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岩流泉,鸣声幽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陈梦雷(1650-1741)字则震,号省斋,晚号松鹤老人。清·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进士,选庶吉土,授编修。世人知晓陈梦雷,大抵源于其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这本被外国学者盛赞的“康熙百科全书”,抑或是历史上有名的“蜡丸密疏”冤案,殊不知其还是一位精于写诗作文的大家,著有《松鹤山房诗文集》、《闲止书堂集抄》。本文细品其典范之作《秋兴八首·其四》,从一字一句中,走进诗人,感受其用字用典的精到,深沉饱满的情感,以期广大读者能更多关注到这位掩埋在历史长河中的优秀诗人。
  关键词:陈梦雷;秋兴八首
  作者简介:陈叮楠(1994.1-),女,汉族,籍贯为福建厦门,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读于集美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01
  浓云掩霭万山阴,斗柄西移霜满林。
  丛菊迟开秋意淡,高梧未老早寒侵。
  勋名显晦由青史,方寸孤危寄素琴。
  长剑倚天歌楚调,凄凉宋玉少知音。
  一、知人论世
  陈梦雷的《秋兴八首》同杜甫一般,同是秋日的感时伤怀之作。查阅陈梦雷的生平,陈梦雷的《秋兴八首》作于1677年秋(时27岁),正是他感受时局变迁,经历人情冷暖人生重大转折点。 在这一年,他与好友李光地共谋的蜡丸密疏进谏有功,清军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九月进军福建,降服了叛军耿精忠。这本对于长期受耿精忠胁迫,只得削发为僧,托病不出以忠清廷的陈梦雷是件天大的好事,可谁知好友李光地毁约食言,在蜡丸密疏之上只署上自己的姓名。好友卖友求荣,独享其功,而他却蒙受“不忠”之冤,实是百口莫辩,有冤难伸,心中郁结难解,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写下了组诗《秋兴八首》,以表其忠,以抒其愤,以言其志。
  二、品词析句
  《秋兴八首》其四,由前三首描绘清军南下一扫叛军的壮观场景转向了个人的忧思抒怀。
  首联“浓云掩霭万山阴,斗柄西移霜满林”,霭气沉沉,浓云密布山雾缭绕,万山阴沉,斗柄西移秋分至,霜落满林。“浓云”、“霭”、“万山”、“霜”寥寥数语的景物描写,仿佛万山的阴沉、漫山的冰霜压至心间,喘息不得。尤其是一个“阴”字,极渲染了阴沉凄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丛菊迟开秋意淡,高梧未老早寒侵。”菊花还迟迟未绽放,少了菊花,秋天的感觉显得淡了。高大的梧桐树还正健壮就早早被这寒意侵袭了遍。颔联用了“丛菊”和“高梧”两个意象,梧桐树的意象实是暗指作者本人,作者借物抒情,借未老的梧桐早早被这寒意侵袭浸透,喻指自己正值年华,年富力壮,饱含一腔爱国之情却含冤受屈,身心被侵,心灰意冷。而上半句的“丛菊迟开秋意淡”则需细细品味。为何“丛菊”迟开秋意就淡了?首联的“霜满林”、颔联的“早寒侵”明明秋意就很浓了,为何菊花迟开,秋意就是淡呢?“菊花”被诗人赞为花中君子,自古以来象征品格的高洁,坚贞不屈的意志,“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这正是陈老一直坚守的高洁和清誉,正如他在《秋兴八首·其八》中写到的 “三径归来菊正芳”,而如今这份高洁的清誉却迟迟不来,心中的秋意难免除了凄冷以外索然无味,一个“淡”字神韵尽显。
  颈联“勋名显晦由青史,方寸孤危寄素琴”,功名的好坏就任由青史去书写吧,我个人的孤独艰危也就寄予在这素琴上排解了。“素琴”,在这意指不加装饰的琴,不禁令人联想起《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一种勋名由史,与世无争的隐士风范,同时又带有一点“惟吾德馨”的自许。再三品读颈联,可以看出,作者看似豁达的隐士风度,实则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慰藉,故作潇洒实则无奈。
  尾联上半句“长剑倚天歌楚调”作者的情感好似要喷涌而出,长剑倚天的悲愤、长歌当哭的冤屈,仍然遗世独立似屈原一般的形象立在我们眼前,而此时作者以一句“凄凉宋玉少知音”将情感喷发戛然而止,留下百般无奈与叹息。在此用典“宋玉”的“曲高和寡”。面对楚襄王的听信谗言的误解,宋玉以“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来辩白,而面对康熙帝和天下人的误解,陈梦雷也不过只能借宋玉之典来感叹自己有口难言,形只影单的凄凉处境。作者情感抒发随典故的戛然而止,正如骨翅卡咽喉一般,幽咽难鸣,使人不禁为他扼腕流涕。其作正如黄鹭来所云“如疾风寒夜,金铁皆飞;又如深岩流泉,鸣声幽咽。致使读者扼腕,流连涕下。”[1]
  徐徐品其作,嚼其文,思其人,其作之所以能够鸣声幽咽,感人至深的原因在于他的“练字精工”,在于他的寓情于景、意象选取的精心,同时也在于他的用典精到,情感收放的恰到好处,实是不可多得也不该忽视的佳作。
  参考文献:
  [1]傅璇宗.中國诗学大辞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608页.
