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传承文化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8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众多纷繁复杂的人物角色嬉笑怒骂、娇嗔薄怒的艺术舞台,也是作者曹雪芹将当时的江南园林和皇家园林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来的园林艺术瑰宝,是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可忽略的阅读对象,本文拟从中国园林美学的视角来看大观园的行、望、游、居。
  关键词:中国园林 大观园 行、望、游、居
  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劳动人民让中国的园林建筑独具匠心、自成一派,同时又趣意盎然充满诗情画意。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无论是气象万千的皇家苑囿,还是精致灵秀的私家园林,都极具审美价值。
  园林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行、可望、可游和可居的。宋代郭熙论山水画,就曾说过“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作是平面的山水,园林是立体的山水,其理是相通的。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众多纷繁复杂的人物角色嬉笑怒骂、娇嗔薄怒的艺术舞台,也是作者曹雪芹将当时的江南园林和皇家园林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来的园林艺术瑰宝。大观园的园林设计理念对后代园林的建造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文拟从中国园林美学的视角来看大观园的行、望、游、居,来欣赏大观园的巧妙构思和艺术魅力。
  一、大观园之可行——路、桥
  大观园和一般的私家园林不一样,它是专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元春省亲而修建的行宫别墅。书中写道“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外,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从中我们能明确地了解大观园的建造目的: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行宫别墅。元春要在大观园中走走,“行”就成了大观园设计和建筑的第一考虑要素。大观园被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一分为二,所有主体建筑以中轴线对称,中轴线上一路处处是景,“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而东西两个分区也分布着不同的建筑,建筑之间有抄手游廊或院中甬路相衔、相通。“一路行來,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书中人物的活动路线在这里得以展现。
  大观园各姑娘的院落也都是沿着沁芳溪精心安排的,其中几个关键景点也是沿沁芳溪而用心布置的,而桥是跨河溪两边的重要交通枢纽,其中最著名的桥就是沁芳亭桥。此桥位于交通要道,薛宝钗和林黛玉间的相互往来都要经过这座桥。沁芳亭桥也是一座亭桥,即桥上建亭,亭中可以休憩,可以赏景。大观园中有的建筑本身也建造有桥,如滴翠亭有曲桥相连,藕香榭有竹桥暗接。除此之外,还有翠烟桥、蜂腰桥等都是园中发达水系不可或缺的交通设施。大观园中不管是亭桥、曲桥还是竹桥,都随物赋形。桥上有景,景中有桥,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二、大观园之可望——山、水
  中国园林建筑的要素有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等。其中,山是园林的骨,筑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自然;水是园林的命脉,无水不活,凿池引水是借助于水的生气来形成园林的生机。其余的都是在此基础上的“锦上添花”,共同构成了中国园林的审美意境。
  仔细研读书中对山石的描述,发现可以将大观园中的山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岩石堆积而成的石山。大观园中有两座这种石假山,一座在大观园正门口北边,书中称“翠幛”,它是用白石堆砌起来的,主要作用是阻挡来人的视线,增加入口处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犹如四合院进门处设的影壁;另一座位于大观园西北部的萝港石洞,它是由怪石堆起来的,这个石洞是水洞,大观园的经络“沁芳溪”就穿此洞而过,洞中可以行船。另一类是堆土而成的土山,这些土堆形成的小丘陵主要集中在大观园的北部,它的分脉向大观园的东西两侧和南侧延伸到园中各处,其中怡红院后和稻香村旁都有这种土山。
  水是园林的脉络,大观园中的“沁芳溪”就是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观园的一切池、台、馆、泉、石、林、塘,皆以沁芳溪为大脉络而盘旋布置。”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这句话就点出了沁芳溪在大观园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大观园建筑布局的关键和灵魂。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的时候可以尽情地“望”,闲居室内的时候透过窗子也是能够望出去的,望到一个新的境界,内外就发生交流,角度不同,景色也不相同。“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一切亭、台、楼、阁、山山水水,都是为了“望”,为了从建筑和自然中丰盈内心感受。大观园在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山水环绕,错落有致,优美曲折,一切花草树木都由自然之原貌,而人工建筑也尽可能地随自然之形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三、大观园之可游——精、美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题大观园》这首诗不仅诠释了大观园名称的由来,又高度赞美了大观园的精美和别致。
  大观园里一路游来,处处皆景,移步换景,景入人心。进入大观园就能看到一翠障,题名“曲径通幽”。“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藤萝掩映。”苔藓可附石生长,而藤萝则借石隙中的薄土生根。稻香村的茅屋土墙隐在山隈中,村子前面是山坡,山坡上种的菜,把山野田园景观打造得惟妙惟肖,非常逼真自然。其中蘅芜院插天大玲珑怪石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太湖石,太湖石玲珑剔透、姿态万千,它以“皱、漏、瘦、透”为特点,自然天成。
  至于芭蕉坞、花溆一带,“水出石洞,萝薜倒立”,一派巉岩幽壑水出石洞的天然景观。
  移步至各院内,曲径路旁、土石山下、溪涧水边的置石随处可见,或独立成景,或组合造型。这些独具匠心的精美之作为大观园增添了别样的诗情画意,供人们品评欣赏。   园中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匾额、楹联、刻石与建筑相互映衬。中国古代园林的建造师在造园构思时,常常将园中主要景点的意境,精心选用楹联、匾额、石刻、题咏体现出来,这是建筑园林时的最后一项收尾工作,也是建造师的情感在客观景物上的体现,游者也能在游园时借以感受文人风雅。曹雪芹就将他的这种文人风雅借书中人物贾政之口说出:“若大景致,若大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大观园中所有建筑,无论是居住赏景的院落亭桥,还是人工拟造的山石洞穴,其形與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极度融合,同时又连接着园内各部分,使整个大观园浑然一体。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对“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园中构造移步换景,渐入佳境,观者得以充分感受它的恬静、含蓄、自然、淡泊,是其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更是大观园值得一游的魅力所在。
  四、大观园之可居——雅、趣
  大观园是作者曹雪芹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天仙宝境”,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生活在大观园里的各色人等欢快自由、甜美浪漫的生活,“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载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名园一自邀清赏,未许凡人到此来。”“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竿竿青欲滴,个个玉生凉。”这些都是大观园中人对大观园生活的真实感受,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宁静优雅的生活美和生趣盎然的自然美。
