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随访2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给予规范化内科治疗,采集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Kaplan-Meier曲线、危险比和比值比(95%可信度区间)等统计分析。结果年龄(P=0.024)、吸烟(P=0.049)、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P=0.001)、SBP(P=0.001)、FBG(P=0.022)、颈动脉不稳定斑块(P<0.001)和颈动脉重度狭窄(P=0.023)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相关。结论年龄、吸烟、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SBP、FBG、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颈动脉重度狭窄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戒烟、他汀类药物治疗、控制SBP和FBG有助于降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
其他文献
随机收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AECOPD)患者,治疗前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痰中中性粒细胞比及行痰细菌培养,以下呼吸道痰中潜在病原菌浓度≥107cfu/ml作为AECOPD下呼吸道
针对广州中低压配电网基建项目特点,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优选方法,根据AHP体系及项目分类,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各类项目及每项指标的优选权
选取治疗的50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次全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