内涵和外延被妖魔化了。其实,它不是无谓“软弱”与“和稀泥”,相反,妥协是在清晰地划分“权”的边界基础之上,理性地对“权”的让渡与克制。
  无可否认,作为官员,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缺乏了权威与威信“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语)”,但这种权威的运用与威信的维护,必须以符合“行业本质”为前提,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入滥用职权的泥沼。
  县委书记所面对的事务之繁难,非常人所能想象。因此其实际所拥有的权力也非常人所想象,而县委书记也是人,也具备常人的情绪和优劣短长,但面对行业本质,问题就出来了:在繁难表面之下,最主要莫过于“知情之难”,不知其“数”则难使其“术”。
  吴正春所发的嘲讽短信,虽然在事实上可能损害了书记的个人威信,却无疑有助于解决这一“知情之难”。
  官员要想听到下属对自己的指责,是很难得的。从官员自身职业训练的角度看去,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避免“冲冠一怒”或者发怒之后的理性与妥协就尤其难得。
  如果普通公民的不善于妥协,无非类似于负气步行,其后果还相对轻微;而如果官员不懂得妥协,则好比赌气驾驶着强劲马力的车辆,其后果则很可怕。
  公民的重要素养之一,体现在善于妥协,而官员的妥协,则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其他文献
笔者将日常工作中的教学细节以及一些参考的处理拿出来讨论,希望能够做到共同提高对教学细节的认识,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
现代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建立相应的公众参与制度,形成权力制衡、公众表决、及以利益集团为后盾的各种民主法制和秩序,才能支持和保障公众
乡镇财务管理是政府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镇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搞好乡镇财务管理是巩固基层政权,乡镇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阐述了乡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师要从原来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观念上来。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既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