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进而详细论述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最后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建筑;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scusses the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to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将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能动的结合在一起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抗裂性高、耐久性好、稳定性高的优点,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可以有效的加大结构跨度,满足大柱网、大开间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目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桥梁、房屋结构、水工、海港、污水处理厂等。在此,本文将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2.1通过对截面受拉区施加预应力,可以均匀结构内力分布,并由于预应力反拱而降低结构的变形,从而改善结构的使用性能,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2.2由于预应力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跨高比限值和柱距,因此可减小构件的截面高度,减轻自重。
  2.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裂缝闭合性能与变形恢复性能,抗裂性能好,从而提高了截面刚度,进一步改善结构的耐久性。
  2.4由于预压应力延缓了截面斜裂缝的产生,增加了截面剪压区面积,从而可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2.5预压应力可以有效降低钢筋的应力循环幅度,提高抗疲劳强度。
  2.6能够提供大跨度、大柱网、大空间。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经济跨度比钢筋混凝土的要大50%-100%。
  2.7现浇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的厚度可以做到普通钢筋混凝土板2/3或更薄,因此有利于降低高层建筑的层高与总高度。当高层建筑物总高度有限制时,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比普通平板结构每10层大约可增建1层。
  2.8对适合采用预应力技术的混凝土结构来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比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省20%~40%的混凝土和30%~60%的纵筋钢材,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施工工艺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施工工艺,可分为先张法施工及后张法施工两种。在此,本文主要就后张法施工工艺展开阐述。
  3.1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计算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L,可按下式计算:
  △L=(P·LT)/(APES) (1)
  式中: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取张拉端拉力与计算截面处扣除孔道摩擦损失后的拉力平均值,即:
  P=Pj[1-(KLT-μθ)/2] (2)
  LT——预应力筋的实际长度;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ES——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K——考虑孔道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
  μ——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以弧度计)。
  对多曲线段或直线段与曲线段组成的曲线预应力筋,张拉仲长值应分段计算,然后叠加:
  △L=∑(σi1+σi2)/2ES·Li (3)
  3.2预留孔道设置
  预留孔道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在设计上规定安装预应力筋的位置,预留出孔道,以备设置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安装设置金属波纹管或聚乙烯管;另一种是用专用的橡胶管或钢管作为模具,安装在设计规定的位置,浇筑混凝土后,适时抽芯拔出模具,形成孔道。
  1.采用金属波纹管时,安装前应做好防锈工作;固定波纹管时,采用Φ14钢筋做标高筋,间距为600mm。
  2.波纹管安装就位后,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波纹管上浮,必须用铁丝将波纹管与钢筋托架绑在一起或在波纹管顶部绑一根钢筋。
  3.波纹管挖制点的安装偏差:垂直方向为±10mm;水平方向为±20rnm。
  4.若是采用橡胶管或钢管做模具,应掌握好抽芯时间,宜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抽拨,过迟会难以拔出,过早易造成塌孔。
  3.3预应力筋的下料及穿孔
  1.由于某种预应力筋(如钢绞线)是不能有接头的,因此下料时长度要计算并下料准确,过长或较短都是浪费。
  2.切断预应力筋,需用圆盘砂轮切割机截断,严禁使用电弧或乙炔的方式。
  3.下料时,应遵循先下长筋、后下短筋的原则。钢绞线每隔1~2m用方木垫起。
  4.绑扎成束穿入构件的预应力孔道后,尽早张拉、压浆、封锚,以防止锈蚀。
  3.4张拉与锚固
  3.4.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1.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单位校验,并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的关系曲线,找出各束预应力筋初应力、控制应力等阶段性应力,相应拉力的压力表的数值。
  2.安装相应的锚环、夹片之类的锚具。
  3.明确各束张拉的顺序。由于工程预应力钢绞线较长,必须分级张拉分级锚固,每次均实施一次张拉锚固工艺,每一轮的初始油压即为上一轮的最终油压。
  张拉施工程序:0→15%σcon(初始值)→30%σcon→103%σcon(终值)→锚固。
  3.4.2张拉
  1.张拉分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若是两端张拉,要求两端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尽量保持一致。
  2.张拉的原则:遵循对称张拉的原则,同一楼面的预应力张拉要对称;同一根梁的预应力张拉应对称;同一束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对称,即“三对称”原则。
  3.在张拉时,同一束预应力筋应采用整束张拉,当整束张拉有困难时,应至少保证有一端是整束张拉,另一端采用单根张拉的方法进行补拉,对一端张拉的预应力钢筋束,必须是整束张拉。
  4.在张拉过程种,当预应力筋被拉紧或压力达到2.0MPa左右时,停止进油,检查千斤顶位置继续进油,直到达到设计规定的张拉力。
  5.张拉结束后用切割机切割多余钢绞线,切割后夹片外钢绞线长度不得少于30mm。
