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Pichichero等采用随机、修饰双盲法比较了四价(A、C、Y和W-135型)脑膜炎球菌多糖-白喉类毒素结合疫苗(MCV-4)与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PSV-4)在2~10岁健康儿童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后28天和6个月的血清杀菌活性(SB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Pichichero等采用随机、修饰双盲法比较了四价(A、C、Y和W-135型)脑膜炎球菌多糖-白喉类毒素结合疫苗(MCV-4)与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PSV-4)在2~10岁健康儿童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后28天和6个月的血清杀菌活性(SBA).
其他文献
鉴于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流感疫苗的组分几乎每年都要改变以适应流感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漂移。2003-2004年流感流行季节的疫苗含有A/巴拿巴/2007/1999株(H3N2)组分,其抗原性远离次年冬天从流感病例分离到的A/福建/411/2002株,由此推测2003-2004年的流感疫苗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为此,意大利Chiron公司Giudice等用三种疫苗对上述两株病毒的血清学保
炭疽杆菌的毒力与其多聚γ-D谷氨酸(PGA)荚膜和毒素相关,炭疽杆菌毒素有3种成分构成: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现行疫苗是基于PA的疫苗,单纯PA接种不能诱导直接抗炭疽杆菌的免疫应答,且在感染后立即使用可能对机体有害。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Aulinger等曾将荚膜PGA与PA结合制成双重活性疫苗,这种疫苗能诱生抗炭疽杆菌及其毒素的特异性抗体。此项研究旨在明确用PA显
研究证实,经胃、鼻腔、阴道或皮肤免疫以霍乱毒素(CT)为代表的黏膜免疫佐剂可诱导机体产生对抗原的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美国布法罗大学Gockel等以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gⅠ/Ⅱ的唾液结合区(SBR)为抗原,以CT及其亚单位(CTB和CTA2/B)为佐剂,通过基因嵌合(构建无毒性的SBR—CTA2/B嵌合蛋白)、
肺炎球菌是引起菌血症、脑膜炎和肺炎的主要原因,最易感染婴儿和老年人。现行的23价肺炎球菌疫苗能预防90%以上的肺炎球菌病,但对婴儿无效。以色列Soroka研究所的Portnoi等为确认新的肺炎球菌毒力因子,分离了肺炎球菌表面蛋白,获得了凝集索组分和非凝集素组分,并在小鼠模型研究了这些组分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附属儿童医院Tamm等采用双盲法对4种全细胞百日咳疫苗DTP(DTwP)/b型流感杆菌(Hib)白喉毒素突变体CRMl97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比较。4种疫苗中,0.5ml市售DTwP/Hib—CRM197含15Lf白喉类毒素(DT)、150U灭活的百日咳杆菌、3.2Lf破伤风类毒素(TT)和10μg Hib—CRM197,其他3种疫苗仅Hib-CRM197含量有所减少。
WH0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国家流行性感冒中心(National Influenza Centres,NIC),于2008年4月21—2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21个国家或地区的59名代表,另有9位专家作为WHO临时顾问来自WH0的流感参考中心,还有2位来自中国香港和新西兰。会议目的:(1)评议自第一次会议提出加强国家流感监测能力的地区行动计划以来所取得的成就;(2)审议和更
联合疫苗可减少注射针次,提高接种率,且操作方便、更具成本效益,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儿童疾病。德国Johannes Gutenberg大学医院儿童医院Knuf等就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四联疫苗(MMRV)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与麻疹-腮腺炎-风疹(MMR)三联疫苗和水痘疫苗(V)进行了比较研究。
墨西哥精神病学研究所Anton等研制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抗吗啡/海洛因的二价疫苗(M—TT),疫苗采用了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载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TT),半抗原化吗啡通过一间隔连接臂与载体蛋白共价偶合,间隔连接臂结构能使半抗原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免疫原性。
最近,芬兰赫尔辛基大学Kukkonen等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益生菌不会影响婴儿对DTwP的免疫应答,而且能增强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的应答。
植物源性疫苗可通过简单的方法纯化或者直接食用,因此经济而安全。这类疫苗可用转基因植物或植物病毒载体表达,但是通常较难制备能表达足够疫苗蛋白以激发免疫应答的转基因植物,此外高表达外源蛋白对植物宿主细胞有毒性。而植物病毒载体表达期短,且表达的多肽分子的大小有限。双粒病毒组表达系统具有表达水平高和表达蛋白分子不受限制的优点,已被用作基因放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