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中心小学)
摘 要: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计算能力也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能力,小到商场购物,大到工程勘测、精确定位等,都需要良好的计算能力作为保障。况且,小学又是培养和发展人能力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这一基础数学思维的过程逐渐由智能化的电子设备代替人工脑力计算,计算器的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即便如此,我们更要注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用则进,费则退”,这也是开发人智力的重要过程。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拨动学生内心的小算盘。
一、立足基础运算定理,强化学生理解记忆
数学运算定理是学生开展数学运算的重要依据,所有的数学计算过程,都应当是依据运算定律或者定理进行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强化学生对基础运算定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数学运算定理具有一定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因此,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假如再加上教师枯燥、单一的说课式讲解,那么学生出现“不配合”的表现,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若想让学生对基础运算定理进行有效强化,教师应当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情境导入式、呈现算法、观察比较、明确算理、巩固算法等。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这节课,本课是学生在基本掌握三位数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教学时创设池塘里一群小蝌蚪动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计算“412-89”这个环节中,如何算?可以注重计数器的动态演示,通过图式计数器演示,产生竖式计算之间的一个很好的过渡,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从而明白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理解法则。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心算模式的生成。
二、创设良好计算情境,调动学生口算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喜爱动手实践,这些特点造就了一种课堂上做小动作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底下讲,如此,小学数学课堂计算练习流于形式。为了调动学生口算的兴趣,数学教师应当善于结合学生特殊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生活的缩影,生成练习情境。
比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电子秤或者学生学习中见过的天平,运用到实践中,创设出称重、换算、计算、付款、找零钱的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既能掌握实际称重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口算兴趣。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超市理货员、顾客和收银員,顾客在观看超市理货员称重后,表示无异议,再转移到收银员处结算,进而在找零钱和付款之间,培养学生数学口算能力,在三名学生完成自己的角色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互换角色,分别尝试不同的角色,别有一番乐趣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再如,要通过口算得出数学算式“100-15×3-10×5”的答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直接计算,可能很多学生不愿意算,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设现有班费100元,需要购买清洁工具,其中扫把5把,每把10元,拖把3把,每把15元,问100元班费够吗?够的话还剩多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好奇心顷刻之间就会被调动起来,很快就会算出算式的答案。
三、勉励学生养成习惯,时常练习数学心算
良好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虽然有捷径可循,但也并非是一日之功,除了需要有坚实的运算定理和运算兴趣作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为积累。所谓“实践出真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还应当时常勉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心算习惯,让每一天都是心算练习的一天,每一个学生都是练习计算之人,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磨炼,更是对学生心理的磨炼,磨炼出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除此之外,长期的心算练习,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在他人面前更可以表现出惊人的数学优势。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计算能力不可或缺。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因为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数学计算,但要想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立足基础运算定理,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创设良好计算情境,调动学生口算兴趣;勉励学生养成习惯,时常练习数学心算,等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学辉.浅析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J].考试周刊,2013(52).
[2]周建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3]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3).
编辑 任 壮
摘 要: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计算能力也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能力,小到商场购物,大到工程勘测、精确定位等,都需要良好的计算能力作为保障。况且,小学又是培养和发展人能力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这一基础数学思维的过程逐渐由智能化的电子设备代替人工脑力计算,计算器的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即便如此,我们更要注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用则进,费则退”,这也是开发人智力的重要过程。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拨动学生内心的小算盘。
一、立足基础运算定理,强化学生理解记忆
数学运算定理是学生开展数学运算的重要依据,所有的数学计算过程,都应当是依据运算定律或者定理进行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强化学生对基础运算定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数学运算定理具有一定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因此,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假如再加上教师枯燥、单一的说课式讲解,那么学生出现“不配合”的表现,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若想让学生对基础运算定理进行有效强化,教师应当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情境导入式、呈现算法、观察比较、明确算理、巩固算法等。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这节课,本课是学生在基本掌握三位数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教学时创设池塘里一群小蝌蚪动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计算“412-89”这个环节中,如何算?可以注重计数器的动态演示,通过图式计数器演示,产生竖式计算之间的一个很好的过渡,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从而明白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理解法则。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心算模式的生成。
二、创设良好计算情境,调动学生口算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喜爱动手实践,这些特点造就了一种课堂上做小动作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底下讲,如此,小学数学课堂计算练习流于形式。为了调动学生口算的兴趣,数学教师应当善于结合学生特殊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生活的缩影,生成练习情境。
比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电子秤或者学生学习中见过的天平,运用到实践中,创设出称重、换算、计算、付款、找零钱的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既能掌握实际称重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口算兴趣。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超市理货员、顾客和收银員,顾客在观看超市理货员称重后,表示无异议,再转移到收银员处结算,进而在找零钱和付款之间,培养学生数学口算能力,在三名学生完成自己的角色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互换角色,分别尝试不同的角色,别有一番乐趣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再如,要通过口算得出数学算式“100-15×3-10×5”的答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直接计算,可能很多学生不愿意算,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设现有班费100元,需要购买清洁工具,其中扫把5把,每把10元,拖把3把,每把15元,问100元班费够吗?够的话还剩多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好奇心顷刻之间就会被调动起来,很快就会算出算式的答案。
三、勉励学生养成习惯,时常练习数学心算
良好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虽然有捷径可循,但也并非是一日之功,除了需要有坚实的运算定理和运算兴趣作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为积累。所谓“实践出真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还应当时常勉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心算习惯,让每一天都是心算练习的一天,每一个学生都是练习计算之人,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磨炼,更是对学生心理的磨炼,磨炼出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除此之外,长期的心算练习,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在他人面前更可以表现出惊人的数学优势。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计算能力不可或缺。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因为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数学计算,但要想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立足基础运算定理,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创设良好计算情境,调动学生口算兴趣;勉励学生养成习惯,时常练习数学心算,等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学辉.浅析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J].考试周刊,2013(52).
[2]周建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3]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3).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