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小看的流感
这两年,流行性感冒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小病了。“禽流感”“甲流”“变异甲流”等名词也随着各种流感病毒以及它们的变异品种的大范围传播而广为人知。而且,各种流感病毒每次都来势汹汹,让我们闻之色变。长期以来,我们都希望真的能有一种疫苗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流感问题。但现实却是,虽然每次流感疫情传播前都会有接种疫苗的机会,可似乎这些疫苗都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不能长久有效。
拓展资料
1918年——5000万人丧生;
1957年——200万人丧生;
1968年——100万人死亡;
1977年——大爆发;
1999年——大爆发;
20××年——?
看到上面这组数据,是不是感到触目惊心?难道这是一次次世界大战?答案不着急揭晓,还是先问你一个问题:流感可怕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和我一样,认为这只不过是流流鼻涕,发发烧,无关紧要。如果是这样,那你就真是太小看流感病毒了,当你看过上面的数据,恐怕就再也笑不出来了。不错,上面的数据就是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流感爆发导致的死亡人数。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数字正有所减小,但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季节性流感而死亡的人数仍然达25万~50万之多!流感,原来可以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
告别旧疫苗
英国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的萨拉·吉尔伯特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主要研究新型的流感疫苗。为了研制更高效的疫苗,科研人员采用了较为新颖的思路:他们先是大规模取样,对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毒株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这些病毒的共性。他们发现,这些不同流感病毒之间共享两种通用蛋白质——也就是说,这两种蛋白质几乎存在于所有流感病毒中——而且这两种蛋白质非常稳定,不随病毒变异而变化。于是,科学家将目光瞄准了这两种蛋白质,以此作为靶点,研制出了针对这两种蛋白质的新型“万能”疫苗。
拓展资料
在以前,我们制备疫苗的传统思路就是以病毒外壁蛋白质作为一个靶点,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病毒表面的蛋白质。也就是说,流感疫苗本身就是一种不再具有致病性的流感病毒抗原,它们具有和正常流感病毒完全相同的外壳。人体免疫系统接触疫苗后,会对这种病毒产生免疫因子,保留免疫记忆。以后当真正的病毒来袭时,只要披着相同的“马甲”,具有同样的外壳,就会被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发现,调取免疫记忆,进行“剿杀”。
这一思路本身是非常正确的,但遗憾的是,病毒采取的策略是打不过就化化装,换身衣服再来打——它们的外壁蛋白质具有超强的突变性,极易变异。而变异的病毒能够逃脱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排查,使我们再次致病。
另外,我们每年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研究人员通过预测,针对某几种可能在当年爆发的病毒所研发的,并不一定能囊括全部。因此,传统疫苗就只能对某年可能流行的特定类型流感产生作用,其作用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全新的疫苗
牛津大学科学家研制的这种“万能”疫苗进入体内后,不仅会像传统疫苗一般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识别这种病毒产生免疫因子,保留免疫记忆,而且还会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内的T细胞——这是我们身体内发挥免疫作用的“主力”,能够攻击受感染细胞,使受感染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在临床试验中,22名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接种“万能”流感疫苗,另一组未接种疫苗作为对照。然后将这些志愿者全部置身于甲型流感病毒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志愿者的患病率和体内T细胞数量及其活跃程度。
结果正如科研人员预计的一样,“万能”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患病率,而且接种了“万能”疫苗的志愿者体内有更大量和更加活跃的T细胞。这使得“万能”疫苗的前景非常被看好。
拓展资料
新型“万能”疫苗的着眼点不是流感病毒表面的蛋白质,而是病毒内部不会变异的蛋白质。“万能”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T细胞,这种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T细胞激活后,就与被感染的体细胞紧密结合,并释放穿孔素,使被感染细胞死亡。但传统的流感疫苗只是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对抗流感病毒,无法激活T细胞。这一结论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接种“万能”疫苗者体内的T细胞数量和活跃程度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者。这是促发T细胞型疫苗首次完成人体试验,科研工作者感到相当振奋。因此,“万能”疫苗具有更大的优势,倘若最终取得成功,就能实现我们期待的一针解决问题,人们再也不需要接种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疫苗了。
小心抗生素
不过,在“万能”疫苗上市之前,对感冒我们还是要进行常规的预防和治疗。说到治疗感冒,不得不多说一点,那就是我们太习惯于用抗生素来治感冒了。在我国,普通人眼中,甚至医生的眼中,抗生素就如同“万能”药物,随时随地都可拿来使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我们对感冒并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当然就更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了。但大多数人在感冒时还是会使用一些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针对病毒性感冒,抗生素的作用就是零。倘若一定要说它有点什么作用,那就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细菌的耐药性,当你将来真的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时,你将会发现,抗生素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了。
拓展资料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抗生素究竟是什么。抗生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等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一些病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我们平时所说的抗生素主要是指针对细菌的抗菌药物。但在上文中我们说过,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因此,病毒和抗菌药物,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任重道远
“万能”疫苗的研制只不过刚刚开始,所进行的临床试验也是小规模的,尚不能代表整个群体,暂时也无法完全证明“万能”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按照计划,科研人员将继续进行多轮大范围的临床试验,每轮最少需要数千名志愿者进行比对接种试验,然后分析数据,再由相关部门审核分析,最终给出相关论证结果。这一过程可能要持续数年,所以,“万能”疫苗近期内恐怕还无法应用于市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抱有很高的期望,或许将来我们再也不用忙着研究并接种其他新的流感疫苗了。
(编辑 孙世奇)
这两年,流行性感冒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小病了。“禽流感”“甲流”“变异甲流”等名词也随着各种流感病毒以及它们的变异品种的大范围传播而广为人知。而且,各种流感病毒每次都来势汹汹,让我们闻之色变。长期以来,我们都希望真的能有一种疫苗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流感问题。但现实却是,虽然每次流感疫情传播前都会有接种疫苗的机会,可似乎这些疫苗都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不能长久有效。
拓展资料
1918年——5000万人丧生;
1957年——200万人丧生;
1968年——100万人死亡;
1977年——大爆发;
1999年——大爆发;
20××年——?
