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恋爱观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当代大学生在恋爱观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不当恋爱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思想上的自由感和孤独感、独生子女的孤傲、任性的性格、西方思潮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等。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要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健康的校园文化感染和教育学生;加强心理咨询教育,学会理性地控制自己。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作为社会中最为活跃而又最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开放的。恋爱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卧谈会"上、餐厅饭桌旁、课间教室里,都常有兴致勃勃的谈论。恋爱仿佛成了大学里的必修课。因此在大学校园里,就流行着这么一个说法:"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不是真正的大学生。"一些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成双成对活动在校园里。爱情是那样独具魅力,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由于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尚未定型,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教育,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健康的成长。
  一、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的产生因素
  1、生理原因。在校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发育处在性成熟阶段。成熟的性特征明显地展现在彼此眼前,使大家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一种性吸引与性亲近。因此,大学生对爱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正常的。
  2、心理原因。大学生结束了由性意识觉醒而引起躁动不安和心理不平衡状态,开始由性接近阶段向恋爱阶段过渡,并逐渐萌芽出具有道德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爱情意识,从而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关注,有要求谈恋爱和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
  3、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恋爱结婚的社会因素可归结为: ①摆脱高考压力,时间充裕,打发时间。②各种爱情方面文艺作品的过分渲染。③社会上早恋风气的影响。④学校对学生恋爱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管理。⑤满足"虚荣心""赶大流"。⑥社会上"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现象的影响。⑦部分家长的支持怂恿。⑧就业无出路,缓解压力。
  二、当前大学生产生恋爱的决定因素
  1、个人对审美的要求。大学生的恋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大学生恋爱,不仅会考虑外在的特征美,而且更多地会考虑对方的行为美和心灵美。一般来说,行为是心灵的反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其心灵的美丑。心灵的美与丑,足以改变一个人自然面貌给人的印象。一个长相很美的人,因为行为和心灵可恶,会渐渐地被看作十分丑陋;一个长相不美的人,由于其行为和心灵高尚,会渐渐地显得可爱。这就是审美心理的辩证法。大学生恋爱中的审美要做到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并且要把心灵美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这样的爱情才具有坚实基础。
  2、择优的心理。择优心理是大学生恋爱中普遍具有的心理,一般来说,交际广的同学择优心理强一些,自认恋爱条件较差的同学择优心理弱一些。可以肯定,大学生在恋爱中对异性进行一定的比较、选择是无可非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去择优。就内容而言,择优主要看价值观、道德水平、情趣修养和性格个性。如果两个人在这些方面差异很大,没有相容性,即使别的条件再好,也无法建立幸福的爱情。就尺度而言,择优是相对的,须同自身的实际状况相适应。把年龄、相貌、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非感情因素都排除在恋爱过程之外,是不现实、不客观的。因此,提出要求时要考虑自身的条件,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3、嫉妒的心理。在恋爱中产生嫉妒心理是非常普遍的。当得知自己喜爱的人同其他异性关系密切时,一种难言的痛苦滋味涌上心头,这便是嫉妒。嫉妒心理在大学生恋爱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嫉妒,一种是自然性的嫉妒,一种是变态性的嫉妒。自然性的嫉妒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爱情。变态性的嫉妒一般表现为无端猜疑、充满敌意和怀恨报复,它不同于自然性的嫉妒。从表面上看,变态性的嫉妒的出发点和归宿似乎也是爱情,但实际上它恰恰是同爱情背道而驰。爱情必须互相信任,而变态性的嫉妒正是对信任的蚕食。所以,如果说自然性的嫉妒能通过无形的感情纽带促使双方相互追求、珍惜爱情,那么变态性的嫉妒只会破坏双方关系,导致感情的破裂。
  三、拓展渠道,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
  1、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全过程引导大学生的爱情观,建立和完善对爱情的基本认识从入学教育到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大学生恋爱问题就不应该回避,而是应从爱情的本质入手,进行正面教育。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专一的情感。其中,互爱性、纯洁性、无私性、专一性和持久性是基本的特征。采取先入为主的主导思想,在大学生入学初期就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建立正确的认知,端正恋爱动机,
  2、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引导大学生的爱情观,正确处理爱情中的矛盾。
  首先,在正面引导方面,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涉及之外,还可以开设类似的选修课程,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或者举办相关恋爱知识的讲座;学生社团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比如题为《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观》辩论赛,讴歌爱情本质的诗歌大赛等等;班级也可以召开以《我的恋爱观》为主题的班会,讨论如何培养爱情、如何对待失恋等问题??。其次,还要坚持个别指导。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常会遇到诸多问题,引起内心困惑、矛盾和冲突。有些问题又不宜在公开场合讲述,心理咨询则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个别咨询,纠正一些关于性知识的错误观念,消除一些同学与异性交往的恐惧,帮助解决恋爱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抚慰失恋后的痛苦和创伤。同时鼓励大学生同伴互助,化解困扰。其三,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倡导文明恋爱。一方面,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宣传画已及校园网络论坛等手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另一方面,针对校园不文明行为,特别是恋人间举止亲昵、未婚同居等问题开展讨论、辩论活动,深化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大学生处在风华正茂的年华,对爱情充满浪漫的幻想与憧憬,但是总体不成熟,高校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全阶段、全方位地对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走出恋爱误区,全面成长成才。
