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训练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针对学生特点,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新编中专英语教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探讨听说课的教学原则和技巧。
[关键词]听说课 辨音能力 连贯记忆力 逆向法 英语思维
语言心理学家指出,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进行加工,最后达到灵活自如的运用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灵活运用它。
正是基于这一点,中专英语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了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处处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作为教者,要思索的就是如何把“提高实际交际能力”这一宗旨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每一个操作环节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把听力课和口语课完全孤立起来,而应巧妙地把两者融为一体,以听助说,以说促听。
一、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
许多学生英语基础差,又受到本地方言的影响,许多音素,单词发音不准或含糊不清,因而听不懂录音内容,自己也羞于开口说英语。因此,对学生进行辨音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对个别音素、单词进行分类。
1.根据元音(组合)或辅音(组合)排列,如:
beg,bed,dead; map,cap,cat;coat,boat,road
2.根据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排列,如:
′Record (n.),re′cord (v.); ′insult (n.), in′sult (v.);′conduct (n.), con′duct (v.)
3.根据相近或易混淆的音节排列,如:
Late,let; leave,live;beer,dear
对于这些词,要求学生反复认真地听,仔细辨别它们在发音上的异同。此外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学生觉得听短文时语速太快,来不及跟上。为此,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英语发音中的连读、弱读及不完全爆破等语言现象,在关键处多听几遍,揣摩发音特点,模仿语音语调;也可以布置一些绕口令练习,让学生相互听,找出对方发音中的错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发音,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二、增加学生的连贯记忆力
部分学生在听录音时跟不上,除了第一点所提到的要培养他们的辨音能力外,还要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大而化之”,不要太过停留在与答题无关的小细节上。正常情况下,上听力课都是先听录音,再做练习。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让学生看题目,由题目内容做出一些对所听内容合理的推测;同时抓住一些题目的关键词:“在哪里?”“和谁?”“什么时候?”“为什么?”等等。这样,借助题目的暗示元素,学生对要听的内容有个大体的轮廓,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听,听起来就觉得连贯流畅了。另外也可以选一些慢速小故事,让学生听大意,听要点,利用所得的信息来理解全文,理解整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跟读录音带,巩固所听内容,培养英语语感。这类练习做多了,学生的连贯记忆力就培养起来了。
三、教学生运用逆向法学习
著名英语专家钟道隆教授提出了英语学习中的逆向思维。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是先打基础,即先读背单词,然后运用语法知识遣词造句。在熟悉了常用单词、词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听和说的训练。用逆向法学英语,恰恰与之相反,它的原则是“听、写、说、背、想”。反应在听说课上,具体的步骤是:先听录音,逐字逐名,一字一词地听—“听”;对于反复听还听不懂的字或词,就赶快把它记下来—“写”;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字典,朗读背诵,进行消化—“说和背”;最后把这些字、词重新代入原文,感觉语境,加深理解—“想”。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以飞快的速度检验出英语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找到真正的出发点。而且,经过课后的努力,查到了,记住了,也就能听懂了。随着听力水平的提高,学生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常用句型,有了一定的语感和快速反应力,口语水平自然会大大提高,说起英语也能朗朗上口,信手拈来了。
四、让学生尝试运用“英语思维”
让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这是很难做到的,也是英语学习中的最高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给学生们提供各种锻炼机会,给他们营造一个假想的“英语世界”。
1.一旦进入英语课堂,同学、师生之间的提问或交流全部用英语对话,这样迫使学生把脑子里的每一个中国文字译成英文,用英语思考问题。
2.在宿舍里营造英语气氛。要求学生把所有的物件都贴上英文标签,使他们感到满眼都是英文;经常收听“VOA”、“BBC”等英语广播,使他们置身于柔美的英语语音和语调中。
3.在课间,播放英文歌曲,让学生跟唱,甚至要求写出歌词,其余同学或修改,或补上空缺,同时提醒他们注意歌曲中的连唱和吞音。
4.在周末组织“英语角”或“英语论坛”。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日常对话,或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学生首先必须听懂对方的话,在脑子里译成中文,然后想出对答的话,再译成英文说出来。这似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地就能自如地用英语交流了。
学生看到的是英语,听到的是英语,感受到的是英语,想到的只能是英语了。有人在敲门,问者不说“你是谁?”,而是脱口而出的“Who is it?”——这就是成功地达到了“英语思维”的境界。
“语言学”是把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系统来研究的一门学科。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让英语这门学科成为学生进行实际交流的得心应手的工具,要为他们创造各种语言环境,运用新方法、新思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英语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职业教育中心校)
[关键词]听说课 辨音能力 连贯记忆力 逆向法 英语思维
语言心理学家指出,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进行加工,最后达到灵活自如的运用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灵活运用它。
正是基于这一点,中专英语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了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处处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作为教者,要思索的就是如何把“提高实际交际能力”这一宗旨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每一个操作环节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把听力课和口语课完全孤立起来,而应巧妙地把两者融为一体,以听助说,以说促听。
一、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
许多学生英语基础差,又受到本地方言的影响,许多音素,单词发音不准或含糊不清,因而听不懂录音内容,自己也羞于开口说英语。因此,对学生进行辨音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对个别音素、单词进行分类。
1.根据元音(组合)或辅音(组合)排列,如:
beg,bed,dead; map,cap,cat;coat,boat,road
2.根据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排列,如:
′Record (n.),re′cord (v.); ′insult (n.), in′sult (v.);′conduct (n.), con′duct (v.)
