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1990~2011年甘肃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甘肃省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寻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对策。这对甘肃粮食的稳产、高产以及全省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甘肃省
1.粮食生产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粮食生产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据统计,1978年至2012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由5105万吨增加到11097万吨,净增产5992万吨;粮食单产由1704千克/公顷上升到39083千克/公顷,单产净增22043千克/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由273千克上升到43053千克,农业持续增收,粮食自给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由于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且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农民增收为目的的结构调整及土地利用的流转加快使有限的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因而甘肃的粮食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运用甘肃省1990-2011年间的统计数据得到粮食总产量(万吨)关于X1耕地面积(千公顷),X2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X3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X4农业机械总动力(万瓦),X5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万吨),X6农药使用量(吨),X7受灾面积(千公顷),X8粮食单产(千克/公顷),X9成灾面积(千公顷)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其排序结果见表1。
从灰色关联度的排序来看,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的作用相对较明显。农药使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对粮食总产影响相对不明显。灰色关联分析可得,影响甘肃粮食生产的因素主要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农业土地的利用状况;自然性灾害;农业的现代化;1.农业土地利用状况 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单产在不同程度的反应农业土地利用状况。耕地面积,关联续第一位,粮食播种面积,位于关联续第二位,说明甘肃省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受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较大。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农民增收为目的的结构调整及土地利用的流转加快使有限的耕地面积和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因而依靠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来提高粮食总产量是不现实的;粮食单产,位于关联续的第五位,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明显,在一定的有限粮食播种面积下,依靠当代科技,投入相应资本,提高粮食的复种指数,增加粮食单位产量,是今后提高甘肃粮食总产的主突破点。2.自然灾害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旱灾、干热风、冰雹、水灾、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旱灾是对甘肃的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甘肃省年均降水量300mm左右,不到全国的1/2,其中有甘肃77%土地年降水量不到500mm。同时甘肃省的成灾率较高,2002年至2011年均在70%左右,可见甘肃生态环境脆弱,粮食生产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且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低下。3.农业现代化 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可由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来反映。甘肃的自然条件类型复杂,生态环境多样,地域差异大,发展粮食生产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有效灌溉面积,位于关联续第三位。近年来甘肃省实施集雨灌溉工程,使用先进的农艺耕作技术,粮食有效灌溉面积有了显著提高,但甘肃省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少,水资源紧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致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的可能有限;农药与化肥施用量,位于关联续末尾,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作用下,影响力呈逐渐变弱趋势;农业机械总动力,关联续第八位,甘肃省多山地、坡地,农业规模化程度低、种植条件恶劣,制约农业机械发展,而随着引入技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会是增加甘肃粮食生产的重要潜力因素。
3.对策建议
3.1积极繁育推广主要作物优良品种
积极推广优良作物品种以替代老、杂、乱的作物品种,真正发挥作物良种的增产作用。作物良种的推广一定要克服目前地方保护主义观念,防止高产优质的品种不能因地制宜的推广,而不高产优质的品种又硬性推广的现象。与此同时,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让绝大多数的农民掌握良种提纯复壮、去杂去劣的保种技术,尽量减少良种的混杂退化。
3.2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从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实践来看,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结果。目前甘肃省农业生产能力还比较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还不高,农业生产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进一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粮食单产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提高。依靠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实现粮食的增产是可能的,这也是面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不可能大幅度扩大的前提下做出的必然选择。
3.3强化智力投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现代农业已成为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直接作用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加大农业教育投资力度,兴办一批农业院校,尤其加大现有农业院校的改革和投资,为甘肃省农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农业人才。再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各地区农业推广站的建设,提倡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并且能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做现场指导。另外就是要积极开展各种农业知识的普及讲座和宣传教育以便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农民素质。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甘肃省
1.粮食生产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粮食生产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据统计,1978年至2012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由5105万吨增加到11097万吨,净增产5992万吨;粮食单产由1704千克/公顷上升到39083千克/公顷,单产净增22043千克/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由273千克上升到43053千克,农业持续增收,粮食自给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由于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且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农民增收为目的的结构调整及土地利用的流转加快使有限的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因而甘肃的粮食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运用甘肃省1990-2011年间的统计数据得到粮食总产量(万吨)关于X1耕地面积(千公顷),X2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X3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X4农业机械总动力(万瓦),X5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万吨),X6农药使用量(吨),X7受灾面积(千公顷),X8粮食单产(千克/公顷),X9成灾面积(千公顷)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其排序结果见表1。
从灰色关联度的排序来看,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的作用相对较明显。农药使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对粮食总产影响相对不明显。灰色关联分析可得,影响甘肃粮食生产的因素主要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农业土地的利用状况;自然性灾害;农业的现代化;1.农业土地利用状况 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单产在不同程度的反应农业土地利用状况。耕地面积,关联续第一位,粮食播种面积,位于关联续第二位,说明甘肃省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受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较大。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农民增收为目的的结构调整及土地利用的流转加快使有限的耕地面积和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因而依靠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来提高粮食总产量是不现实的;粮食单产,位于关联续的第五位,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明显,在一定的有限粮食播种面积下,依靠当代科技,投入相应资本,提高粮食的复种指数,增加粮食单位产量,是今后提高甘肃粮食总产的主突破点。2.自然灾害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旱灾、干热风、冰雹、水灾、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旱灾是对甘肃的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甘肃省年均降水量300mm左右,不到全国的1/2,其中有甘肃77%土地年降水量不到500mm。同时甘肃省的成灾率较高,2002年至2011年均在70%左右,可见甘肃生态环境脆弱,粮食生产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且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低下。3.农业现代化 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可由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来反映。甘肃的自然条件类型复杂,生态环境多样,地域差异大,发展粮食生产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有效灌溉面积,位于关联续第三位。近年来甘肃省实施集雨灌溉工程,使用先进的农艺耕作技术,粮食有效灌溉面积有了显著提高,但甘肃省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少,水资源紧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致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的可能有限;农药与化肥施用量,位于关联续末尾,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作用下,影响力呈逐渐变弱趋势;农业机械总动力,关联续第八位,甘肃省多山地、坡地,农业规模化程度低、种植条件恶劣,制约农业机械发展,而随着引入技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会是增加甘肃粮食生产的重要潜力因素。
3.对策建议
3.1积极繁育推广主要作物优良品种
积极推广优良作物品种以替代老、杂、乱的作物品种,真正发挥作物良种的增产作用。作物良种的推广一定要克服目前地方保护主义观念,防止高产优质的品种不能因地制宜的推广,而不高产优质的品种又硬性推广的现象。与此同时,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让绝大多数的农民掌握良种提纯复壮、去杂去劣的保种技术,尽量减少良种的混杂退化。
3.2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从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实践来看,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结果。目前甘肃省农业生产能力还比较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还不高,农业生产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进一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粮食单产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提高。依靠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实现粮食的增产是可能的,这也是面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不可能大幅度扩大的前提下做出的必然选择。
3.3强化智力投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现代农业已成为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直接作用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加大农业教育投资力度,兴办一批农业院校,尤其加大现有农业院校的改革和投资,为甘肃省农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农业人才。再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各地区农业推广站的建设,提倡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并且能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做现场指导。另外就是要积极开展各种农业知识的普及讲座和宣传教育以便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农民素质。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