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弱势增长。从当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8月份PMI为49.2%,跌至“荣枯线”以下。海关总署9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出口额为1779.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7月有小幅回升,但仍处低位。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仍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外贸的低迷不仅会拖累经济的增长,更关键是还将形成新的就业压力。当前中国经济保增长正处于关键时期,保外贸无疑将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今年外贸形势可以说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时期。这主要是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据他介绍,今年中国最大的出口伙伴欧盟形势不太好,目前中国企业接欧盟的订单,不仅长期的没有,短期的也很少。他指出,9至10月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峻,今年要完成出口增长10%的目标,难度相当大。
“低增长”的四大主因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特别是欧洲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贸易量将增长3.5%和4.0%,较2011年实际增速低0.4和1.8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12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1年的5.0%收窄至3.7%,大大低于近20年5.4%的平均增速。出口企业普遍反映,在手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短单、小单比重偏高。此外,国内投资消费需求放缓,加工贸易增长明显减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扩大进口。
201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低增长”态势,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及进口总额分别增长7.1%、7.8%及6.4%,未达到10%的预期目标,尽管未来几个月有可能因翘尾因素和年终企业岁货等因素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但从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低速增长,小幅波动”将成为全年甚至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体趋势。
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分析判断,形成当前我国外贸“低增长”格局有四大主因:
一是主要贸易伙伴需求不振。贸易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需求,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陷入增长困境,扩大再生产及消费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中国产品的市场需求明显减少。其中,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市场出口的不振成为我国外贸呈现低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贸易摩擦和壁垒日益上升。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涉及产业不断扩大,发起国别不断增加,体制机制性问题逐渐增多。一季度国外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6起,涉案金额近30亿美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8倍和2.4倍,而且新贸易摩擦案件的预警信息不断,严重影响国外进口商和中国出口企业的信心。欧美金融市场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银行借贷能力受限,进口商资金压力增大,中国出口企业收汇风险上升。
三是外资增量和加工贸易减少。我国的对外贸易50%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属于投资带动型出口增长模式,而外资增量不足成为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加工贸易对进出口的贡献持续减少。
四是国内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缺失。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分析,影响一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近年来呈下降趋势,高端制造业正面临来自欧美的竞争和摩擦,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有来自低成本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霍建国指出,上述的四个方面无疑就是形成当前我国外贸“低增长”格局的四大主因,外贸企业若想成功实现自身增长,需通过内外合力共同促进。
八大措施促外贸
针对当前的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包括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支持商业银行努力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等八大措施来支持对外贸易发展。
《意见》提出,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并确保准确及时退税。同时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商业银行努力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增加对符合条件出口企业的贷款。此外,还将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特别注意发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保险。扩大短期险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认真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
魏建国表示,政府确实应出台稳出口、防下滑、帮企业等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包括从贷款、退税、开拓新市场、海关、商检、保险以及地方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等各方面帮企业一把。“政策出台需要提速,不然等到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之时,订单已经没有了”。为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意见》还提出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同时,在保障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适用范围放宽至部分B类企业。此外,还将进一步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免收2012年四季度所有法定检验检疫物出入境检验检疫费,2013年起执行降低后的检验检疫收费标准。
霍建国指出,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及外贸困难局面,传统的投资拉动政策余地已越来越小,修补性的调控政策难以根本扭转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的困境,营改增和部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难以根本缓解实体经济的困难。他说,“为此,应该大胆实行整体减税方案,通过调低企业所得税或增值税税率来减轻企业困难。这种减税的损失将通过激活企业发展的活力,在不远的将来会得到积极的回报。当然从短期看,免除地方出口退税的负担比例,加大对农业加工品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实行足额退税也是必要的,这种政策调整将有利于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
“中国外贸要保持稳定增长,只有从企业内部竞争力和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从当前形势看,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的趋势难以逆转,唯有加大市场化改革和政策调控力度,帮助企业减负渡过难关,营造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助推中国外贸集聚增长动能,再现发展生机。”