  其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荣辱观教育道德规范是约束行为,也是激励行为约束力。我国传统的婚恋道德规范以禁欲主义为基础,封建思想明显,与大学生恋爱观呈现出许多冲突和不相适应性。需要从理论上指导大学生种种思想困惑,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让大学生明确恋爱观是理想、义务、事业与性爱相结合,是爱的义务与爱的权利的统一。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相结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融入有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中,向大学生灌输主流的性价值观。要加强对男生的责任感教育,加强对女生的自尊、自爱、自强精神的培养,让其知道荣、耻的涵意,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性道德观念教育才能产生有效的力量,才能真正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余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会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调动积极参与的热情,大学生在充实及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中,能放宽眼界,陶冶情操,提高人生境界,提升个人品位。可多举办丰富多彩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特长及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个性得到尊重,让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过滤功能,坚持弘扬主旋律,宣传正面典型。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为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婚育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培养高雅兴趣和爱好, 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人文修养,体验健康、文明、纯洁、崇高的校园爱情。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学术科技竞赛及专家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际竞争能力。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公益活动等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多方面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能力,从而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第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的生活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男女交往便利的条件,因为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发育已完成。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男女在一起,不免会产生想与异性接触、了解、交往等方面的强烈要求。正如心理学家所言:在生理上他们已达到成熟水平,但在心理方面还需继续发展。只有让大学生掌握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方法,才能增强大学生受挫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恋爱心理素质与承受能力。还有利于发现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患者,以便能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让大学生减缓内心冲突,增强承受能力,减轻心理负担。
  第五,增强大学生失恋的承受能力,避免意外发生有恋爱就不可避免产生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它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然而失恋会使人产生悲观、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严重者会产生极端行为。近年来,在报刊经常可看到因爱情纠纷引发的流血事件,遍布大学生的各个年级。由爱生恨,不惜毁人毁己。究其原因,除了大学生对婚恋问题认识不清楚、处理不理性外,还暴露出他们对生命的漠视及法律意识的淡薄。承受失恋的能力包括对待失恋应有正确的态度和失恋后能采取理智、道德的行为。恋爱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要做到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首先要正确对待失恋,摆脱自卑的束缚。失恋的人容易失去自信,认为失恋意味着自己无能。正如莫里哀所说:"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应该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爱情时时有知音。"大学生在培养承受失恋的能力时,应该学会调节情绪,从痛苦中振作起来,把情感转移到更广阔的领域,把精力倾注到对学业的追求和生活的挚爱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的失恋问题,进行生命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克服婚恋中容易出现的挫折,减少危害生命的悲剧发生。必须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教育大学生不应总活在昨天,明天会是崭新的一天。应该学会笑对人生,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性格。告诉大学生失恋也会是人生的必修课,失恋会让人成长,让人变得更加的成熟,以后的人生中会更加认真的对待爱情。教导大学生失恋过后不要误把友谊当爱情,把爱情当游戏,这样做不仅仅是伤害对方,最受苦的还是自己。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欧渊华.略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09,(2).
  [3]于长伟,李艳,江平.女大学生爱情观调查研究育对策分析.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2).
  [4]攀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吴广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2,(4).
  [7]杨俊茹.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4):474- 476.
  作者简介:李岩(1982.1-),男,辽宁本溪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硕士;周广迪(1983.12-),女,辽宁,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助理实验师,本科。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人逐步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责任意识培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支点。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却不容乐观,正确全面的剖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才能帮助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承担起未来的家庭与社会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培养    责任意识培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支点。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其特征是由他人导向型转变为自我导向型。只有
摘要:确立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既要考虑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几年的理论与探索,终于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而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及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新认识。  关键词:公有制实现形式;会主义经济体制;会主义所有制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根本、最集
李渔所处的时代虽然还没有“接受美学”的诞生,但李渔凭借对戏曲这种特殊文艺形式的独特理解以及对戏曲创作的切身体会,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300年后
摘要:从计算电网线损的观点出发,配电变压器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由用户负担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的专用配电变压器,其中有的在高压侧计量,则用户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电量已包括在用户的表计电量中,有的在低压侧计量,则需由用户的表计电量加上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电量,这一类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电量都己计算在电网的售电量内,所以在线损计算时不必再计算它们的损耗电量。另一类是由供电企业负担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的公用配电
针对山东烟区种植的冬绿肥冬牧70常面临冬季干旱和低温等环境因素的制约这一问题,采用室内培养的方式分析不同土壤含水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冬牧70发育形态、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分配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基于积温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模型,利用本研究中的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冬牧70生长的情况进行拟合验证;根据经过验证的模型,推算山东烟区适宜的播种期,并给出田间水肥管理优化建议。(1)70~75%的土壤含水量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