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你欣赏的样子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说,你将如何回忆我呢,学生,朋友,又或是其他?”站在校门口我鼓起勇气给他发了最后一条短信,他选择了沉默。那个曾是我老师的男人从此离开了我的生活,或许再也不会重逢了吧,我想,如此也好。
  三年前,高考失利,命运安排我来到了这所专科学校,遇见了他。他是我的辅导员,姓徐,大我们十几岁,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成熟男性特有的魅力,每次开口必定引来一群小女生的尖叫欢呼。据传言他与前妻一见钟情后闪婚又闪离,如今独自一人带着五岁的儿子,因着这个传奇性的故事给他的身份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初入校,这里小而破旧毫无大学的迹象,加上军训的各种委屈,我无时不刻地想家,经常独自望着蓝天白云发呆泪流满面。自习课上看书,读到扬子写给儿子的《十八岁与其他》,我竟失声大哭起来,被吓坏的同学不知什么情况赶紧跑去找老师,不一会他赶过来问发生了什么,沉浸在委屈中的我顾不上他的语气表情,满脸鼻涕眼泪毫无形象地抬起头断断续续地说:“没,没事,老师我没事。”他回了办公室,同学围着一起安慰我,好不容易劝住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班长忍着笑说导员让你情绪稳定下来后去趟办公室。是的,很丢人的初相识。办公室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他开口便问:“今年多大了,有十八了吧?”我在心里偷笑: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劝人方式。我点了点头,他接着说:“这个年纪比较敏感是正常的,你还小,遇到事情慢慢来……”他的声音很温和,眼睛也是。我的心情逐渐转好,甚至,有些开心。回到教室,我从班长那要来了他的手机号,给这个能让人瞬间着迷的男人发了第一条短信:“老师,我想和你做个好朋友,可以吗?”
  一个月后,学生会纳新,他询问了我的想法,我对这些不感兴趣,一心想进文学类的社团,然而遗憾的是在这所金融院校里并没有文学社。他安慰我说其实我可以自己创办一个文学社团,在他的鼓励下我真的开始写策划,我谨记着他告诉我的“认真、负责”。十二月刺骨寒风,天开始下起了大雪,晚自习后,我在宿舍外等着社团部的部长向她递交策划书,学姐开完会已是深夜十一点,看到等在门外的我感动得一塌糊涂,策划顺利通过。做了社长之后,我开始忙于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会议,熬夜写策划上课睡觉成了经常的事情,甚至逃过课,期末考试高数勉强及格。晚上,我像往常一样给他发短信,这次他没有和我闲聊,他说“好好学习,不要浮躁”。因为这一句轻轻地指责,我反思了自己整整一夜,偷偷哭过一场后我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
  后来,大一结束的时候,我是班里唯一一个通过英语四级的人,签约了公众号正式成为一名写手,9月份拿到一等奖学金。大二,通过英语六级,自考完成本科的全部课程,大三,顺利通过传媒公司的应聘,在周围好友的惊叹声中我似乎逐渐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人生,但我明白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的日记中写着这样一段话:他是如此重要的人,所以,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愿当信仰奉着。你们曾遇见过这样的人吗,他仿佛信仰般地存在着,为了能得到他的认可自己愿意去做任何事情,哪怕清楚地知道除了“认可”以外再无其他。
  临近毕业,忙起来的时候永远是在小跑,被朋友嘲笑整天像个小学生,后来学妹告诉我“那天导员看着你的背影笑了”,“啊?”我惊喜得不知所措,问她“我当时在干嘛?”“你当时抱着一摞材料走得很快。”“……”
  一群女生涌向办公室让老师写毕业评语,我独自坐在教室看一本没头没尾的小说,后来,我通过各种借口看了他对每个女生的留言,大多都是认可与建议相结合,客观而中肯。看完所有的之后我去找了他,我也很想知道我在他心中到底是個怎样的存在,两天后他托人送来,上面写着:你是一个漂亮聪慧的女孩,你积极向上,才华横溢……没有否定,没有建议,中间夹着一张我们两个人很久之前的合照。我想,或许他什么都明白了,他知道我对他的感情,知道我所有未说出口的秘密。是的,他是如此智慧的人,他想通过对我全部的认可来感激和安慰我这段青涩的暗恋。
  走在大街上,风从发间轻轻地吹过,我再也不是一个学生了,我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员工,会成为一个男人的妻子,会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当然,这一切都再与他无关。然而,我还是会永远记住,曾经有这样一个男人路过我的生命,他让我学会了爱与责任,懂得了认真与努力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留言的最后一句是“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当然,这将是我今后全部的人生信仰。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离开故土后的变化是耐人寻味的,这种变化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我们为什么要回去?回去到底是在寻找什么?为什么要回到出生地才能寻找到自己的身份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梁鸿,著有《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记述梁庄这个群体的变迁和记忆。她在单向街的读书会上,与大家分享回望出生地时,我们谈的乡愁是什么。  他把出生地作为起点  我并不认为一种别人不了解的生活会构成阅读的障碍,我们对他人的生活其实都很难了解
