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前进的不竭动力.有效性,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前提,有效教学是教师衡量教学技能的重要标准,有效教学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追求课堂的有效教学,使课堂成为我们的生命、学生的精神家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即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了三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能.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时间、精力的投入与教学效果的对比.有效能: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其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又关注老师怎样引导、怎样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形成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整理和改组能力.本人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就有效课堂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心得颇多.
1 使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直观教具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多媒体正逐渐走进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室,这些都为进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使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如对热机(汽油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电压的形成原因等内容的讲解,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象我们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使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 创设适合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
想要創设好情境,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从而符合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创设好情境.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的情境中去.创设适合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将学习主体带进和谐、求知殿堂的兴奋剂.例如在学习“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的知识时,利用导线把一节干电池,一个2.5 V小灯泡和一段长约7 cm的铅笔芯连成串联电路,调节铅笔芯连在电路里的长度,使得小灯泡刚有发光趋势.当用一点燃的火柴加热铅笔芯的中部时,会发现小灯泡竞然开始发光了.这是为什么呢?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再如在讲《惯性》时引入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油田突然失火,情况万分紧急!有人迅速报警.各路消防车陆续赶到,但由于火势太大,消防队员无法靠近,火势一时无法扑灭.正在这时,大家听到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只见一辆旧消防车疾驶而来,该车几乎没有减速就直奔火源中心冲去,车上队员急忙下车救火,火舌很快被扑灭.油田老板激动的握住该队队长的手说不出话来.记者急忙采访队长并兴奋地说:“油田老板已经许诺,哪支消防队首先灭火,将奖励一大批钱”.请问:“你们得到钱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队长愤愤地说:“我们首先要换掉车上那个失灵的刹车片!”同学们听后大笑不已.老师马上提问:“你们为什么笑?”并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惯性.”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接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由此而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刺激有新颖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为课堂教学实施和探究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点,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
实验教学不仅是物理学科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的实验不仅简单,容易完成,而且现象非常明显,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如在讲述动能与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时,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卡片和橡皮筋做一个会跳的卡片,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知识.经过此活动后,学生的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效果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
4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听课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学生往往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听课时则常常散漫,教师如能用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以下问题值得注意:(1)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频度和坡度.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课堂提问要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尽可能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 (2)课堂提问要增强时机意识 . 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适当时机,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题眼处、知识的规律处、知识点联系处、学生的不在意处等,主要是内容的关键处,即指教学的重点、难点,明晰考纲要求.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如欧姆定律一课,应紧扣重点、难点,就如何控制变量提问,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探究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3)课堂提问应注意点面结合.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到点又要照顾到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带动中等生,转化后进生,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由于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频频惠顾”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物理兴趣倍增,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从而导致班内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训练的机会.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即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了三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能.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时间、精力的投入与教学效果的对比.有效能: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其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又关注老师怎样引导、怎样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形成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整理和改组能力.本人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就有效课堂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心得颇多.
1 使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直观教具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多媒体正逐渐走进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室,这些都为进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使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如对热机(汽油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电压的形成原因等内容的讲解,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象我们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使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 创设适合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
想要創设好情境,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从而符合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创设好情境.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的情境中去.创设适合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将学习主体带进和谐、求知殿堂的兴奋剂.例如在学习“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的知识时,利用导线把一节干电池,一个2.5 V小灯泡和一段长约7 cm的铅笔芯连成串联电路,调节铅笔芯连在电路里的长度,使得小灯泡刚有发光趋势.当用一点燃的火柴加热铅笔芯的中部时,会发现小灯泡竞然开始发光了.这是为什么呢?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再如在讲《惯性》时引入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油田突然失火,情况万分紧急!有人迅速报警.各路消防车陆续赶到,但由于火势太大,消防队员无法靠近,火势一时无法扑灭.正在这时,大家听到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只见一辆旧消防车疾驶而来,该车几乎没有减速就直奔火源中心冲去,车上队员急忙下车救火,火舌很快被扑灭.油田老板激动的握住该队队长的手说不出话来.记者急忙采访队长并兴奋地说:“油田老板已经许诺,哪支消防队首先灭火,将奖励一大批钱”.请问:“你们得到钱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队长愤愤地说:“我们首先要换掉车上那个失灵的刹车片!”同学们听后大笑不已.老师马上提问:“你们为什么笑?”并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惯性.”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接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由此而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刺激有新颖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为课堂教学实施和探究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点,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
实验教学不仅是物理学科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的实验不仅简单,容易完成,而且现象非常明显,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如在讲述动能与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时,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卡片和橡皮筋做一个会跳的卡片,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知识.经过此活动后,学生的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效果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
4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听课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学生往往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听课时则常常散漫,教师如能用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以下问题值得注意:(1)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频度和坡度.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课堂提问要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尽可能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 (2)课堂提问要增强时机意识 . 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适当时机,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题眼处、知识的规律处、知识点联系处、学生的不在意处等,主要是内容的关键处,即指教学的重点、难点,明晰考纲要求.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如欧姆定律一课,应紧扣重点、难点,就如何控制变量提问,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探究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3)课堂提问应注意点面结合.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到点又要照顾到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带动中等生,转化后进生,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由于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频频惠顾”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物理兴趣倍增,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从而导致班内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训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