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AM真菌对烤烟烟苗质量、病害及产值的影响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x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探明AM真菌在烤烟推广应用中的效果,通过V基质∶V菌剂=5∶1育苗处理和纯基质育苗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试验表明,接种AM真菌,有利于苗期烟苗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有利于增加侧根的数量;接种AM真菌,能降低青枯病、黑胫病和病毒病发病率;接种AM真菌,提高了烤烟产值,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烟叶的等级。
  关键词:AM真菌;烤烟;烟苗质量;病害;产值;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1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72       文献标志码: B
  丛枝菌根真菌(以下简称AM真菌)能与大多数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及苔藓植物等形成菌根[1-2]。AM真菌对植物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增强植物抗病及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研究表明,AM真菌对降解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促进农药的降解、降低土壤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和增强烟株抗逆性有着重要作用[3-5]。刘延荣等[6]研究表明,烟草对AM真菌的依赖性很强,侵染率可达到70%以上。接种AM真菌,不仅能促进烟草对矿质元素(如N、P、K等)的吸收,而且能使烟草更接近于优质烤烟所要求的指标。此外,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均能得到提高。笔者通过大田对比试验,通过V基质∶V菌剂=5∶1育苗处理和纯基质育苗作为CK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AM真菌对烤烟烟苗干物质积累和大田期移栽45 d和打顶5 d后的农艺性状、抗病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旨在为AM真菌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育苗盘育苗,供试V基质∶V菌剂=5∶1混匀,CK为常规育苗,品种为云烟87。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田间试验在阿戛镇齐心村张家屋基进行,肥力条件中上等。
  3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置1个处理、1个CK,不设重复,各大区面积均为1.3 hm2。
  4   观察记录
  4.1   烟苗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
  成苗后,处理和CK分别取10株代表性烟苗,进行烟苗鲜重、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测试,并求取平均值。
  由表1可以看出,AM真菌处理的根平均干重较CK重0.015 g,茎叶平均干重较CK重0.018 g。AM真菌处理平均根分枝数较CK多30.0条。
  4.2   农艺性状
  移栽后45 d和打顶后5 d每小区取10株(固定)测定烟株农艺性状(YC/T 142—1998)。
  由表2可以看出,移栽后45 d和打顶后5 d,AM真菌处理株高分别较CK高2.6 cm、2.6 cm;茎围分别较CK大0.2 cm、0.4 cm;叶片数分别较CK多1.0片、1.0片;最大叶面积分别较CK大45.2 cm2、138.6 cm2。
  4.3   病害调查
  于烟苗旺长期、腰叶成熟期参考烟草标准《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分别调查黑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发病情况,并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GB/T 23222—2008)。
  由表3青枯病发生情况可以看出,AM真菌处理和CK旺长期青枯病发病率为0,无明显差异;腰叶成熟期AM真菌发病率为0,CK的青枯病发病率为1%,AM真菌处理青枯病发病率较CK低1个百分点,病情指数为1。
  由表4可以看出,AM真菌旺长期黑胫病发病率较CK低1个百分点,病情指数低1;腰叶成熟期较CK低2个百分点,病情指数低1.7。
  由表5可以看出,AM真菌处理旺长期病毒病发病率较CK低2个百分点,病情指数较CK低1.36;腰叶成熟期AM真菌处理发病率较CK低2個百分点,病情指数较CK低2。
  5   经济性状统计
  经济性状统计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AM真菌处理较CK平均产量高105 kg/hm2,产值高4 968元/hm2,均价高1.2元/kg,上等烟比例高4.1个百分点。
  6   结论与讨论
  王茂胜等人研究表明,烟草接种AM真菌形成菌根之后,会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同时会活化土壤中锌(Zn)、磷(P)等养分,扩大根际的吸收范围,从而促进烟株快速生长,增强烟株的抗逆性,提高烟叶的品质[7]。
  本试验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有利于苗期烟苗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有利于增加侧根的数量;接种AM真菌,能降低青枯病、黑胫病和病毒病发病率;接种AM真菌,影响烟叶产值的因素主要包括产量和均价两个方面,而影响均价的主要是烟叶等级[8]。
  在本试验中,接种AM真菌较CK平均产量高105 kg/hm2,产值高4 968元/hm2,均价高1.2元/kg,上等烟比例高4.1个百分点。接种AM真菌提高了上等烟比例,提高了烟叶均价。同时,接种AM真菌的产量高于常规育苗处理,所以接种AM真菌提高了烤烟产值,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烟叶的等级。
  参考文献:
  [ 1 ] OLIVEER AJ,Smith SE,Stohn BJ,et al.Activity of nitrate reductase in Trifolium subterraneum:Effects of mycorrhizal infection and phosphate nutrition[J].New Phytologist,1985,94(1):63-79.