  6.在张拉时测量预应力筋的伸长时,要求其实测伸长值与计算理论伸长值相对偏差在±6%以内。当实测测量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以上时,应停止张拉,检查计量仪表是否有误,必要时,应重新校核及标定。
  3.5压浆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检查无误后,应尽早将水泥浆压入孔道内,以握裹住力筋避免其回缩,保持预应力的持久性能,减少预应力损失。
  1.孔道压浆的时间应控制在张拉完成后12-24h内进行。
  2.压浆前,应用清水或中性洗涤剂(有油污的情况)冲洗孔道,保证孔道畅通,然后用清洁的高压空气吹出积水,但要保持孔道湿润,使水泥浆与孔壁结合良好。
  3.压浆机宜选用活塞式的压浆泵,压力根据保证压入孔内的水泥浆密实而定,开始压力要小,逐步增加,最大压力一般为0.5-0.7Mpa。
  4.压浆顺序应从最下一层孔道开始,依次向上,从孔道较低的一端缓慢均匀的压入,直到排气孔溢出与压入浆稠度相同的浆后,才能封闭排气孔,稳压时间不小于2分钟后关闭压浆孔。同一孔道或每根梁的所有孔道要一次连续完成。
  3.6封锚
  待压浆凝固后,将梁端凿毛,用砂轮切割过长的力筋,仅在锚具外留不小于3cm长,按设计设置钢筋网及浇筑封锚C40混凝土,并保养达到设计强度,若有长期外露的预应力筋、锚具,则应采取防锈措施。
  4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4.1防止張拉锚固发生滑丝现象的措施:(1)穿束前,预应力钢束必须按规程进行梳理编束,并正确绑扎;(2)保持钢绞线的洁净,如有油垢、砂浆等杂物必须清除并清洗;(3)用钢丝刷或细砂纸打磨钢绞线表面,以防锈蚀层、砂浆影响锚固性能;(4)在张拉前须按规范要求检验锚夹具,确保锚夹片硬度符合要求,其硬度不致太低而导致夹片齿纹磨平;严禁使用锈蚀的夹片。
  4.2防止孔道漏浆、堵塞、压浆不饱满的措施:(1)在孔道压浆前,应先用水冲洗孔道,在冲洗过程中,若发现冒水、漏水现象,应立即堵塞漏洞。(2)正确控制水泥浆各项指标,泌水率最高不超过3%,水泥浆可加入适量膨胀剂,其掺入量须经试验确定。水泥浆掺入膨胀剂后的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3)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波纹管,如发现有孔洞应及时用封箱胶带裹紧,以防漏浆。(4)锚具外面的预应力筋的间隙,应用环氧树脂胶浆或棉花、水泥浆堵塞,以免冒浆。
  
  参考文献:
  [1]薛乃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建设者,2009(8).
  [2]刘秀英,张大志.浅析后张法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现场质量监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
其他文献
目前翳状胬肉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胬肉切除+干细胞移植术,复发率低是最大的优点[1],但术后患者术眼异物感重、流泪甚至难以睁眼.异物感的产生与缝线线结有直接关系,传统的缝线线结处理是:角、结膜表面的线结剪短,约1~2 mm[2].根据患者的反映,发现短线结可导致明显的术后异物感.笔者做了许多尝试,对固定结膜植片的缝线线结进行了改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报告如下。
目的 分析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本院收治4例该病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手关节X线、MRI及肿胀组织的病理活检.结果 4例患者均为青少年,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16~22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近端指间关节扁平状肿胀,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手X线示软组织肿胀,MRI检查未见滑膜增生及软骨破坏,肿胀组织病理活检示胶原纤维组织沉积.结论 本病为一良性疾病,认识不足易误诊为类风
目的 研究开发超声心动图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提高超声心动图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使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 更科学、合理和规范.方法 应用Macromedia Flash Professional为开发工具,以权威性专业协会组织最新发布的诊断指南或建议为蓝本,设计出多功能和多用途的辅助诊断软件,并根据临床实践使用中的反馈信息对系统进行完善.结果 系统能够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步进行;简便快捷地完成对心脏构型超声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对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 pulsmedial thick-ness,IMT)进行检测,分为增厚组和正常组,同时测定两组血脂、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MAU)等,并对两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颈动脉IMT增厚组较对照组血脂、空腹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
1978年7月25日首例运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而分娩的试管婴儿诞生,它为人类助孕技术的发展翻开新的篇章.此后,相继出现如:经腹腔精子与卵子移植技术(POST)、配子输卵管内移植技术(GIFT)、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ICSI)、着床前遗传诊断技术(PDG)等衍生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进行全面补充,使助孕技术更趋于完善.通过对此项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回顾,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小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应用小儿腹腔镜手术诊断、治疗小儿外科11种疾病,对437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37例腹腔镜手术一次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治愈率达100%.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刀手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只要熟练掌握小儿腹腔镜操作技巧和小儿腹腔镜手术特点,可避免和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毕罗(Billorth)Ⅱ式胃切除术式在临床上已使用了近120年,经分析此术式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认为毕罗Ⅱ术式相对改变了人的正常解剖生理状态,并发症相对较多,有的较严重(如残胃癌),并且与此手术方式有一定关系.而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相对接近人的解剖生理,并发症相对较少,临床效果好.因此得出结论:毕罗Ⅱ术式不适宜消化道重建.临床上可考虑以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替代毕罗Ⅱ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