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能稳操权柄48年?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禧太后画像

  后来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去世,恭亲王失势,慈禧太后把控清廷大权,后独揽朝政局面长达48年之久。其间,整个大清帝国民生凋敝,又饱受列强凌辱,曾辉煌一时的清王朝,由此逐渐走向衰落与灭亡。

咸丰皇帝病逝留下托孤遗诏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其在位11年间,清王朝饱受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外有英法联军入侵。此间,清廷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也在被洗劫之后,又惨遭焚毁。
  咸丰六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四年后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城,咸丰皇帝带着皇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太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后来的慈禧太后)以及一班亲信,匆忙逃往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訢向侵略者求和。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病危的咸丰皇帝立下遗嘱:立六岁独子爱新觉罗·载淳为皇太子,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以及四位军机大臣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俗称“八大臣”;鉴于康熙初年曾出现辅政大臣鳌拜专权的先例,咸丰帝将“御赏”玺赐给皇后,“同道堂”玺交给皇太子载淳,但基于太子年纪尚幼,则由其生母懿贵妃代管,辅政大臣所拟上谕必须加盖这两方印章才能奏效。由此一来,皇后、懿贵妃以及八位赞襄政务大臣,将联合辅佐载淳,互相牵制,以避免专政。

  七月十七日,咸丰帝病逝。次日,咸丰帝入殓后,载淳以同治皇帝之名义,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尊懿贵妃叶赫纳拉氏为圣母皇太后。然“而,咸丰皇帝没想到的是,其临终前思虑再三而设立的“八大臣”托孤体制,本是为了制衡权力,却在自己去世后不久就瓦解,并引发了一场巨大政变。这场政变不仅使国家的权力运行机制发生改变,更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八大臣”、两宫太后、恭亲王三方势力明争暗斗,在清廷掀起了巨大波澜。

叔嫂”密谋清廷一夜变天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一日,恭亲王获准赶至热河行宫,叩谒咸丰皇帝的梓宫(即棺材)。相传在此期间,恭亲王曾化妆成萨满,在行宫面见了两宫太后,密定政变计策,并确定于其返京后即刻发动。
左页图为清代画家管念慈所作承德热河行宫全图,描绘清皇室在热河行宫宫苑内庭园景致、寺庙、山林等等。

  为确保政变顺利,恭亲王做了周密的布置:取得北方清军两大统帅的支持;重组成以自己为首的中央政权,以从声望和资历上压制“八大臣”;营造舆论声势,部署亲信大臣陆续上奏“垂帘听政”之建议,并拟好相应谕旨,以便随时发布;处理外交夷务,确保英法联军从中国沿海地区撤军;维持社会秩序,布置救济饥民事宜,保证北京社会稳定……凭借着自己的政治势力及缜密的心思,恭亲王在政变前抢夺先机。然而,“八大臣”毕竟是由咸丰皇帝亲自任命,八人在官场上都有深厚的人脉,实力不容小觑。
  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正蓄势待发。
  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皇帝梓宫从承德起灵驾返京。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一行,以皇帝年龄小、两太后为年轻妇道人家为借口,与皇帝梓宫兵分两路回京。二十九日,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一行因走小路捷径,所以比灵驾提前四天抵达京城。紧接着,两宫皇太后便在大内召见恭亲王等人。
  九月三十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及恭亲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置了“八大臣”: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掠、皇都百姓受惊、咸丰皇帝被迫出巡等时间的政治责任,全扣到“八大臣”头上。慈禧太后及恭亲王二人,之所以要迫不及待地处理“八大臣”,是因为载淳将于十月九日正式举行登基大典,届时不仅普天同庆,还会大赦囚犯。如果拖到那个时候再处理,不仅与喜庆的气氛不符,还会因诛杀先朝大臣,使新帝遭受非议,不利于稳定根基。
  十月一日,恭亲王奕訢被任命为议政王、军机大臣,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侍郎宝鋆、文祥则被任命为军机大臣。随后,军机大臣文祥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三日,皇帝梓宫至京。五日,更改年号“祺祥”为“同治”。六日,慈禧、奕訢給“八大臣”拟定了以下罪名:矫诏自命、结党犯上、挑拨离间、擅用御物、违抗命令,诏赐载垣、端华在宗人府自尽,肃顺处斩,罢去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官职。   十月九日,载淳在太和殿继皇帝位。

