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中国寻求新角色?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拉希勒访问阿富汗。随后,12月31日,阿富汗总统加尼宣布,将于2016年1月1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召开由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高官组成的“四方对话”,为阿政府与塔利班(阿塔)的和谈制定路线图。如果顺利,第二轮对话将会在喀布尔举行。
  过去几十年,阿富汗一直在制造“大新闻”。自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从阿富汗撤军以来,阿富汗未来局势的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决定阿富汗走向的关键是阿政府与塔利班的和谈,对此各方存在基本共识。这也是2013年美国明确支持阿塔在卡塔尔设立办事处并与阿富汗政府展开和谈的原因所在。和谈进程一波三折,最终夭折,不仅源于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的分歧,也源于美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伊朗、中国等外部力量之间的利益分歧。
  即将举行的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四方对话”,彰显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阿富汗问题解决进程的政策变化。2014年10月,阿富汗新总统加尼上台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了中国而非美国。随后在天津召开的“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更加表明中国要在阿问题上扮演积极协调人的角色。对于国际媒体报道塔利班领导人曾秘访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答是不置可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去,西方媒体曾批评中国利用美国(北约)提供的“安全保障”在阿富汗“搭顺风车”谋求经济利益。未来,美国是不是也有可能“搭中国的顺风车”在阿谋求安全利益呢?
  中国积极参与阿富汗事务,顺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也符合中国自身利益。
  由于一贯以来在阿问题上较为超脱,未曾深度卷入其内部政治之中,中国得以同时与阿各方保持友好关系,这是一个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同时,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劝服力也是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国无法比拟的。美国、印度、巴基斯坦都是阿富汗问题的直接相关方,任何一方的得利,或者各方的关系变化,都可能引发区域性的连锁反应。最近的例子就是,1月3日晚印度驻阿富汗的领事馆遭袭,加上2日印度旁遮普邦的空军基地遇袭,恰恰发生在印度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关系改善之际(2015年12月底印度总理莫迪访问阿富汗后,突然造访拉合尔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会晤)。
  中国对阿富汗问题的积极参与同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周边外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进一步提升,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要“经略周边”、“塑造周边”。换言之,对未来的周边环境,中国要有自己的规划,思考的不仅是如何适应变化,也要积极塑造今后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对阿富汗问题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助于中国打击“三股势力”、毒品输入等问题,也有助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的大方向是朝着西南方位,而中巴经济走廊则被定位为“一带一路”的旗舰,辐射范围涵盖了中亚、南亚、西亚。中国在阿富汗拥有巨大的资源类投资,比如埃娜克铜矿项目和阿姆河盆地油田项目,但近年皆因阿内部安全形势危急而难以顺利推进。因此,推动阿富汗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将中国在阿富汗的大型项目、工业园与中巴经济走廊连接,将会助力“一带一路”的长期发展。
  中国的积极参与,是要为美国在阿富汗的窘境“解套”吗?显然不是。中美在阿富汗问题上存在利益交汇的合作空间。辩证地看,保持美国在阿富汗的适当存在也有利于阿局势稳定,预防未来局势可能发生的严重恶化,同时有利于遏制南亚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滋长。
  中国的积极参与并非是要取代任何国家,也不存在所谓的“过度扩张”。中方主张的仍是“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和解进程。换言之,中国是要鼓励和支持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展开和谈,鼓励巴基斯坦为推进和谈发挥重要作用。中方扮演的角色似乎更像是一个“掮客”,利用自己在各方的“人脉”,搭建和谈的平台,提供对话的便利。历史上,英俄曾在阿富汗“大博弈”,冷战时期美苏也在阿激烈较量,人们因此喜欢把阿富汗形容为“帝国的坟场”,但中国不是去阿富汗与谁竞争的,这种所谓的历史规律与当下的中国不相干。
其他文献