2011年底以来,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外贸企业及流通行业开展调研。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流通成本过高、资金流动紧张以及税收较重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将出台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加强对外贸企业出口信贷业务的支持力度。因此,上述《意见》的出台,被认为是国务院在促进外贸企业融资问题上做出的实质性动作。
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今年外贸形势可以说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时期。这主要是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据他介绍,今年中国最大的出口伙伴欧盟形势不太好,目前中国企业接欧盟的订单,不仅长期的没有,短期的也很少。他指出,9至10月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峻,今年要完成出口增长10%的目标,难度相当大。
“低增长”的四大主因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特别是欧洲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贸易量将增长3.5%和4.0%,较2011年实际增速低0.4和1.8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12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1年的5.0%收窄至3.7%,大大低于近20年5.4%的平均增速。出口企业普遍反映,在手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短单、小单比重偏高。此外,国内投资消费需求放缓,加工贸易增长明显减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扩大进口。
201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低增长”态势,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及进口总额分别增长7.1%、7.8%及6.4%,未达到10%的预期目标,尽管未来几个月有可能因翘尾因素和年终企业岁货等因素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但从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低速增长,小幅波动”将成为全年甚至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体趋势。
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分析判断,形成当前我国外贸“低增长”格局有四大主因:
一是主要贸易伙伴需求不振。贸易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需求,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陷入增长困境,扩大再生产及消费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中国产品的市场需求明显减少。其中,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市场出口的不振成为我国外贸呈现低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贸易摩擦和壁垒日益上升。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涉及产业不断扩大,发起国别不断增加,体制机制性问题逐渐增多。一季度国外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6起,涉案金额近30亿美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8倍和2.4倍,而且新贸易摩擦案件的预警信息不断,严重影响国外进口商和中国出口企业的信心。欧美金融市场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银行借贷能力受限,进口商资金压力增大,中国出口企业收汇风险上升。
三是外资增量和加工贸易减少。我国的对外贸易50%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属于投资带动型出口增长模式,而外资增量不足成为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加工贸易对进出口的贡献持续减少。
四是国内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缺失。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分析,影响一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近年来呈下降趋势,高端制造业正面临来自欧美的竞争和摩擦,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有来自低成本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霍建国指出,上述的四个方面无疑就是形成当前我国外贸“低增长”格局的四大主因,外贸企业若想成功实现自身增长,需通过内外合力共同促进。
八大措施促外贸
针对当前的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包括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支持商业银行努力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等八大措施来支持对外贸易发展。
《意见》提出,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并确保准确及时退税。同时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商业银行努力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增加对符合条件出口企业的贷款。此外,还将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特别注意发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保险。扩大短期险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认真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
魏建国表示,政府确实应出台稳出口、防下滑、帮企业等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包括从贷款、退税、开拓新市场、海关、商检、保险以及地方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等各方面帮企业一把。“政策出台需要提速,不然等到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之时,订单已经没有了”。为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意见》还提出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同时,在保障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适用范围放宽至部分B类企业。此外,还将进一步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免收2012年四季度所有法定检验检疫物出入境检验检疫费,2013年起执行降低后的检验检疫收费标准。
霍建国指出,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及外贸困难局面,传统的投资拉动政策余地已越来越小,修补性的调控政策难以根本扭转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的困境,营改增和部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难以根本缓解实体经济的困难。他说,“为此,应该大胆实行整体减税方案,通过调低企业所得税或增值税税率来减轻企业困难。这种减税的损失将通过激活企业发展的活力,在不远的将来会得到积极的回报。当然从短期看,免除地方出口退税的负担比例,加大对农业加工品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实行足额退税也是必要的,这种政策调整将有利于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
“中国外贸要保持稳定增长,只有从企业内部竞争力和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从当前形势看,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的趋势难以逆转,唯有加大市场化改革和政策调控力度,帮助企业减负渡过难关,营造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助推中国外贸集聚增长动能,再现发展生机。”
2011年底以来,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外贸企业及流通行业开展调研。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流通成本过高、资金流动紧张以及税收较重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将出台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加强对外贸企业出口信贷业务的支持力度。因此,上述《意见》的出台,被认为是国务院在促进外贸企业融资问题上做出的实质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