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如何来武大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武大樱花的来历,就要追溯到一段令人心酸的曲折往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创的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大兴土木,
  劈山建校,逐渐将这片原本乱石丛生、坟冢遍地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美丽的大学校园。
  经过9年的植树造林,珞珈山林木葱茏,花丛掩映,成为华中最好的植物园,被郭沫若盛赞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然而,正当武大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之时,日军的侵华战争打响了。至1938年初,武汉形势吃紧,武汉大学开始迁往四川乐山。10月底,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珞珈山校园亦遭日军侵占,并被辟为中原司令部。1938年7月,武大校长王星拱率领最后一批师生离开珞珈山前夕,曾委托以汤子炳(又名汤商皓)先生为首的五位教职工留守护校。
  几个月后,当汤商皓与驻扎在珞珈山的日军就校园保护等进行交涉时,日军高桥少将,将武大校园与日本日光、箱根之风景优美的文化地区相比较,表示: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点缀,可自日本运来樱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调。汤商皓心有不满,于是针锋相对地提出:“可同时栽植梅花,因中国人甚爱梅也(予意,樱为彼之国花,梅乃我国国花)。”高桥反对:“樱苗易得,梅种难求,明年今日君等可来此赏樱。”一般认为,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的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
  日寇的侵华战争,给武大造成了巨大而惨重的损失,也让武大人蒙受了无法弥补的精神创伤。千年易过,日寇的罪孽难消!当1946年武大复原珞珈山后,广大师生看到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花木,百感交集。但尽管国仇校恨犹历历在目,武大师生却并未对其加以挞伐,而是选择了与这些“国耻花”为伴。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樱花虽然的确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产物,但它本身是无罪的;人们之所以会欣赏它,喜欢它,完全是因为它自身的美丽。
  也许,最初的武大樱花是“国耻花”,不过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樱花也成为了友谊之花。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的800多株种在了北京的玉渊潭、植物园、陶然亭等京城的几个大公园里。因为周总理曾经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的50株转送给武汉大学,武大的樱花就这样成为了中日友谊的一种象征。
  时至今日,珞珈山上的樱花,已经成为武大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甚至是深入骨髓一部分。武大原创音乐协会的不少原创校园民谣,都是以樱花为主角的。每年樱花盛开时,生命科学学院1995级学生彭挺创作《樱花树下的家》会在校园屡屡传唱。“樱花诗赛”,是由武汉大学浪淘石文学社于1983年发起,从最初的武大校内诗歌比赛,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高校大学生诗歌爱好者的创作交流盛会。每年武大樱花盛开的时节,樱花诗赛如期举行。樱花怒放的三月,最美的不仅在枝头,还婆娑在诗意缤纷的稿纸上,蓬勃在年年不衰的学生活动中。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园子里爱书的人尚有许多,从始至今热情不灭,终究是一场不散的狂欢。王悦告诉记者:﹁你知道晨读的感觉吗?那就像坐着火车,去自驾游的时候沿途看风景,读过去一个个剧本,哪里感兴趣,你就会停下来。排戏,找到一个触动自己的点,坐下来支起了画架,便真的画了一幅画。对真心喜欢风景的人来说,应该是两种体验都希望有的。  团体读书时代,在清华不可阻挡。  团体读书时代  “‘爱读夜’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筹建,到现
智能手机普及、网络技术进步,自媒体早就不是新鲜事,最近大家又玩起了直播。大量的直播APP和网站出现,网民们直呼2016直播元年到来。不经意间,“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我正直播,你还不来围观吗”成了流行语,各个平台直播的分享链接刷爆朋友圈,直播科技的不断进步也正在影响着和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直播的“洪荒之力”来得如此猛烈,我这个研究僧也不小心被撞了一下
20%挨饿,10%无家可归  无家可归——一个月没有固定住所  这些数字基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Sara Goldrick-Rab教授的研究。她在2015年年底调查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7所社区学院的4000多名学生,发现平均20%的学生挨饿,10%的无家可归。非裔、亚裔、拉美裔学生的这些比例更高,非裔学生无家可归的比例达到20%。美国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以招收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为主,走读比例高,录
《中华民国史》(1-4卷),张宪文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民国史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推荐理由:该书是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十年披沥所完成的皇皇巨著。该书以中国近代社会如何历经艰难、逐步缓慢地向现代中国发展为主线,在广泛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大量档案文献,清晰展现了中华民国历史的真实面貌。本书视角独特、视野宏阔、内容厚实、持论公允,根据民国史发展的历程,
2015年3月,考研失败后,刘小猫(化名)顺理成章地加入到求职大军中,很快一份手游公司软件开发员的工作轻松到手。工作机会来得如此简单,刘小猫却犹豫了,他心里嘀咕“找工作哪有传说中的那么难,校招才刚刚开始,难道这么快就签‘卖身契’吗?会不会有更好的机会呢?”考虑了两天,他给手游公司打去电话,以不太适合为由潇洒地拒绝了。但接下来求职路上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却让刘小猫始料未及,更措手不及。  被幸运砸中
Hackson,注定会流行  36小时候,好几个黑科技产品问世。一个APP实现了让照片有喜怒哀乐等动态表情效果。并利用IBM Watson提供的语音识别与情感分析功能,能够对输入的语音进行情感分析,从而让照片中的人物展现适当的面孔。另一个APP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用户得自拍才能打开APP,赋予其私密性。此外,系统会根据自拍照表情辨识出使用者的情绪,并且逐日记录,所以它名叫情绪日记。还有一个软件,装在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10,9,8……2,1,发射!”的倒数计时,耸立的发射架上传来阵阵轰鸣,火箭破空而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枚火箭是长征六号,它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的发射记录。  在这20颗卫星中,有一颗叫“紫丁香二号”,是我国首颗由学生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通常指质量小于10千克、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卫星。与微型卫星相比,其对遥感系统
第一次踏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马院”)所在的善斋,  我就恍惚间有踏入美术馆的感觉——大门两侧摆放着马克思和鲁迅的雕像,  楼梯口错落有致地垂下几盏清雅的手绘灯笼,走廊里陈列着绘画、陶瓷、剪纸、招贴等各种艺术作品,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描绘中国近现代风起云涌的历史、熠熠生辉的人物。  驻足其间,那些讲不完的故事、忘不掉的瞬间扑面而来……  很难想象这些是美术学院一年级学生的作品,更让人意想
学文献出身,又埋首学术研究,葛兆光的阅读量很大。他在学问上求新求变,不断开辟新领域,读书习惯却多少显得有些“保守”,遵循三十多年前所受的学术训练,在日记本和电脑上做笔记和摘钞。《且借纸遁》是葛兆光在1994年~2011年间泛览“杂书”所作的笔记和摘钞,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他对思想史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敏锐地从其他学术领域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葛教授自谦要借此到专业之外透一口气,实际上却在不经意间打开了一
有人说:在公司里做好工作,就是找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事实上,“找到合适的人”的难度要比“做合适的事情”高出好几个数量级。在用人单位实践中,“招人难”(尤其是招聘高学历人才难)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座大山。相信很多管理人员都有类似的体验:一边是各种压力,堆积如山的工作就在眼前,时间紧任务重,亟需人手来一起工作;另一边是各种顾虑,人员成本、上手难度、积极性、员工稳定性、团队契合度……很多费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