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是如何做到的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南宋有位官员,想在杭州找个妾,找来找去没有可心的,后来有人给他带来一位叫奚奴的姑娘,人漂亮,问会干什么,回答是会温酒。周围的人都笑,这位官员倒是没笑,就请她温酒试试。头一次,酒太烫,第二次又有点凉,第三次合适了,喝了。从此以后,温酒从来都没失手过。既而每日并如初之第三次。公喜,遂纳焉。这位官员终身都带着奚奴,处处适意,死后把家产也给了她。为什么呢?因为“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什么最值钱?别人做不了,无法取代、无法替代,只有你能行,只有你能够将这件事做到极致。怎么做到的呢?前面已经给出了答案: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作家冯骥才曾撰文谈到汝龙的一件往事:“20世纪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想出版契诃夫的作品,因与翻译契诃夫作品的专家汝龙谈不拢,便绕过汝龙,邀请了一些俄文专家,试译契诃夫的《套中人》。大家全都译这篇小说,为了看谁译得好。结果没有一人能够把契诃夫的味道译出来,最终还得去找汝龙。好像唱《失空斩》,只有马连良才是孔明的味儿。”在中国文学翻译界,汝龙翻译的契诃夫,最为传神地表达了原著的精髓。如同朱生豪之于莎士比亚,傅雷之于巴尔扎克,草婴之于托尔斯泰,汝龙对契诃夫的执着,使其成为契诃夫在中国名副其实的代言人。正如巴金所说:“他把全身心都放在契诃夫身上,他使更多读者爱上了契诃夫。”汝龙为什么翻译契诃夫作品能达到别人无法替代的地步?为了全身心投入翻译事业,学英文出身的汝龙辞去大学副教授、系主任的职务,在40岁时自学俄文,几十年如一日深居简出。为了翻译事业,他没有周末,很少娱乐,他的女儿说:“父亲的眼里只有翻译,只有契诃夫,没有别的。”作家巴金写信劝汝龙:“不要为了几本契诃夫就拼命。”然而正是汝龙的这种拼命精神,才成就了他在俄文翻译界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契诃夫小说选》需要在人文社再版重印,张福生与汝龙结识。他数次和汝龙打电话,希望他给这套书写一篇前言。因深知汝龙行文极度审慎,所以“对别人,我的要求是3000字或者8000字的规格(前言),但对汝龙,不给他要求,不给他特殊待遇。我对他说,你把思路打开,任性地写吧。”结果汝龙写了一年,也没交稿。在他去世后,张福生和汝龙的夫人文颖说,汝龙没给他写前言太遗憾了。文颖却说:“小张,你可不要冤枉了汝龙。我亲眼看见他给你写过好几次(前言),写完就扔,有一次我还在废纸篓里看见了草稿。他写了撕,撕了写,一直没有定稿罢了。”张福生一直在想,究竟为何这位契诃夫翻译专家连一篇前言都写不出?“我想,对一个作家认识越肤浅,就越容易写,认识越深刻,就越写不出来吧。汝龙对契诃夫的研究太深刻,无论怎么写,他都不会满意。他对契诃夫的热爱已经成魔了。”
  当年上海有个沈京似,是个大吃家,把祖辈留下的家业吃得个精光,卖房子卖地吃。一般南北名厨到上海打天下,别人都可以不见,但沈先生却是要会一会的。沈先生当然不是有吃就到场的人,一般他要看请的什么人,谁烧的菜,嘴刁得吓人。他是潜心研究“吃”的一代沪上美食家,成为餐饮界的“无冕之王”, 在社会上颇具声望。后来沈先生穷下来了。什么也不会,就会个吃。出去登记要工作,人家问他,你会干什么?他说“我会吃”。后来有人把他这个本事反映给陈毅市长,说有个人光会吃,看给安排一个什么工作合适?陈市长说:“哦,那算得好汉子。吃了一辈子,散尽家财去吃,不容易!”让他到国际饭店工作吧,专门做菜的品尝工作。后来上海国际饭店的菜一直质量很高,与他这张刁嘴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给他开出的月工资200元左右,在当时算很高的工资了,专家、教授也不过如此。他的烹饪研究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他主编了《菜谱集锦》一书,曾多次再版,广泛应用于上海和全国各地大宾馆。
  《花经》记叙了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时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30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有兴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購买田地十余亩,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己。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养出了人间知己,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好了人生一件事。而把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只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只要你能够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倾一生的思维与智慧、倾一生的执着与追求,黾勉苦辛,朝乾夕惕,不气馁、不放弃,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到完美、做到极致,那么,你就能超越梦想、成就辉煌。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2月26日晚,在上海举行的2017电视剧品质盛典上,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获得“年度品质表演剧匠”荣誉。由于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经典人物形象,李雪健一直被成为“老戏骨”。胡歌给李雪健颁奖时,再次表达了他对这位表演艺术家的致敬。胡歌说:“‘戏骨’这个‘骨’字,在我的眼里,就是一個演员敬重艺术、敬重观众、更敬重自己生命的风骨。所以,他虽然淡泊而低调着,但他却富足而高贵着。他就是中国最‘贵’的演员。”胡歌话音