太后垂帘听政清朝走向灭亡


  十一月一日,两宫太后正式在养心殿实行垂帘听政,二人之座与同治帝的宝座,仅有一张黄幔之隔。后来,为使垂帘听政更具合法性,奕訢等人还特意制定了《垂帘章程》。
  执政初期,同治帝和两宫太后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的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等起义,缓解了清廷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
  事实上,相较于前后两朝,同治时期是清朝末期为数不多的“好时机”:对内,处于“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重大社会动荡之间,对外,处于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这就如同处在两次大风暴中间的缓冲期。因此,同治帝继位不久,便开始推行“同治新政”,即“洋务运动”,清廷迎来了短暂的改革和开放。
  “同治新政”的重要措施包括:设立总理衙门、指派朝廷官员出国考察、设立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文化以及兴办近代军工厂。纵观同治时期的新政,无论是在清朝还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然而,好景不长。同治十三年(1875年)一月,同治帝病逝。因无子嗣继位,慈禧太后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再次得逞。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十日,慈安太后暴崩于钟粹宫。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发动“甲申易枢”罢免议政王奕訢,慈禧太后开始独揽清朝大权。
本页图为菩陀峪定东陵,即清文宗咸丰帝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的陵寝。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麓偏西之菩陀峪。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成年亲政,慈禧太后退隐颐和园。光绪二十年(1894年),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以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举行盛大庆典为由,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景点,广收贡献。这一年,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也主战,并说“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的荒唐话。慈禧太后的爱慕荣华、肆意妄为让中国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中,最终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对于变法,慈禧希望国家变得强大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最初她表示支持,但随后又把军权和用人权都紧握在自己手中。相传,光绪帝曾让袁世凯派兵包围圆明园欲杀太后,慈禧等人便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处斩“戊戌六君子”。此后,慈禧再度训政十年,美其名曰“慈恩训政”。
  慈禧太后晚年训政时期,中国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慈禧在剿灭镇压失败后希望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并对列强宣战,但是八国联军没有停止攻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将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同年9月7日,清廷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嗣,年已73的慈禧立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三岁幼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太后在仪鸾殿病逝,享年74歲,结束了长达48年的垂帘听政。至此,曾经辉煌的清朝受尽内忧外患的摧残,走向了灭亡。
其他文献
在寒冷、遙远的北极,在挪威属地斯瓦尔巴德群岛上,曾经有一个绿草如茵、充满生机的煤矿小镇——金字塔镇。当年,在前苏联政府的精心打造之下,这里成为向西方国家展示“乌托邦”的地方。  但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末,由于灾难接踵而至,这里几乎在一夜之间便遭到了遗弃,成为世界最北端的极地鬼城。如今,在前苏联风格的建筑废墟、标志和杂草之间,仅余观光客的身影……挪威政府愚蠢的决定将煤矿小镇卖给前苏联  在人们的印象
