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许多建筑企业都需要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怎样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工作,是建筑企业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在这个背景之下建筑企业政工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建筑企业;政工体制;问题;对策
当前,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了更好适应这一形势,许多建筑企业都在进行专辑建制的相关工作,让企业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发展。而在这个背景之下,建筑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又将用怎样的面貌站在时代的前列,进而让经济工作与思政工作统一脚步,这是各个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建筑企业政工体制改革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建筑企业政工体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建筑企业政工体制在适应建筑市场发展,发挥自身影响力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果,然而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思政工作权威性下降,操作根据受到冲击,总体成效较为低落
思政工作理论根据在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在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所制定的各个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自1978年以来,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人”的地位愈来愈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道德馆,以往很多社会道德准则、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等方面的权威性都所有下降,而很多新的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制度依旧在积极建设的阶段,所以思政工作部分操作根据出现了空缺,导致思政工作的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总体成效较为低落。
2.对思政工作缺乏统一的认识,致使价值意义出现偏差
现今,对思政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意义认识上不统一是思想战线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教训之一,没有充分认识到“所有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都是思政工作”的意义所在,没有摆正思政工作的位置。在强调“增强思政工作力度”的时候仅仅关注了思政工作服务施工生产这一方面,而忽略了思政工作所具有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仅注重了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方面,却忽略了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对思想政治所带来负面影响等等。所以,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也就慢慢形成了“建设施工是硬标准,思政工作是软标准,是可有可无的”的错误思想。在建设施工环节形成了“只需要做好包和奖,无须做思想”的工作方式,经济工作与思政工作出现了两条不相交的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前建行企业政工体制存在的缺陷。在加上当前处于旧政工体制转换新政工体制的特殊时期,企业中工作人员的价值趋向变动较快,加大了思政工作的难度。
3.没有正确认识企业党委
因为某些人没有充分认识建筑企业思政工作,对思政工作存在的价值意义存在误解,所以对建筑企业党委形象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在社会上,建筑企业党委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与歧视,而其政治核心地位则被视为处于上层的关注“重要”,处于中层的缺乏“引导”,处于下层的施工单位没有办法“做到”。有部分建筑企业总经理甚至不和企业党委打一声招呼,就直接将其亲信设置在企业较重要、掌权较多的岗位,出现了贪污、受贿的情况,某些甚至不惜触犯法律。
4.机制不定,政工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稳定性
机制不定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不断变换政工机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对于是否需要设置政工机构,需要设置规模多大的政工机构,一直都没有明确敲定下来。往往是今天讨论出一个办法,明天制定出一个方案,极大削弱了思政工作地位的权威性、严肃性,而且政工工作人员的实绩也不可以获得公平、公正的评价。某些建筑企业政工机构直接被撤销了,政工工作队伍也随之解散;某些政工机构管理工作人员常年不在其位,即便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也往往需要承当其他方面的工作,达不到转岗专职。思政工作长时间不作为,出现政工没有合适地位,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合理安排,不能退出有效措施,没有工作的必要条件的情况。②政工工作人员工作散漫。在舆论方面,政工工作人员工作得到正确对待;在待遇方面,政工工作人员的待遇明显低于企业其他专职工作人员的待遇。这就使得老政工人员想退出,年轻政工人员不愿意做的情况。③政工工作人员人数在慢慢朝着老龄化的方向发展,总政工人数也在不断减少。④某些政工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文化修养与专业知识,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
二、建筑企业政工体制改革的有效对策
1.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应当始终把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摆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一体化”。要实现一体化,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必须同经济目标一致或具有经济服务的功能。目标不一致,会导致行动上的不一致。二是必须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并且要实行严格的考核,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三是企业经理是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二者不可偏废。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是企业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必须融为一体。认为只要思想政治工作抓好了,其他一切工作都会自然搞好了,片面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是不对的;但是贬低、忽视甚至淡化、取消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2.抓好作风建设工作
在作风建设上,建立党政结合的调查研究制度。以综合办公室为主,组织党政人员一道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结合施工建设情况抓好思想情况调查,为领导提供一手的调查资料,使各级领导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做好宣传手段
在宣传手段上,建立信息网络和信息工作制度。完善各层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企业综合办——项目经理综合办——施工队行政副职等一套信息网络,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工作反馈制度。公司综合办要办好信息简报,现场办好墙报、黑板报。重大政策的学习宣传采取开会培训的方式进行,来向职工灌输进行宣传教育。
4.优化政工机构,稳定政工工作队伍,全方面提升政工人员素质
建筑企业政工机构应当在协调、高效、精干的工作原则之下,接受企业党委的领导管理,并以专业政工工作人员为工作骨干,以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与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为工作主体,以党员、团干、施工团队为重点的机构体制,将党政工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①将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有着较好群众背景,即会施工,又会管理经营的综合性人才,通过建筑企业相关会议讨论吸纳入政工工作队伍,推行双向交流的模式,实施“一个岗位两个责任”,承担两种职能,既可以参与企业相关决策,又与行政工作人员合手、合力、合心,为共同的经营管理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克服政工工作人员单纯管理思政工作,而不理经营管理方面的情况。
②将政工编制稳定下来。要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建筑企业政工工作人员选聘相关工作,对政工工作人员的使用与培养要给予充分重视。帮助处理好政工工作人员生活方面、工作方面的实际难题。
③设置建筑企业思政工作奖励基金。专门设置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政工工作人员在企业思想宣传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建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政工工作人员所开展的特殊劳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政工新体制的工作方法就是要达到使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化,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金普,企业政工体制改革初探[J],科学社会主义,2010.