  [ 2 ] Treeby MT.The role of mycorrhizal fungi and non-my corrhizal micro-organisms in iron nutrition of citru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92,24(9):857-864.
  [ 3 ] 杨红武,李帆.AM真菌对烤烟大田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2,26(6):668-670.
  [ 4 ] 王茂胜,姜超英,潘文杰,等.不同连作年限的植烟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33-5044.
  [ 5 ] 王茂胜,姚娟.丛枝菌根真菌对烤烟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2):131-135.
  [ 6 ] 刘延荣,丁兆龙,方宇澄.烟草上优良VA菌根真菌的筛选[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28(3):269-274.
  [ 7 ] 王茂胜,薛小平,陈懿,等.不同基质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烟苗素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9(5):11-13.
  [ 8 ] Liu R J,Luo X S.A new method to quantify the inoc-ulum potential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J].New Phytologist,1994,128(1):89-92.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西藏色季拉山沙棘种子为对象,研究不同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进程、萌发速率的影响,为该品种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发芽。在光照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温度是5 ℃/1 ℃,萌发率为98.7%;在黑暗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温度是20 ℃/5 ℃,萌发率为95.0%。光照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进程,播种时应选择有光地段。沙棘种子萌发温幅较宽,在5 ℃/1 ℃~20 ℃
摘 要:种子是种植业生产的关键,通过分析昌宁县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种子生产管理服务面窄、本土作物优良品种缺乏、对本土作物产业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拓展种子监督管理模式、提升种子管理人员水平、服务种子研发推广等建议,以期为种业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种子;经营管理;现状;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2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4.6
摘 要:针对猕猴桃园地土壤有机质缺乏的问题,进行了猕猴桃枝蔓粉碎发酵还田试验,经过100 d的发酵,堆肥的微生物活菌数达到17亿个/g,有机质含量32.3%,可以结合其他化学肥料安全使用。猕猴桃枝蔓粉碎发酵还田,是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在“双减”条件下,实现猕猴桃高产、高品质,获得高收益。  关键词:猕猴桃;枝蔓;粉碎;发酵;还田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12
当前中国种业正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新审定品种快速增加,制种面积随之升高,库存高企集中在供给侧产能过剩,构成一个环环牵制、互相制约的链条。2021年玉米种子市场最受关注的热点,不外乎审定品种井喷、制种基地涨价、市场竞争激烈和套牌种子多等。  新审玉米品种井喷,是喜还是忧?  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激发玉米育种人员快速释放科技创新积极性,新品种审定进入了“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快车道。根据全国农业技术
摘 要:草地贪夜蛾、蝗虫等害虫的入侵,对国家农林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长期高效地解决害虫入侵问题,生物技术防治方法正在被广泛使用。相比于药效短、环境污染大、易产生耐药性的化学试剂杀虫,生物防治运用投放害虫天敌、喷洒微生物制剂、栽种抗虫转基因作物等方法,可以高效环保地解决害虫入侵问题。对近几年生物技术在草地贪夜蛾与蝗虫、草地螟、棉铃虫等虫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优化生物防治办法
摘 要:在我国棉花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棉花栽培的过程中,栽培技术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要加强对棉花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此外,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应加强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阐述了棉花栽培技术及长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棉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
摘 要:广泛收集鉴定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73份,于2020年将分3个播期的诱发感病品种间隔移栽到鉴定品种之间,水稻破口初期定时保湿,中后期采取增施氮肥和灌深水等农艺措施人工诱发稻瘟病发生,分蘖盛期和成熟期分别调查记载叶瘟和穗颈瘟发病情况,计算其穗损失率和综合抗性指数。鉴定结果表明,粳稻品种间对稻瘟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差异也较大,早熟晚粳穗颈瘟抗性最好,抗病品种占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