上图为珊瑚虾,它的身体是透明的粉色,前足又夹杂着紫色斑点,两根白色触角长长的,显得轻盈而柔软。下圖为海跳蚤,它正栖身在橙红相间的软珊瑚上。图为珊瑚蟹,摄于巴厘岛。它体型微小,生活在珊瑚丛中,特别擅长伪装自己,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左图为印尼的黄鳍鲷群,它们聚在一起,颇为壮观。  地球有超过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而我们对它知之甚少。水下摄影则是探秘海洋的方式之一,摄影师们享受那种在水中近乎失重的自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地方被海洋覆盖。因此,五大洲的诸多国家都或多或少拥有海岸线,无海岸线的内陆国并不多,而被内陆国夹在中间的双重内陆国,更是极其罕见。纵观全球,仅有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欧洲的列支敦士登符合“双重内陆国”的条件。而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土面积远超列支敦士登,所以顺理成章地获得“世界最大双重内陆国”称号。  由于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大部分是沙漠、戈壁,绿洲面积极
▲“清润风光雨后天。蔷薇花谢绿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烟。”世事变迁,许多古建筑在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下飞灰湮灭,但山西境内保留至今的琉璃佳品,依旧流光溢彩,顾盼生辉。  琉璃,是我国陶瓷史上的杰出成就之一。“本来轮廓极优美的屋宇,再加上琉璃色彩的宏丽,那建筑的冠冕便几乎无瑕疵可指。”古建专家林徽因曾对琉璃瓦这样赞誉。  琉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用于宫殿、庙宇、亭台楼阁的点缀和镶嵌。历史上,烧制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记忆。而作为万里黄河最美之地的白银,自然也是一片民风古朴、习俗久远的文化热土。  从古老的皮影、社火,到激情扬越的黄河大鼓、打铁花;从精工细作的剪纸、刺绣,到工序严格的陶瓷、蛋雕;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靖远羊羔肉,到窝丝、甜胚子等各种地道风味小吃……自古传承的民俗与风物,是白银人生活的真实印迹。  岁月变迁,如今,当我们探寻这些极具地域特色
乐群三路上有许多米其林餐厅,RAW身处其中,宠辱不惊。在两位主厨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实验性的无国界料理手法,重新定义台湾味。  人们对于美食的執着可以到什么程度?也许,排队排上几个小时只为吃碗面根本不算什么。订位电话打了三千次打不进去,毫不犹豫地按下第三千零一次的拨出键,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执着”。RAW作为中国台湾公认最难订位的米其林二星餐厅,越难订越火爆。  RAW 位于台北市乐群三路,由江振诚和
图 杨世龙 舒文滨 余建国 文 王谢  它是南宋末年当地土司为抗击蒙元大军而修建的防御工事,它是明朝“万历三大征”之一“平播之役”的主战场,它的陷落使得明朝开辟“二千里封疆”,不但让一个统治了725年的土司家族就此彻底结束,还瓦解了贵州悠久的土司制度——它,就是位于贵州遵义的土司城堡海龙囤。    贵州遵义一带,唐时为郎州,包括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6县,后来改称“播州”。而在播州不
▲《莱阳县志》卷二之六:“玉蜀黍,秫之别种,以种来自蜀,其洁如玉,故名。”“玉蜀黍”即玉米,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秘鲁一带,在“地理大发现”后传入中国。  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隶属上海市(崇明区),但崇明话与上海话不太一样。实际上,崇明人自己很清楚,崇明話的“亲戚”不在市区,而在长江北岸的启东、海门(属江苏)。大约从18世纪开始,崇明人开始向着江北沿岸新生的沙洲迁徙。这些来到启东、海门的崇明
给禽类剔骨看似简单,实则没有多年的勤学苦练难以做到,技艺纯熟者如陈伟先生可以表演蒙眼脱骨,其背后的甘苦就可想而知了。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品尝了糖醋熘鱼后,大赞“膳后忘返”;袁世凯则深知黄河大鲤鱼之妙,对糖醋熘鱼衍生出来的鲤鱼焙面情有独钟。  有郑州人说:“在美国,我能找到北京的烤鸭、东北的水饺,但绝对找不到河南的胡辣汤。”这一碗看似简单的汤食,已经浓缩了远行人剪不断的乡愁。  早在新石器时代,分
中國的迷你沙漠似乎总出现在人们意料之外的地方——除了海岸线,在繁华的大都市附近,竟然也有它们的身影盘桓。  这些沙漠与灯红酒绿的繁华社会似乎只有咫尺之隔,却界限分明。一边是热闹喧嚣的现代城市,一边是寂寥无边的荒漠。奇妙的自然,就这样挥动它的生花妙笔,将两个极端连接在一起,创造出不可思议的景观。毗邻北京的怀来沙漠曝光率最高的沙漠取景地  驾车从首都北京往北,车程不过半个多小时,一片黄沙仿佛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