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绿叶”下的蛀虫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骗取补偿
  【案件档案】
  单位:江津区某镇林业站
  “蛀虫”:原站长张某
  行为:伙同某村四名村干部骗取退耕还林补偿款
  【案情回放】
  2012年12月,67岁的张某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晚年会在监狱中度过。
  2002年,江津区某镇镇政府向某村下达了1600亩退耕还林指标。
  时任该镇林业站站长的张某,负责落实此事。
  工作过程中,张某发现,该村在实施完退耕还林后,还剩有351.4亩指标没有用完。
  这个情况本应该如实上报,可张某却打起了歪主意。
  “只要操作好,退休了也就不关我的事了。”张某事后交代。
  想到自己还有不到三年就要退休,张某决定从中“操作操作”。
  张某找到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文书和村计生专干。
  “剩下的指标划出200亩来给我实施退耕还林。余下的151.4亩指标,也挂在我头上,补偿款交给你们分配如何?”张某提议。
  四位村干部当场应允。
  张某等五人按照计划实施,成功骗取到了补偿款。
  “我为了掩人耳目,其实也拿出部分土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张某承认,在200亩指标中,只有132.3亩实施了退耕还林,自己虚报了67.7亩。
  张某见事情进展顺利,2005年,在退休前又将虚报的退耕还林面积增加到了79.7亩。
  2005年至2009年,张某每年都能骗领到19526.5元补偿款。
  而整个案件,张某伙同四名村干部共骗取国家退耕还林补偿款385277.69元。
  这些钱,张某本来想用来改善退休生活,不过他现在无福消受了。
  吞吃补贴
  【案件档案】
  单位:江津区林业局
  “蛀虫”:原局长李根平
  行为:在退耕还林项目、森林工程建设中渎职、受贿
  【案情回放】
  2012年5月3日,江津区人民法院,李根平受贿一案公审。
  “被告人李根平犯受贿罪,判有期徒刑十四年……”
  当年,这一案件震动了江津这座宁静的小城。
  李根平虽只是一个副局长,但手握实权。
  2003年至2011年,在位八年,李根平敛财225万元。
  这期间,李根平频频失职、渎职、受贿。
  2008年,江津区李市镇的村民肖某成立了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自2008年至2010年,肖某带领村民在五个镇街共种植了两万多亩林地。
  为顺利申请到国家植树造林补贴资金,肖某决定申请验收。
  于是,重庆市林业局、市监理公司、江津区林业局、江津区发改委等六家单位联合进行验收,并给出了合格的认可。
  按政策,肖某应得补助700多万元。
  作为分管副局长的李根平等人公然弄虚作假,最后,只是象征性地给了肖某不到100万元。
  …………
  除此之外,李根平利用其分管退耕还林、森林工程、林业局下属仙池苗圃场的职务便利,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
  案发后,李根平虽退还部分赃款,但终究逃不过牢狱之灾。
  硬吃“回扣”
  【案件档案】
  单位:江北区市政绿化工程处
  “蛀虫”:原主任陈亮、原副主任罗开静、原规划科科长郑某
  行为:在苗木采购、绿化工程中开出高额汇率,硬吃“回扣”
  【案情回放】
  2009年6月,一封举报信送到江北区检察机关。
  其矛头直指江北区市政绿化工程处原副主任罗开静。
  几经周折,检察机关找到了举报人——苗木供应商沈某。
  经查,初步判定罗开静存在受贿问题。
  “在对沈某讯问期间,罗开静恰好在外地出差。”办案检察官说。
  于是,专案组守株待兔,在重庆机场对罗开静进行依法传唤。
  沉默了两个小时后,罗开静开始交待收受苗木老板钱财的事实。
  据了解,江北区市政绿化工程处的苗木采购、工程发包量相当大,在该处曾公布的节庆活动鲜花用量表中,仅一个标段的鸡冠花、孔雀草就要147600盆。
  “以小型盆栽草花2元一盆计算,仅此一项便近30万元。”办案检察官说。
  心理防线被突破后,罗开静还交代了自己曾把妻弟的一所房子卖给一位苗木老板,但收了30万元房款并未过户,老板又把钥匙还给了他的犯罪事实。
  随着罗开静的交代,江北区市政绿化工程处的腐败黑幕就此揭开。
  陈亮、罗开静、郑某等三人涉案。
  据查,陈亮当上“一把手”后,亲戚朋友均将其视为“摇钱树”。
  有的火速成立和市政项目有关的公司,有的立即改行做绿化工程,形成“一人管市政,全家吃市政”的怪象。
  “亲朋做的生意,与自己负责的项目有直接利益联系,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办案检察官说。
  郑某,其级别仅是科长,却负责工程合同起草、施工设计、工程预决算管理及组织植物采买等要务,各公司争相向其行贿。
  2008年至2009年,三人受贿金额共计达130万元。
  “便利”生财
  【案件档案】
  单位:原双桥区市政园林局(现大足区市政园林局)
  “蛀虫”:原局长吴明
  行为:在市政绿化、物资采购中给予受贿者便利
  【案情回放】
  2012年7月28日,大足区纪委接到关于区市政园林局局长吴明的受贿线索。
  随着专案组的成立,吴明的受贿事实一一浮出水面。
其他文献
短短的几英里,却是一条有些人一生也无法逾越的地狱到天堂的鸿沟。  穿行在底特律市区,像踏入了一条时空错乱的隧道。  2010年美国人口统计显示,底特律常住人口约有71.3万人,位列全美第18大城市。但是这个数目却不足上世纪五十年代人口高峰期的一半一一底特律乃是美国过去50年中城市人口削减最多的城市之一。  而这71万人口之中,白人仅占10%,黑人则约82%。这59万黑人大部分聚集在市中心附近,而数
