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米又贵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年末,在我们的问卷调查里就有了“长安米贵”的话题。彼时,电费和水费刚刚看涨,而食品是否也会随之涨价,成为了我们理所当然的忧虑。5月,猪肉和鸡蛋,这两种与百姓餐桌关系最密切的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就导致了相关食品价格水涨船高。据说,猪肉价格的上涨,是为了促进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然而,其直接效应就是造成一时之间很多老百姓成了“素食者”。当然,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次食品价格的涨幅,还不至于真正让人买不起肉,吃不起鸡蛋,只是有些难以接受而已。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33%的家庭用于食品的消费(包括购买食物的开支及外出就餐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20%~30%,22%的家庭用于食品的消费占总收入的30%~40%,10%的家庭需要用总收入的40%~50%来解决吃饭问题,而每100个家庭中,还有17个家庭用于食物的消费占家庭总收入的50%以上(见图1)。这样的数字,很清楚地说明了食品消费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一笔小的开支。而且,这样的调查结果,仅仅是基于城市居民的,无法体现出更广泛的代表性。
  
  在我们的受访者中,有39%的人认为现在市场上的食品价格“一般”,50%的人认为“有点贵”,9%的人认为“很贵”,只有不到2%的人认为“很便宜”(见图2)。如果现在问起同样的问题,回答“有点贵”和“很贵”的人群比例会不会有所增加呢?
  
  谈及食品消费,就不得不提到在外就餐。朋友聚会,工作应酬,犯了馋瘾或者是懒得做饭,都可以成为我们在外就餐的理由。不过,虽然如此,还是有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每天在家里吃饭,只是偶尔出去“腐败”一下,这样的人群,占受访者的53%。有37%的人每周在外就餐的次数是1至2次,8%的人是3至4次,另外还有2%的人是“几乎每天”(见图3)。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那2%的人的健康担忧起来。
  
  至于为何经常在外就餐,有54%的人的理由是“节省时间和精力”,21%的人是由于“工作原因”,10%的人是因为“觉得餐厅的饭比较好吃”,3%的人因为“不会做饭”所以只好出去吃,还有12%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理由,譬如:想换换口味,朋友聚会,或者是没有家庭等等(见图4)。
  
  众所周知,偶尔在外就餐未尝不可,然而如果过于频繁地出入各大餐馆,就很可能会损害健康。有49%的人认为去餐厅就餐的最大缺点在于“饭菜油腻,不够健康”,47%的人觉得“食品安全难以保障”,24%的人嫌“浪费钱”,17%的人觉得“不如家里的饭菜可口”(见图5)。食品价格的上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餐厅的菜价也随之上涨。所以,无论是在家吃饭也好,在外就餐也好,都受到了这次食品涨价风波的影响。只是,余波会持续多久,谁都难以预料。
  
  老百姓用于食品的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越小,意味着生活水平也就越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是仅仅是一句空话。我们希望的是,城市物价的上涨,真正的受益者是辛辛苦苦种粮食、养猪的农民。那样,也算是一种微妙的平衡了。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问题越来越复杂,逐渐衍生出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在处理和解决交通问题方面作用突出,在智能交通系统(ITS)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智能汽车技术。本
期刊
期刊
中国股市经历了过去两个月梦魇般的波动后,亟需对症下药来调候本文尝试探讨如何打造“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从重庆市市长去年的讲话说起  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去年曾经说过:“应该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再推多渠道股权融资让巨量资金入市,提振股市信心;最后启动注册制发行,推行注册制必须要有严峻刑罚在先,出牌顺序错了,一手好牌也会打输。”  无独有偶,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亦提出过相近的分析: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