  在大观园中有很多自由式的院落组合,一方面供人们宴乐,一方面供人们居住,如怡红院:“几块山石,数本芭蕉,一棵西府海棠”;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抱”;蘅芜苑:“院中只觉异香扑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稻香村:“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热,十里稻花香”;凸碧山庄、凹晶溪馆等等也是赏景宴乐休闲的好处所。每一处院落都有山石、溪池以及绿竹、海棠、芭蕉、梅花等各种植物,四季常青,色彩缤纷,如同一处小花园。大观园中散布着大大小小诸多独立的院落,这些大大小小的院落与整个大观园之间的关系,既园林住宅化又住宅园林化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二者合一的园林理想。基于此,曹雪芹设计大观园便采取了“园中之园”的手法。处大观园中,人们可尽情享受山水环绕的自然美,视野极扩大,心胸极开阔。转而到庭院内部时,空间就变得狭小而封闭。园中的大空间与院内的小空间,很自然地形成一种对比。让人们能够陶醉于赏景寻趣,去追求“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幽深意境。
  大观园因地制宜,巧妙构思,建筑形式繁多,布局错综复杂。杨义先生说:“大观园的总体图像,是以流动的诗化眼光描绘出的伟大园林……它不是静态的客观写实,而是在写一种充溢着诗的生命的空间和胸襟。”大观园的可行、可望、可游和可居,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的造园思想和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独有的审美视角和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宗白华.美学漫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3]陈从周.惟有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
  [4]计成.园林说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
  (作者单位: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信托是英美法系最有特色的法律制度,海顿教授曾将其描述为“盎格鲁萨克斯人的守护天使,冷漠地、无所不在地陪伴着他们,从摇篮到坟墓。”①足可见信托的魅力。我国于2001年正式引进了信托制度。但相比于其发源地,我国信托制度的应用范围则较为狭窄。归其原因,在于司法实务中法官往往难以准确识别信托这一“舶来品”。故本文旨在对大陆法系语境下对信托合同的识别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力求为信托合同的识别总结出一般性的结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等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城市梦也更加执着。然而他们想要真正融入城市,也面临着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素质、权力维护,就业难等障碍。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诉求,以推进这一群体的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身份转变 市民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
摘要社会发展和社会控制的客观规律给予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内在合理性和外在正当性。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和分散化,矛盾纠纷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琐碎化,决定了法律(司法)一元控制难以实现社会矛盾的和谐解决,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正是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为世人所认可,为世人所构建。本文将对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总括,设立目标和具体制度做相应探讨。  关键词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和谐法治本位
摘要 死刑存废之争由来已久。死刑废止论者往往以生命神圣不可侵犯为基础,抨击报应刑论和现实存在的冤狱问题,影片《铁案悬迷》集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然而,生命的神圣并不能拒斥国家公权力对其合理剥夺。报应刑论也具有一定正当性,不应被彻底否定。冤狱则可视为公民对法律的献祭,是人类无法走出的困境。  关键词 生命权 报应主义 冤狱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
摘要2001年开始生效的《中韩渔业协定》是在确定海上边界线之前为维护两国间的渔业秩序和管理渔业相关事宜而签署的暂行性条约。该协定实施九年来为中韩两国间的渔业合作及新的国际渔业秩序的构建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指明了现行《中韩渔业协定》及各协定水域的性质,评价和分析了该协定的执行情况,对专属经济区范围确定的暂时性等协定的法律效力进行了考究。  关键词海洋法 管辖权 专属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
摘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自1997年组建司法警察支队以来,各基层检察院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先后成立了各自的司法警察大队。司法警察人员专业化、队伍素质逐年提高,通过司法警察编队管理,完善司法警察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司法警察素质。  关键词司法警察 编队管理 业务部门  中图分类号:D9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213-02    但随着近年来司法警
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豍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权力运用可能异化的本质。侦查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其运行同样遵循权力运行的客观规律,同样受权力本质属性的限制。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代表国家行使侦查权,作为对犯罪的追诉者,查明犯罪事实以实现对犯罪的惩罚是侦查机关的基本职能。侦查
摘要通过对一个镇的居民做环境意识的调查和结果分析,笔者发现在环境意识不断的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却越来越吃力。在分析这种矛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居民环境意识虽然在提高,但环境伦理的意识很淡薄,由此导致了居民只对环境的工具价值的在乎,而没有承认自然的价值。笔者认为重新建立当代居民的环境伦理意识,是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可行举措。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境伦理
摘要代表人诉讼制度是解决多数当事人纠纷的诉讼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代表人诉讼方面的相关制度特别是其公告登记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对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和境外群体诉讼制度的合理因素,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登记公告制度以便充分发挥代表人诉讼在解决群体性纠纷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代表人诉讼 登记公告 团体诉讼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酗酒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个人和家庭,并且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本文对酗酒造成的危害和酗酒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把社会工作的知识运用到酗酒的治疗之中,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酗酒 治疗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49-02    酗酒是一种心理病态及行为异常,会对自身、家庭、社会构成危害。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