我现在就读于新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一年级,我在本科阶段获得了18项省级、国家级奖项。大一下学期开始我组织同学成立了“火星”工作室,主要为了研究多语种信息在计算机的处理。我和同学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正式成立了“优件师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目前主打三款产品:“优件师多语种手机浏览器”、“智慧餐厅”、“在线智能翻译”。三款产品在国家级比赛和市场上受到了好评。回首看我的创业经历,每一步都面临着挑战和风险
这次,我们先放下找工作的焦虑,将眼光放长远些,看看未来将会如何。  毕竟,所谓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加速前来的“今天”。  近日,麻省理工《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  发布了一份叫做“未来工作”的报告,它想探讨的是,  技术将如何影响甚至重塑劳动市场。  不管愿意与否,技术的变革已经到来。  所以,这份报告是想帮助读者,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中,  找到一些关于工作的必然
很多天以前,和大四同学紫熙聊起了以后要去哪里工作,她说:“别提了,寒假在家,永远不知道我妈会在哪一刻会开启那个永恒的话题:‘你说你要是回南京老家找个国企的工作多好,一个女孩子,安稳最重要,知道吗?你说要去外地干嘛?谁来照顾你啊?你现在的那个什么外企,到时候要是外派,等我跟你爸七老八十了,我们就孤苦伶仃地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也没有人管我们。’每当此刻,我就发自内心地头疼。”  我调侃着说:“南京多好
陈慕寒:启程,去拥抱世界  “世界是我念过最好的大学,这所大学里只有一个专业,即探索世界,深入自我,如何更快乐地在世间生活。”——《世界是我念过最好的大学》  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孩,大学四年里靠自己打工赚的钱周游三十多个国家。她曾在撒哈拉沙漠中蜷在睡袋里看繁星,也曾坐着热气球从空中俯视埃及上千年的寺庙遗迹。她睡过 20多个陌生人的沙发,也说服了爸妈留宿过世界旅行者。她去非洲做国际义工,和当地的人们
“我是来中国学习中文的。”此时的叶笔林已经在中国待了四个月了。他之前先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到青岛学习,两个月后又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帮助下来到了云南大学。“在美国学习中文很难,讲话的机会很少。”叶笔林说:“我在美国的时候特别忙,参加了很多的社团组织,还要自己出去打工。”叶笔林很喜欢这边的学习环境,他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学习中文。“我觉得学习中文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语言,更是学习一种文化。”  叶笔林来自美国
在这次调研中,最受我关注的是沿途的“中国风景”。  一下飞机,大跨度钢结构的航站楼就是由中国人建造的。其他这样的大型、标志性建筑、道路、港口,“中国制造”比比皆是: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的亚吉铁路……新建的深水港口到处都是中国海运的集装箱、华为参与的3G乃至4.5G网络大幅提升了非洲宽带覆盖率……  而更令我惊喜和动容的,是在乘车过程中无
雪宾来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三年多了,留学生活对于雪宾来说,有初来乍到的新鲜刺激,有琢磨学业的认真专注,也有文化体验的多元碰撞。在大学生活的前两年,雪宾每天都在跟汉语打交道,生活过得简单充实。雪宾说,其实韩国也有汉文课。小学的时候由于校长很重视汉字,所以她们每个月都要进行汉字考试,就是繁体字,初中的时候一个星期有一次汉文课。“你看我的身份证,韩文边上都会打个括号,里面就是繁体的汉字。”也许是从小就接触汉
品诺皱着眉,“恩怡,我拍毕业照你就这个表情啊,下次你拍的时候别怪我不给面子啊!”“不搞怪你怎么会记得我呢。嘿嘿。要不我们换个地方拍吧。”我套上一副笑脸面具,可心情酸涩,假装神秘,假装无所谓,假装我能演好这场离别的戏……  记得大一办理入住手续时,发现一个宿舍六个人竟没有一个和我同专业。刚进宿舍门,一个女孩扯着嗓门,“哈哈哈,笑死我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想必和王熙凤有相似之处。我敲了敲门,听见那
2015年1月14日,飞机提前降落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在用英文对我进行一番盘问之后,在我的护照上敲了章,用中文对我说:“谢谢。”  我坐上从机场开往莱顿的火车。  作为学校派出的唯一一名前往莱顿大学法学院的交换学生,我将在这个远离祖国七千多公里、  有七个小时时差的地方生活、学习七个月。  迎接我的,将是一场流亡、一场相遇,但终究不过是一场生活。  一场流亡  拦路雨偏似雪花,饮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