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一直带高三文科班数学课,经常遇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反映:平常上课都能听懂,但遇到数学题,头脑里就一片空白,思路很乱,一点头绪都没有。前年,我也由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并指出师生分别要注意的事项。经过去年和今年的实践探索,我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又一种比较好的途径——体验学习。
一、对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学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这一课改目的决定了实施体验学习的必要性。体验学习重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为主导,仅作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体验学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体验感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实施体验学习的方法
1.仔细看看。仔细看看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章节课前认真预习阅读,了解课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知道它们与旧知识的联系,知道哪些易懂,哪些难懂,以便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方法是边看书,边思考,边在课本上做些记号。
2.动手做做。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方式发现结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两个容器,学生通过倒水、装沙子“来回”实验,得出了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是三分之一和三倍的关系。有的学生还用橡皮泥做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等积变形转化成长方体后计算对比。这样,通过“物质化”的自我操作,加深了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3.动脑想想。《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已由“关注学生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将数学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教师要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动脑想想,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体验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对于有些内容也不一定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当遇到一些专题课,习题评讲课,方法总结课,性质应用课等程序性知识,教我们怎样做以及做的方法与策略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体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四高级中学)
一、对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学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这一课改目的决定了实施体验学习的必要性。体验学习重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为主导,仅作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体验学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体验感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实施体验学习的方法
1.仔细看看。仔细看看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章节课前认真预习阅读,了解课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知道它们与旧知识的联系,知道哪些易懂,哪些难懂,以便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方法是边看书,边思考,边在课本上做些记号。
2.动手做做。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方式发现结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两个容器,学生通过倒水、装沙子“来回”实验,得出了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是三分之一和三倍的关系。有的学生还用橡皮泥做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等积变形转化成长方体后计算对比。这样,通过“物质化”的自我操作,加深了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3.动脑想想。《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已由“关注学生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将数学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教师要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动脑想想,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体验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对于有些内容也不一定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当遇到一些专题课,习题评讲课,方法总结课,性质应用课等程序性知识,教我们怎样做以及做的方法与策略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体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