道歉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两片嘴唇一碰:“对不起,我错了。”道歉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是因为它关系到人的面子,尤其是在众人面或在自己的下属、学生面前认错,岂不是无地自容?  经营亚都饭店获得中外一致好评的严长寿先生,被聘请到台北圆山饭店担任总经理时,原本意气风发,很想有一番作为,但不久之后就递上辞呈,因为工作人员无法改掉威权时代的习气,“死不认错”,配合困难,严先生眼见无法改进,只得拂袖而去。道歉需
萧红笔下真实而悲惨的女人们,挣扎在生存与死亡之间,沉默着,呐喊着。  小说中的女主角通常都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妇女,在那个封建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年代,女人们要生存下去显得异常艰难。《生死场》中麻面婆安守本分,辛苦地照顾丈夫和孩子,对于一切苦难,这个看似愚蠢的妇女从来都是逆来顺受。王婆看似尖酸泼辣,可是她的心中却有满满的苦说不出,为了生存,她3次改嫁,丧失了幼小的女儿,儿子也因反抗官府被枪毙,命
青春是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没有灯,四周一片死寂,所管员靠着在房间外的椅子上打盹。十七岁的少女南生,呆呆地望着墙壁,深深浅浅的指甲印,带着血迹,布满了墙壁。这必然是毒犯在毒瘾发作时抠出来的,南生心想。  周围黑漆漆的,孤独寂寞席卷而来。突然,天际升腾出一股雾霭,如同绛紫色的激流,将南生轻柔地托起,摇晃着,摇晃着,仿佛窥到了天堂的窗口。刹那间,那股激流退去,雾霭变成千万头猛兽,撕咬
看倦了诗书走倦了风物离了家又忘了旧路。  当每座城都雷同时,旅游的意义就消失了;当一些小说家为获大奖而迎合评委的口味时,创作的价值也降低了;当创业者们纷纷涌向热门行业时,身后的世界也跟着缩小了。  我们会看到许多“我”都在逐渐模糊,失去应有的差异性,而且呈现出碎片状,用以更方便地走向他人、融进所谓的群体,结果死死地将自己镶嵌进极其庞大却空洞无物的建筑当中,所见都似曾相识,在窒息中挣扎但已经无力破解
他们的相识颇有几分巧遇。这一天,穷途末路的他由于胃病而晕倒在租住房屋不远的地方,住在不远处的她恰好经过,发现他后,出于好心把他背回了家,请来医生为其诊治,又对其悉心照料,很快就使得他的身體恢复了健康。  她发现他是个识文断字的人,写出来的字尤为漂亮,说起话来也是条理清晰,十分耐听。更让她敬服不已的是,他的见识广,知道的奇闻逸事相当多,她心里平添了几分尊崇。虽然她识字不多,但一直有个想多识字的梦想,
2013年年末上映的电影《无人区》,徐峥扮演的律师为了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一名罪犯成功地逃脱。他这种用知识欺骗人的轻狂举动,不仅伤害了遇难警察的同事和亲友,也让恶释放出更大的恶,最终造成自己的灭顶之灾。  这让我想起文怀沙先生的一段话:“一个地主用土地去欺负人是可耻的,一个资本家用金钱去欺负人是可耻的,一个知识分子用知识去欺负人,也是可耻的。”综合各种欺负人的现象,用知识欺负人,不仅是一种物
23岁的警察周维鹏,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夜之间就成了网红,而且是以“楼梯瘫”的形式,并且比“葛优瘫”更难看,原来他是光着膀子的。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网友对他的点赞和追捧,只因他是救人英雄。  3年前,周维鹏退伍回到四川省广汉市,凭着过硬的本领,成了广汉公安的一名巡警。以前在部队,每天的训练强度比较大,现在的工作轻松下来,周维鹏很不习惯,领导意味深长地跟他交代,要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并不简单,周维鹏这才开
唐朝时,朝中有个名叫牛弘的大官,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性格温和,而且宽厚仁义。  有一次,牛弘的儿子和朋友一起去郊外打猎,但那个朋友在射箭时不小心把他儿子的马给射死了,结果两人打了一架,他儿子打不过那个朋友,只能沮丧地回到家里。牛弘回来后,儿子连忙跑到牛弘面前说:“父亲,我的马被我的朋友射死了,他还打我,父亲你可要为我做主呀,你快带人去把他们家的人全抓起来。”牛弘听后冷冷一笑说:“把话说清楚,无缘无故
阿尔及利亚大漠深处,有一种会上树的山羊。它们的腿看上去有些长,较为粗壮,更特别的是,它们身上的毛油光发亮,看上去营养非常好。  大漠里的树高达8-10米,走近以后会发现,树上密密麻麻站满了山羊,都在低着头津津有味地吃着东西,看上去非常壮观。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山羊上树,是因为沙漠里缺少食物,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它们只能吃树叶,渐渐练就了爬树的本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本领越来越强,能在树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