去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结合巡视整改工作,按照“不折不扣落实、结合实际创新、力求客观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印发实施新的考核工作方案,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约束性。突出“共性 个性”,在精细确责中增强考核的针对性  采取“两份基础考核清单、一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项目表、一份特殊成绩界定标准”的模式,对不同考核对象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责任和任务进行细化和延伸。考核
探访荒废的学校,看见这个城市校园的曾经。  时间转回今天早些时候。  我和同伴在高街公园居民区刚一下车,几个蹬着脚踏车四处闲逛的黑人青少年就立刻吹起了口哨:或许是这个地区本就鲜少见到白人面孔,亚洲人更是稀有,而白人和亚洲人的组合,估计是少上加少。而这串起哄般的口哨立刻引来了一个年纪稍长的黑人,也许是这里的“话事人”,这位面色阴沉的大哥堵在我和同伴的面前:“Hey,what you doing ou
我生命中的第一张照片大概是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照的。  那时候照张照片是件很难的事情,也是件很奢侈的事情。记得每年都会有个戴眼镜的中年汉人胸口挂着个照相机在村子里转悠,找机会说服一些人照相留念。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什么钱,所以看到照相的来了,家长们都是能躲就尽量躲得远远的。他们怕不明事理的小孩在别人面前瞎闹而没面子。  我想我能照这张照片肯定是因为我的爷爷。我爷爷坚信我是他的舅舅的转世。他的舅舅是个宁
海上的丝绸之路由此开始。  “到第五日晚上,便到达宏伟美丽的刺桐城。刺桐城的沿海有一个港口,船舶往来如织,装载着各种商品,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剌桐港这个地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在《马可·波罗游记》里,这位意大利人记录下了他所见到的泉州港。从家乡热那亚出发,马可·波罗穿越了莽原沙海和一个又一个风土人情迥异的国家和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一
他是米洛斯·福尔曼,从小经受二战的洗礼,一名在捷克、法国和美国之间迁移的反叛家。他的命运看似漂流不定,却用疯狂而神圣的灵感创造出不朽的光影佳作。  他是捷克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凭借《飞越疯人院》和《莫扎特传》两次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更是柏林和戛纳电影节上的常客。他总能将主人公的癫狂放大,给予观众感官刺激的同时又让人感同身受。同时,他不知疲倦地反思历史、宗教、政治和金钱社会,把对人类生存命运的终极
他像一阵风暴一样席卷了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世界,然而又像烟火那样短暂,在仅仅27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麦当娜的前男友、安迪·沃霍尔的高徒、史上最具才华的涂鸦天才、时尚缔造者……单就一个头衔,已经让人羡慕嫉妒恨了,他一个人却拥有了如此之多。他是平民天才,一夜爆红的明星,在他之后年轻的一代无不憧憬他的成功,深信有才能就一定能被认可。这或许是他对艺术领域最没有争议的贡献了。作为80年代最重要的
土壤侵蚀是对国家发展的长期威胁,但更多对眼前利益的考量还是占了上风。  土壤侵蚀并不只是资本主义农业的问题。拥有肥沃黑土的俄罗斯草原,在原生植物被清除后,也发生了土壤快速侵蚀。早在16世纪,俄罗斯聚居点周围就有很深的冲沟;然而,土壤本身的脆弱性并未减缓20世纪苏联农业工业化的脚步。1929年颁布的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包括将大草原转变为工业化农场的直白号召:“只有当我们用拖拉机和犁将这块有着千年
走在城内,巨大建筑空壳提醒着行人这是一个二十年前犹在战争中的国家。然而新兴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城市的角落各处发芽和演化。  贝尔格莱德一如它的历史一般庞杂而有趣。米洛拉德·帕维奇在《风的内侧》一书中有关于它高低错落的街道的描写,人物也一如既往地仿佛由历史的碎片拼成。这位自称“最后一位拜占庭人”的作家,总是细微地捕捉各种传统在不同的现代历史进程中的碰撞和演变,而人又如何在这样的直接物理世界和更大格局的政
人们喜欢一切小小的可爱之物,如一朵小花儿,如小猫小狗。可是,对于身边的小事,很多人却并不在意。  因為职业关系,我喜欢观察人。在学校,我观察学生。去菜场,我观察菜农和菜贩子。出游时,我观察行人。  教过一个女孩初中三年,记得她上课时,总是坐得笔直,双眸闪着星光一般,求知若渴。课后,无论何时何地见到我,她总是微笑着亮着嗓子喊“袁老师好”,对,这个细节我特别欣赏。因为学生多不记得任科老师姓什么,统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