  [2]温淑萍.陈梦雷[A].顾奎相.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9——辽海讲坛·第九辑(历史名人传)[C]. 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本文将对林黛玉这个人物进行分析,她的冰雪聪明、她的无上才情以及她的幸与不幸。还会探讨她性格特征,以及与此关联的她的最终命运。  关键词:林黛玉;性格;命运  作者简介:张艳华(1983-),汉族,陕西延安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
摘 要:《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于1830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受到广泛的好评。作为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批判现实的伟大作品,书中主人公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典型人物。下面本文将谈谈《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关键词:《红与黑》;于连;自我价值体现和悲剧人生;文学形象  作者简介:艾荟萃(1989.8-),硕士学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  [
作者简介:张靖哲(1990-),汉族,辽宁葫芦岛市人,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自古以来,我们都说汉字是象形表以文字,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也是如此教授,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正确与否呢,来自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校的杨志棠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她的看法。  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日——月——明。日
摘 要:《癌症楼》是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主要论述该书在独特的有限叙述时空下,小说内容方面深刻与广泛的建构:第一,索尔仁尼琴在文本中建立了多样的人物关系,使同样的事件呈现,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展开,使故事得到延伸,“节点”的事件不断增加,以开放性的方式对人生哲学进行了深刻探讨。第二,《癌症楼》这部作品中的形象和象征编织了一个广阔的网络,最终都汇集到一个中心,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结为一个整体,
摘 要:《基督山伯爵》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爱德蒙·唐泰斯。本文将联系作品,从爱德蒙追求的两个角度出发,以他的复仇之路为线索,分析人物形象,表现爱德蒙形象深发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爱德蒙;人物形象;追求  作者简介:尹建茹(1994.5-),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
摘 要: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各国学习者都会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日语中常用的“暧昧表现”。从日常生活中到正式的工作场合都能接触到日本人特殊而又普遍的暧昧态度,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暧昧表现的使用。本文以夏目漱石的作品《哥儿》为例,对其中使用的暧昧表现进行剖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探究暧昧态度的起源,发展和起伏,进而对由暧昧表现引发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之道。  关键词:暧昧表现,夏目漱石。  
摘 要:朱天文电影文学作品将个体成长经验与台湾经验的结合,在其电影文学创作中对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台湾社会进行真实的记录,关照社会大众,特别是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以小人物的生存体验勾勒出台湾本土的艰难生活,尤其以《悲情城市》的本土意识最为显著,本文就以《悲情城市》为例浅析朱天文电影文学中的本土意识。  关键词:朱天文;电影文学;本土意识;悲情城市  作者简介:宋飞(1994.6-),女,大连市人
摘 要:《冰雪奇缘》(Frozen)是迪士尼的一部以姐妹亲情和爱为主题的动画电影,然而,与以往的迪士尼电影截然不同的是,它打破了迪士尼以爱情为主题的惯例,第一次从亲情的角度去诠释“爱”。真爱不惧严寒,唯有真爱才能融化冰雪之心。  关键词:《冰雪奇缘》;真爱永恒;冰雪之心  作者简介:孟芹(1981-),女,山东菏泽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孙彦娜(1970-),女,山
摘 要:文学是传播各类艺术信息、表达人们情感及分析人类丰富生活的综合艺术,也是每个时代的产物。西班牙语文学作品丰富,题材各异,如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拉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汇集了名家思想以及时代背景的作品。本文笔者将对西班牙作家赫苏斯·费雷罗的当代经典长篇小说《阴差阳错》中的女性声音进行概述并简析弗朗哥独裁时期西班牙女性的地位。  关键词:西班牙语文学;女性声音;《阴差阳错》  [中
摘 要:《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是当前沈从文传记的最新作品。在内容上,作者对“自传事实”、“历史事实”与“传记事实”的展现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力图呈现传主沈从文的文学生涯与文学个性,彰显了作者的学术思想。在形式上,该传记以时间为线索,呈现出简洁明了的写作风格。通过作者对传记材料的安排与呈现,给读者们逐渐呈现出一个鲜明的传主形象,也体现了作者的学者姿态。  关键词:传记;沈从文;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