刚果(金)卫生部部长卡伦加7月1日在记者会上说,该国卫生部门已连续42天没有报告新增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超过42天(两个埃博拉病毒隔离期)没有新增病例即可宣告疫情结束。  据卡伦加介绍,本次埃博拉疫情共造成四人死亡。卡伦加对国际组织支持刚果(金)控制疫情表示感谢,并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快速协调援助物资,阻止了疫情蔓延。  剛果(金)卫生部今年5月12日确认其北部省份出现埃博拉疫情,
2014年6月14日,希拉里·克林顿在首都华盛顿附近的一家超市为读者签售其新回忆录《艰难抉择》。参加签售的一些希拉里的粉丝已经提前进入“竞选模式”。供图/CNSphoto党内无挑战  如果此时此刻你还要在华盛顿提出“希拉里·克林顿会不会参加2016大选”的问题,你将收获讪笑。美国政治中心几乎无人怀疑希拉里·克林顿在民主党内已是无可匹敌,可以说,现在是她击穿女性担任美国总统这一“最高、最难天花板”的
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蔡英文上台后,其对外政策走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牵动着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预计蔡英文执政后,在对外政策上绝不会“马规蔡随”,而是会与马当局做出明显区隔。在理念上,一是由马当局的“从中国大陆走向世界”变为“由世界走向中国”;二是由马当局的“将两岸关系置于台湾对外关系之上”变为“将台湾对外关系置于两岸关系之上”。在路线上,由马当局的“活路外
11月26日~29日,应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  11月27日上午,李克強在布达佩斯出席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东欧16国领导人参加。欧盟、奥地利、瑞士、希腊、白俄罗斯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作为观察员与会。李克强在发言中表示,五年来,在领导人会晤的引领下,“16 1合作”力度不断加大,机制日趋成熟,各领域合作取得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从层次来看,这一外交格局既包括中央政府层面的高层外交,也有城市、地方政府乃至民间组织机构的低层次外交。一般来说,中央政府的高层次外交更关心安全、政治等“高政治”问题,低层次的外交则更关心经济、治理等“低政治”问题。高低层外交和高低层政治的结合,构成了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国际关系学科面临新的挑战。国际关系理论主要集中
据外媒近日报道,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太阳系内发现了一个轨道与彗星类似但没有彗尾的天体,其独特性质可能会为揭开太阳系形成和进化的奥秘提供线索。  研究人员称,最初在2014年发现了这颗“无尾彗星”,持续观测发现它的轨道与彗星类似,但许多方面的特征却与大多数彗星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没有彗尾。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天体。据悉,大多数彗星由冰和其他冰冻物质组成,且多
2016年1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其任内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供图/东方IC  奥巴马距离总统任期结束已没有多长时间。1月12日,利用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演讲的机会,奥巴马向外界呈上了一份“自我感觉良好”的执政成绩单。他细数了自己执政七年来的“变革”成就,展示了“自由主义”理念指引下的美国的光明前景,对一年后功成身退、完美收官显得信心满满。这篇演讲含沙射影地戳中了共和党人的“痛
中亚地区是我国西部的重要近邻,是欧亚大陆板块的腹地,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缘位置,地区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各民族国家进程充满了曲折和坎坷。得益于地缘环境的封闭性,中亚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保留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并影响着生成于此的地缘政治特征。同时,处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位置,又让中亚各民族不断受到外来强权中心和强势文化的影响。古希腊、波斯、匈奴、突厥、契丹、阿拉伯、蒙古
9月20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后决定,保持1%~1.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从今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和市场预期一致。这次决议得到FOMC全票通过。  在FOMC声明中,美联储高官表示,从今年10月13日开始减少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行动将从10月31日开始。未来的债券组合再投资将根据发行的规模“按比例”分配给各类债券。FOMC声明
10月30日,韩国外交部长官康京和在接受国会质询时说,目前韩国没有考虑追加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据韩联社报道,康京和当天在国会表示,韩国政府对于不加入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现有立场没有改变,并正在努力构建“韩国型导弹防御体系”。康京和说,韩美日三国间的安保合作范围是针对朝鲜核导威胁增强遏制力和有效应对能力,不会发展成三方军事同盟。她还说,韩中美三国之间的战略沟通也應该是有效且必要的。虽然具体框架暂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