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有方法,错误成资源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ding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一天,几十辆小车同时惨遭毒手——被利器划伤了。愤怒的车主们决定联合起来,揪出肇事者,严惩不贷。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警方也开始介入调查。
  很快,一位母亲向派出所的民警承认,那些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另一个是儿子的同学,没有动手。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母亲问儿子,儿子低头不说话。母亲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儿子承认了。“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 “心疼。”儿子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可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妈妈,我知道错了!”儿子向母亲一连鞠了几个躬。
  当晚,这位母亲给那些车主写了道歉信,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道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她还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车。
  之后的连续两个晚上,母亲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纸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后来,所有的车主都表示,愿意原谅孩子。
  母亲对儿子说:“叔叔阿姨们都很包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这是作家孙道荣在《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中说的故事,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都没有雷霆大怒,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冷静、及时地处理了事件,并以果敢和诚意感动了车主。更重要的是,她让孩子认识了错误。
  有人说,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不允许孩子成长。这话很有道理。作为家长,应该以宽容之心原谅孩子的无知,同时,要学会利用孩子犯错的机会,帮助孩子成长。
  
  ◎正视错误,欣然接受“错误资源”
  孩子的成长是和错误相伴的过程,错误反射出孩子思维的认知发展水平、行为习惯,以及意志品质状态等,这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可以帮助家长从孩子的错误中分析、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案例中的母亲显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她善于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表现出能够尊重、愿意接纳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她欣赏孩子主动认错的勇气,鼓励孩子拿出改错的行为,一场危机也就被成功地化解了。可见,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面对错误的胆量,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
  
  ◎捕捉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错误之所以是一种资源,其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家长与孩子通过共同查错、析错、纠错,从而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意志品质等。所以,家长要善于从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行为习惯尚不稳定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理解他们,接受他们,并根据问题或错误,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去认识问题,改正错误。
  例如:女儿喝了水后,瓶盖没有盖好,结果水倒出来了,弄湿了书包。一位父亲发现后,采取的做法是教孩子如何盖盖子:第一次,他故意将瓶盖不盖好,然后将瓶子倒立过来,这时,水从没有盖好的缝隙中流了出来。第二次,他将瓶盖拧得严严实实,然后再将瓶子倒立过来,结果滴水不漏。通过前后两次演示和女儿自己的几次尝试,女儿很快学会了盖瓶盖。
  