[2]陈亚平,关于建筑企业政工体制改革的思路[J],建筑施工,2010.
关键词:建筑企业;政工体制;问题;对策
当前,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了更好适应这一形势,许多建筑企业都在进行专辑建制的相关工作,让企业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发展。而在这个背景之下,建筑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又将用怎样的面貌站在时代的前列,进而让经济工作与思政工作统一脚步,这是各个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建筑企业政工体制改革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建筑企业政工体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建筑企业政工体制在适应建筑市场发展,发挥自身影响力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果,然而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思政工作权威性下降,操作根据受到冲击,总体成效较为低落
思政工作理论根据在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在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所制定的各个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自1978年以来,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人”的地位愈来愈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道德馆,以往很多社会道德准则、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等方面的权威性都所有下降,而很多新的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制度依旧在积极建设的阶段,所以思政工作部分操作根据出现了空缺,导致思政工作的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总体成效较为低落。
2.对思政工作缺乏统一的认识,致使价值意义出现偏差
现今,对思政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意义认识上不统一是思想战线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教训之一,没有充分认识到“所有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都是思政工作”的意义所在,没有摆正思政工作的位置。在强调“增强思政工作力度”的时候仅仅关注了思政工作服务施工生产这一方面,而忽略了思政工作所具有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仅注重了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方面,却忽略了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对思想政治所带来负面影响等等。所以,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也就慢慢形成了“建设施工是硬标准,思政工作是软标准,是可有可无的”的错误思想。在建设施工环节形成了“只需要做好包和奖,无须做思想”的工作方式,经济工作与思政工作出现了两条不相交的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前建行企业政工体制存在的缺陷。在加上当前处于旧政工体制转换新政工体制的特殊时期,企业中工作人员的价值趋向变动较快,加大了思政工作的难度。
3.没有正确认识企业党委
因为某些人没有充分认识建筑企业思政工作,对思政工作存在的价值意义存在误解,所以对建筑企业党委形象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在社会上,建筑企业党委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与歧视,而其政治核心地位则被视为处于上层的关注“重要”,处于中层的缺乏“引导”,处于下层的施工单位没有办法“做到”。有部分建筑企业总经理甚至不和企业党委打一声招呼,就直接将其亲信设置在企业较重要、掌权较多的岗位,出现了贪污、受贿的情况,某些甚至不惜触犯法律。
4.机制不定,政工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稳定性
机制不定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不断变换政工机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对于是否需要设置政工机构,需要设置规模多大的政工机构,一直都没有明确敲定下来。往往是今天讨论出一个办法,明天制定出一个方案,极大削弱了思政工作地位的权威性、严肃性,而且政工工作人员的实绩也不可以获得公平、公正的评价。某些建筑企业政工机构直接被撤销了,政工工作队伍也随之解散;某些政工机构管理工作人员常年不在其位,即便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也往往需要承当其他方面的工作,达不到转岗专职。思政工作长时间不作为,出现政工没有合适地位,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合理安排,不能退出有效措施,没有工作的必要条件的情况。②政工工作人员工作散漫。在舆论方面,政工工作人员工作得到正确对待;在待遇方面,政工工作人员的待遇明显低于企业其他专职工作人员的待遇。这就使得老政工人员想退出,年轻政工人员不愿意做的情况。③政工工作人员人数在慢慢朝着老龄化的方向发展,总政工人数也在不断减少。④某些政工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文化修养与专业知识,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
二、建筑企业政工体制改革的有效对策
1.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应当始终把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摆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一体化”。要实现一体化,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必须同经济目标一致或具有经济服务的功能。目标不一致,会导致行动上的不一致。二是必须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并且要实行严格的考核,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三是企业经理是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二者不可偏废。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是企业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必须融为一体。认为只要思想政治工作抓好了,其他一切工作都会自然搞好了,片面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是不对的;但是贬低、忽视甚至淡化、取消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2.抓好作风建设工作
在作风建设上,建立党政结合的调查研究制度。以综合办公室为主,组织党政人员一道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结合施工建设情况抓好思想情况调查,为领导提供一手的调查资料,使各级领导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做好宣传手段
在宣传手段上,建立信息网络和信息工作制度。完善各层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企业综合办——项目经理综合办——施工队行政副职等一套信息网络,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工作反馈制度。公司综合办要办好信息简报,现场办好墙报、黑板报。重大政策的学习宣传采取开会培训的方式进行,来向职工灌输进行宣传教育。
4.优化政工机构,稳定政工工作队伍,全方面提升政工人员素质
建筑企业政工机构应当在协调、高效、精干的工作原则之下,接受企业党委的领导管理,并以专业政工工作人员为工作骨干,以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与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为工作主体,以党员、团干、施工团队为重点的机构体制,将党政工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①将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有着较好群众背景,即会施工,又会管理经营的综合性人才,通过建筑企业相关会议讨论吸纳入政工工作队伍,推行双向交流的模式,实施“一个岗位两个责任”,承担两种职能,既可以参与企业相关决策,又与行政工作人员合手、合力、合心,为共同的经营管理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克服政工工作人员单纯管理思政工作,而不理经营管理方面的情况。
②将政工编制稳定下来。要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建筑企业政工工作人员选聘相关工作,对政工工作人员的使用与培养要给予充分重视。帮助处理好政工工作人员生活方面、工作方面的实际难题。
③设置建筑企业思政工作奖励基金。专门设置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政工工作人员在企业思想宣传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建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政工工作人员所开展的特殊劳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政工新体制的工作方法就是要达到使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化,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金普,企业政工体制改革初探[J],科学社会主义,2010.
[2]陈亚平,关于建筑企业政工体制改革的思路[J],建筑施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