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高职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情况,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制订树木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容器苗管理、树木出圃、树木修剪5个新项目,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 高职;项目化教学;树木栽培与养护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418-02
基金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JG201321)。
作者简介郑慧俊(1980- ),男,浙江杭州人,讲师,从事树木栽培与养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技能型教学[1]。通过园艺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园艺植物生产确立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制订的学习目标包括苗木扦插管理、花卉苗木播种技术、花卉苗木嫁接技术、分株繁殖技术、苗木容器上盆、树木种植移植、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植物施肥、组培苗的生产与管理、蔬菜生产、盆花成品生产环境控制。
通过与实践专家的研讨,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融入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中,这不是两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需要设计新的工作任务。目的是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按照园林绿化工高级工的团队合作要求进行树木栽培和养护。包括:①会按规范进行树木扦插、播种、压条、嫁接等繁殖操作;②会进行乔木、灌木、地被等的养护修剪技术;③会绿地的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水等技术措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发现该课程的实践要在户外实训场所学习,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要求很高,1名实训指导教师难以满足班级40余人的教学需要。因此,从2012年9月起以1个班级为试点,开始由2名专业教师指导课程实训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行“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改革以后,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种子育苗技术、苗木无性繁殖、苗木生长管理、苗木移植技术、苗木出圃技术、树木养护、草坪养护这些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笔者通过对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探讨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旨在为高职院校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1课程性质
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涵盖了木本植物的大部分学习目标,是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常见园林植物的生产繁殖栽培手段和技术;使学生能适应园林苗圃、园林绿地养护中的养护技术要求。它要以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植物生长与检测的学习为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花艺环境设计、庭院设计与施工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园林绿化工、园林苗圃工顶岗实习阶段的基础。树木栽培与养护通过对所需生产园艺植物的习性分析,包括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分析要求,了解生产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所需要的母本材料与园艺资材。主要产品包括穴盘苗、容器苗、地栽苗等各类苗木产品。能够独立完成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
2教学目标重新设定
树木栽培与养护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园艺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时间是1年,共计100个课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和杭州市部分园艺龙头企业(包括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天艺园林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等)的调研,重新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能根据各类植物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地气候、水源、土壤等特点,制订各类苗木生长投产期和产出期;②能根据植物品种间的互生原理和市场为导向进行种植规划;③能根据各类苗木的生长要求规划保护性生产设施;④能进行种子育苗、扦插、嫁接、分株育苗技术;⑤能利用保护性生产设施进行育苗;⑥能进行苗木生产期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⑦能根据季节及苗木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地苗木整形修剪技术 ;⑧能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苗木分级、挖起、土球包扎等技能操作;⑨能进行苗木的假植、修剪等技术;⑩能进行裸根移植技术; 能根据季节变化制订合理的绿地养护技术规程,并进行越夏越冬管理。
3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3.1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应该选择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训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技能中。项目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难度适中,循序渐进。按照这样的要求,具体教学项目设置如表1。
关键词 高职;项目化教学;树木栽培与养护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418-02
基金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JG201321)。
作者简介郑慧俊(1980- ),男,浙江杭州人,讲师,从事树木栽培与养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技能型教学[1]。通过园艺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园艺植物生产确立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制订的学习目标包括苗木扦插管理、花卉苗木播种技术、花卉苗木嫁接技术、分株繁殖技术、苗木容器上盆、树木种植移植、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植物施肥、组培苗的生产与管理、蔬菜生产、盆花成品生产环境控制。
通过与实践专家的研讨,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融入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中,这不是两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需要设计新的工作任务。目的是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按照园林绿化工高级工的团队合作要求进行树木栽培和养护。包括:①会按规范进行树木扦插、播种、压条、嫁接等繁殖操作;②会进行乔木、灌木、地被等的养护修剪技术;③会绿地的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水等技术措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发现该课程的实践要在户外实训场所学习,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要求很高,1名实训指导教师难以满足班级40余人的教学需要。因此,从2012年9月起以1个班级为试点,开始由2名专业教师指导课程实训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行“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改革以后,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种子育苗技术、苗木无性繁殖、苗木生长管理、苗木移植技术、苗木出圃技术、树木养护、草坪养护这些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笔者通过对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探讨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旨在为高职院校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1课程性质
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涵盖了木本植物的大部分学习目标,是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常见园林植物的生产繁殖栽培手段和技术;使学生能适应园林苗圃、园林绿地养护中的养护技术要求。它要以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植物生长与检测的学习为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花艺环境设计、庭院设计与施工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园林绿化工、园林苗圃工顶岗实习阶段的基础。树木栽培与养护通过对所需生产园艺植物的习性分析,包括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分析要求,了解生产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所需要的母本材料与园艺资材。主要产品包括穴盘苗、容器苗、地栽苗等各类苗木产品。能够独立完成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
2教学目标重新设定
树木栽培与养护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园艺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时间是1年,共计100个课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和杭州市部分园艺龙头企业(包括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天艺园林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等)的调研,重新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能根据各类植物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地气候、水源、土壤等特点,制订各类苗木生长投产期和产出期;②能根据植物品种间的互生原理和市场为导向进行种植规划;③能根据各类苗木的生长要求规划保护性生产设施;④能进行种子育苗、扦插、嫁接、分株育苗技术;⑤能利用保护性生产设施进行育苗;⑥能进行苗木生产期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⑦能根据季节及苗木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地苗木整形修剪技术 ;⑧能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苗木分级、挖起、土球包扎等技能操作;⑨能进行苗木的假植、修剪等技术;⑩能进行裸根移植技术; 能根据季节变化制订合理的绿地养护技术规程,并进行越夏越冬管理。
3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3.1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应该选择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训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技能中。项目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难度适中,循序渐进。按照这样的要求,具体教学项目设置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