  ◎预设错误,巧妙诱发“错误资源”
  有学者认为,孩子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必须经过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前提的。也就是说,有的错误,家长是能够预料到的,是在情理之中的。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孩子易犯而又意识不到错误的问题加以预设,主动诱发错误,使孩子的思维产生错与对的交叉冲突和悬念,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质疑、辨析、发现,最终找出发生错误的原因,确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其他文献
阿秀是医院的营养师,她的儿子翔翔刚满3岁,长得虎头虎脑,皮肤紧致细腻,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炯炯有神,显得十分机灵。翔翔出生后就母乳喂养,4个月后阿秀再给翔翔添加泥状辅食,如在菜泥、鱼糜、肉泥、肝末中加入1、2滴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自打翔翔断奶后,在给宝宝做菜时她也放点橄榄油。此外,阿秀在给宝宝吃菜的食用油选择上,也选用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非转基因菜子油、核桃油,与橄榄油一并唱“主角”,间或也用
辰辰爸是个略有洁癖的人,一见到脏乱就心烦,恨不得脏乱马上从面前消失。而现在,辰辰无疑就是那个让爸爸想要立马消失的脏乱源头,怎么个脏法,让我娓娓道来……    吃饭 方圆一米不得下脚  一岁的辰辰已经到了应该放手让她学吃饭的时候,但自从她自己动手以后,丰衣就别提了,从此连足食都成了问题。心情好的时候会拿着勺子盛饭放到嘴里,可更多的时候是直接下爪,对准小嘴就开塞,于是沾得脸上、额头上、头发上到处都是。
环保说来容易,但真的要做却不是那样简单。尤其作为父母,我们身为孩子的榜样,既要时刻提醒自己节约资源,低碳环保,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引导,孩子才能真正懂得何谓环保。  以下是三种环保之路,主人公身份各异,但在引导孩子进行环保时都各有理念,各有高招,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扔错了,扔错了,这个是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可回收的袋子里。”我刚一不留心,把装面条的纸盒丢进厨房垃圾桶,儿子就嚷了
“钢琴王子”克莱德曼的中国巡演刚一结束,等待索要签名的乐迷们就排开了长龙一样的队伍。父亲带着郎朗排在队伍的最前面,克莱德曼习惯性地拿起签字笔,客气地问他们想签到哪里,谁料郎朗的父亲竟然说:“我们不要签名。”  此言一出,众人惊诧莫名,纷纷把目光聚焦到这一对排队等候几个小时却不要签名的奇怪父子身上。  “我有一个不情之请,”郎朗父亲看着克莱德曼朗声道,“我想让我的孩子握一下您的双手。”郎朗父亲向克莱
近年来,各地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幼儿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造成的。因此,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为何缺位  ◇幼儿身体素质强,但预见性不强。  幼儿活动范围广、运动量大,但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因此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更是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极易发生意外事故。  ◇幼儿安
许多父母都认为,他们给了孩子生命,是这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所以也一定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其实,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他小小的心灵里有许多家长不了解的秘密,一些做法也需要我们俯低视角细心体会。若家长总是抱着成年人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所作所为,不但容易产生误解,让他伤心委屈,还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本期在线将告诉您如何读懂孩子的内心,避免独断专横,使教育切中要点——
开学第一天,彬彬高兴地帮领回的新书“穿”上漂亮的外衣,突然,他发现小手指长出了一个晶莹透亮的小泡泡,痒痒的。彬彬没在意,用手抓了抓就不管了。傍晚回家时,妈妈发现彬彬似乎浑身不自在,小手到处乱抓,走近仔细一看,原来彬彬的脸上、身上都长出了许多红色小痘痘。妈妈慌忙带彬彬上医院治疗。经医生检查,彬彬的背部、腹部、面部、手指长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疱疹,连口腔和眼结膜处都有,还伴有轻微的发热。妈妈从没见过孩子身
参加聚会,一起来的还有几个小孩子。吃饭前,有人提议让孩子表演节目。一个三岁的男孩会数到100,一个不到两岁半的女孩背了好几首古诗,还有一个同龄的孩子竟然认识菜单上好些字。  我女儿三岁半,年纪最大,只唱了首歌。旁边的家长显然不满足,要求继续秀一下。我连忙打圆场:“别的真不会了,都没学过,”他们用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看我,笑了笑,总算作罢了。  我说的是实话,女儿既不太识字,也背不了几首诗,更不会数到
儿子臻臻是一个自信快乐的男孩子,他经常会说“我觉得自己挺棒的”、“我很棒,我自信”、“我是一个快乐的小朋友”。幼儿园的老师也给臻臻很高的评价,在《家园联系手册》上的评语经常是“自信、开朗、活泼”。邻居孩子的父母看到臻臻也经常夸他,并向我取经。  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儿子这么自信,这主要和我从小对他的鼓励和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譬如孩子小的时候爱爬
曾经,关在动物园里的猛虎每天都享受着安逸的生活,经过多年的人工养殖后,这兽中之王竟然懒得吃丢进笼内的肉食,令饲养员十分苦恼。有人建议重新给老虎活的食物,让它自己捕食。经过一段时间后,老虎重新恢复了森林之王的威风,疾病也离它而去。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境关怀”。  作为成长在生活优越时期的孩子,物质上的富足和父母的溺爱极易造成孩子脆弱、依赖、攀比、消极、懒惰等不良心理,无益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