3.根据相近或易混淆的音节排列,如:
Late,let; leave,live;beer,dear
对于这些词,要求学生反复认真地听,仔细辨别它们在发音上的异同。此外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学生觉得听短文时语速太快,来不及跟上。为此,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英语发音中的连读、弱读及不完全爆破等语言现象,在关键处多听几遍,揣摩发音特点,模仿语音语调;也可以布置一些绕口令练习,让学生相互听,找出对方发音中的错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发音,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二、增加学生的连贯记忆力
部分学生在听录音时跟不上,除了第一点所提到的要培养他们的辨音能力外,还要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大而化之”,不要太过停留在与答题无关的小细节上。正常情况下,上听力课都是先听录音,再做练习。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让学生看题目,由题目内容做出一些对所听内容合理的推测;同时抓住一些题目的关键词:“在哪里?”“和谁?”“什么时候?”“为什么?”等等。这样,借助题目的暗示元素,学生对要听的内容有个大体的轮廓,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听,听起来就觉得连贯流畅了。另外也可以选一些慢速小故事,让学生听大意,听要点,利用所得的信息来理解全文,理解整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跟读录音带,巩固所听内容,培养英语语感。这类练习做多了,学生的连贯记忆力就培养起来了。
三、教学生运用逆向法学习
著名英语专家钟道隆教授提出了英语学习中的逆向思维。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是先打基础,即先读背单词,然后运用语法知识遣词造句。在熟悉了常用单词、词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听和说的训练。用逆向法学英语,恰恰与之相反,它的原则是“听、写、说、背、想”。反应在听说课上,具体的步骤是:先听录音,逐字逐名,一字一词地听—“听”;对于反复听还听不懂的字或词,就赶快把它记下来—“写”;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字典,朗读背诵,进行消化—“说和背”;最后把这些字、词重新代入原文,感觉语境,加深理解—“想”。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以飞快的速度检验出英语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找到真正的出发点。而且,经过课后的努力,查到了,记住了,也就能听懂了。随着听力水平的提高,学生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常用句型,有了一定的语感和快速反应力,口语水平自然会大大提高,说起英语也能朗朗上口,信手拈来了。
四、让学生尝试运用“英语思维”
让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这是很难做到的,也是英语学习中的最高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给学生们提供各种锻炼机会,给他们营造一个假想的“英语世界”。
1.一旦进入英语课堂,同学、师生之间的提问或交流全部用英语对话,这样迫使学生把脑子里的每一个中国文字译成英文,用英语思考问题。
2.在宿舍里营造英语气氛。要求学生把所有的物件都贴上英文标签,使他们感到满眼都是英文;经常收听“VOA”、“BBC”等英语广播,使他们置身于柔美的英语语音和语调中。
3.在课间,播放英文歌曲,让学生跟唱,甚至要求写出歌词,其余同学或修改,或补上空缺,同时提醒他们注意歌曲中的连唱和吞音。
4.在周末组织“英语角”或“英语论坛”。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日常对话,或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学生首先必须听懂对方的话,在脑子里译成中文,然后想出对答的话,再译成英文说出来。这似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地就能自如地用英语交流了。
学生看到的是英语,听到的是英语,感受到的是英语,想到的只能是英语了。有人在敲门,问者不说“你是谁?”,而是脱口而出的“Who is it?”——这就是成功地达到了“英语思维”的境界。
“语言学”是把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系统来研究的一门学科。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让英语这门学科成为学生进行实际交流的得心应手的工具,要为他们创造各种语言环境,运用新方法、新思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英语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