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瓜语”的自然意趣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5249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仿生器型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身。本文以紫砂壶“瓜语”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摘 要 竹子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以竹子为造型的紫砂壶更是形态各异,竹子不但具有挺拔秀丽的外形,更具有许多人格化的高贵精神和品格。竹子岁寒不凋,品性神圣,它所蕴含的剛直、谦逊与高洁内涵,赋予了紫砂壶的精神文化。于是,紫砂、竹君子的相互融合成为了紫砂艺术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紫砂;绿玉君子壶;寓意  自古以来,江苏宜兴地区的人文气息浓郁,江南的风土人情造就了宜兴紫砂深厚的内涵,紫砂艺人们注
宜兴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历经百年沧桑,一直展现着强大的艺术魅力,被冠以“东方明珠,华夏瑰宝”之美誉。紫砂壶得天地之灵气,是一门充分发挥泥性与泥色的艺术,
品茗赏壶历来是文人雅士的不二之选:一杯香茗在手,漫卷诗书喜欲狂,说茶、论茶、品茶是最儒雅之事,一茶盏在手,即使身处闹市,也有一番“独钓寒江雪”的情调与趣味。长久以来,紫砂壶即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茶器,这不仅因其有着优良的实用功能,更因其典雅脱俗的艺术造型。  自然万物,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自然赋予了紫砂壶推陈出新的动力,推动了制壶艺人对传统壶型进行巧妙的革新。“玲珑壶”(见图1)就是
针对传统的矸石山灭火主要采用的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通过对着火区采用“钻孔注浆法”进行降温、灭火,采用深、浅孔交替布置,灌入配比浆液,可迅速隔绝氧气并降低
<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受到教师教法的制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促进学生优化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教法的改进,教法的改进必须使学生的学习发
结合国道307线路面工程的概况,确定了该线路面改造方案,并从配合比试验、铺筑试验段、就地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施工技术,实践证明,采用冷再生底基层是一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