看到上面这组数据,是不是感到触目惊心?难道这是一次次世界大战?答案不着急揭晓,还是先问你一个问题:流感可怕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和我一样,认为这只不过是流流鼻涕,发发烧,无关紧要。如果是这样,那你就真是太小看流感病毒了,当你看过上面的数据,恐怕就再也笑不出来了。不错,上面的数据就是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流感爆发导致的死亡人数。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数字正有所减小,但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季节性流感而死亡的人数仍然达25万~50万之多!流感,原来可以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
告别旧疫苗
英国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的萨拉·吉尔伯特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主要研究新型的流感疫苗。为了研制更高效的疫苗,科研人员采用了较为新颖的思路:他们先是大规模取样,对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毒株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这些病毒的共性。他们发现,这些不同流感病毒之间共享两种通用蛋白质——也就是说,这两种蛋白质几乎存在于所有流感病毒中——而且这两种蛋白质非常稳定,不随病毒变异而变化。于是,科学家将目光瞄准了这两种蛋白质,以此作为靶点,研制出了针对这两种蛋白质的新型“万能”疫苗。
拓展资料
在以前,我们制备疫苗的传统思路就是以病毒外壁蛋白质作为一个靶点,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病毒表面的蛋白质。也就是说,流感疫苗本身就是一种不再具有致病性的流感病毒抗原,它们具有和正常流感病毒完全相同的外壳。人体免疫系统接触疫苗后,会对这种病毒产生免疫因子,保留免疫记忆。以后当真正的病毒来袭时,只要披着相同的“马甲”,具有同样的外壳,就会被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发现,调取免疫记忆,进行“剿杀”。
这一思路本身是非常正确的,但遗憾的是,病毒采取的策略是打不过就化化装,换身衣服再来打——它们的外壁蛋白质具有超强的突变性,极易变异。而变异的病毒能够逃脱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排查,使我们再次致病。
另外,我们每年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研究人员通过预测,针对某几种可能在当年爆发的病毒所研发的,并不一定能囊括全部。因此,传统疫苗就只能对某年可能流行的特定类型流感产生作用,其作用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全新的疫苗
牛津大学科学家研制的这种“万能”疫苗进入体内后,不仅会像传统疫苗一般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识别这种病毒产生免疫因子,保留免疫记忆,而且还会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内的T细胞——这是我们身体内发挥免疫作用的“主力”,能够攻击受感染细胞,使受感染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在临床试验中,22名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接种“万能”流感疫苗,另一组未接种疫苗作为对照。然后将这些志愿者全部置身于甲型流感病毒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志愿者的患病率和体内T细胞数量及其活跃程度。
结果正如科研人员预计的一样,“万能”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患病率,而且接种了“万能”疫苗的志愿者体内有更大量和更加活跃的T细胞。这使得“万能”疫苗的前景非常被看好。
拓展资料
新型“万能”疫苗的着眼点不是流感病毒表面的蛋白质,而是病毒内部不会变异的蛋白质。“万能”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T细胞,这种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T细胞激活后,就与被感染的体细胞紧密结合,并释放穿孔素,使被感染细胞死亡。但传统的流感疫苗只是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对抗流感病毒,无法激活T细胞。这一结论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接种“万能”疫苗者体内的T细胞数量和活跃程度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者。这是促发T细胞型疫苗首次完成人体试验,科研工作者感到相当振奋。因此,“万能”疫苗具有更大的优势,倘若最终取得成功,就能实现我们期待的一针解决问题,人们再也不需要接种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疫苗了。
小心抗生素
不过,在“万能”疫苗上市之前,对感冒我们还是要进行常规的预防和治疗。说到治疗感冒,不得不多说一点,那就是我们太习惯于用抗生素来治感冒了。在我国,普通人眼中,甚至医生的眼中,抗生素就如同“万能”药物,随时随地都可拿来使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我们对感冒并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当然就更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了。但大多数人在感冒时还是会使用一些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针对病毒性感冒,抗生素的作用就是零。倘若一定要说它有点什么作用,那就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细菌的耐药性,当你将来真的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时,你将会发现,抗生素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了。
拓展资料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抗生素究竟是什么。抗生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等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一些病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我们平时所说的抗生素主要是指针对细菌的抗菌药物。但在上文中我们说过,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因此,病毒和抗菌药物,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任重道远
“万能”疫苗的研制只不过刚刚开始,所进行的临床试验也是小规模的,尚不能代表整个群体,暂时也无法完全证明“万能”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按照计划,科研人员将继续进行多轮大范围的临床试验,每轮最少需要数千名志愿者进行比对接种试验,然后分析数据,再由相关部门审核分析,最终给出相关论证结果。这一过程可能要持续数年,所以,“万能”疫苗近期内恐怕还无法应用于市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抱有很高的期望,或许将来我们再也不用忙着研究并接种其他新的流感疫苗了。
(编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