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课而变,与课相融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任务单在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将学习活动融入一个个小问题或小任务中。它依课文类型而变,其学习任务涉及情感体悟、语言积累、内容整理、活动体验等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与运用,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融入;课文类型;学习任务单;学情
  “学习任务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在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将学习活动融入一个个小问题或小任务中,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过程的学习单,是一种依课文类型而变的融入式设计。其学习任务可以是情感的体悟,可以是好词佳句的积累,可以是课文内容的整理,可以是活动的体验,等等。下面笔者就谈谈在不同的课文类型中“融入式”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运用。
  一、情感类课文——学习任务单融入情感体悟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是同等重要的。中高段语文教材中有很大比例的课文是情感类的,有思乡之情、父母之情、爱国之情、缅怀先烈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人与动物之情等等。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上主要融入了学生的情感体悟方式,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获得积极的、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金色的脚印》
  [学习任务单
  面对着老狐狸咬木桩这一不寻常的举动,正太郎开始真想“解”铁链,后来决定“不解”。换作是你,你是支持“解”还是“不解”?理由是什么?
  要求:先确定自己支持的观点,打上“√”(二选一),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描述,寻找理由,然后小组内进行辩论。
  一、解开铁链
  我认为应该解开铁链,因为课文第( )自然段写道 (在书上画),我是这样想的 (填关键词)。
  二、不解开铁链
  前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老狐狸救小狐狸的感人情节。后半节课,学生借助任务单进行学习。任务单上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核心问题:正太郎开始真想“解”铁链,后来决定“不解”。换作是你,你是支持“解”还是“不解”?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纷纷阐述自己的理由:有的认为应该“解”,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了小狐狸可怜、老狐狸啃木桩很辛苦等理由;有的认为应该“不解”铁链,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了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救出小狐狸是遵循自然规律、更能感受亲情等理由。在小组辩论这种特殊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狐狸一家的亲情,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对狐狸、对动物的感情,从而达成了这节课的情感目标,也突出了该单元的情感目标。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若碰到包含各种情感的课文,就可以设计这种情感体悟式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在思考中细读课文,在思考中发表见解,在思考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二、描写类课文——学习任务单融入好词佳句积累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中高段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像《草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匆匆》《山雨》等课文不但文句优美,且在表达方法上也非常有特点。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上就要融入语言的积累。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
  教学第5自然段“与山中朋友打招呼”时,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说感悟的方式,体会到作者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将山中的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等朋友表现得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与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随后,出示任务单。
  在展示过程中,选择任务一的小组的朗诵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选择任务二的小组的仿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如“你好!顽皮的小猴子,你跳来跳去,是邀我与你一起玩耍吗?”“你好!美丽的花儿,你张开笑脸,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吗?”
  当然,设计学习任务单时,语言积累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一些,如摘抄、朗诵、背诵、仿写等等。长期的语言积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说明类课文——学习任务单融入内容整理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的课文,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中高段学生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一定的提炼概括能力。所以,对于说明类的课文,我们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上主要融入课文内容的整理方法,让学生快速地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种内容整理式的学习任务单往往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浏览速度,扩大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的能力。而且这种学习任务单简单易操作,学生在预习课文、初读课文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可以尝试自己进行设计。
  四、综合实践类课文——学习任务单融入活动引导体验
  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四次大型的综合性学习,分别是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六年级上册的“轻叩诗歌的大门”、六年级下册的“難忘小学生活”。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对于这样的语文主题活动,我们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上主要融入活动的引导和体验,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规划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或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
  在开展“家庭调查”这一活动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如左图),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单走出校门,走进家庭,收集信息。有的学生用访谈的方式,边与家长交谈边记录;有的学生与家长分别填写表格,再整理汇总。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照任务单从多个角度分析,得出了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不同的渠道信息量大小不同、人对信息需求的差异性等结论。这种根据综合实践类课文的特点设计的学习任务单既动脑又动手,无疑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学习成效也相当显著。
  学习任务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既使每个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得到了充分保障,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融入式设计,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结合不同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发挥着不同的教学功能。
  (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中心小学 314413)
其他文献
【摘 要】识字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部编教材对于识字教学有新的要求。为此,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材编排特点,开展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打好基础,还要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对他们做好引导:借助课前预习,了解学情,突破难点;通过课堂教学,发现方法,掌握规律;做好阶段复习,板块梳理,夯实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在识字方面有较为明显的进步。  【关键词】课前预习;教学规律;梳理知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主题单元编排的,其中有些单元主题是围绕游记内容来安排的,如: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自然奇观”、第五组“我国的世界遗产”和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自然景观”。游记类单元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游记类课文文质兼美、结构清晰,是学生阅读、教师指导习作的佳作。然而在一线课堂教学中,游记类课文的单元整组教学却存在着缺单元核心目标统领、游记类课文学习与单元习作割裂、游记类课文教学年段序列模糊等问题。那么
【摘 要】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这一单元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人物关系图、联系上下文猜读、进行多视角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名著,扫清阅读障碍,品味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古典名著;人物关系图;上下文猜读;多视角解析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在教材中引入
下午,妈妈把我从跆拳道馆接回家,我非常口渴,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有水喝吗?渴死我了!”“哦,我忘了烧开水,你去楼上拿瓶牛奶喝吧。”“妈妈,我也要喝。”在一旁玩耍的小妹妹也高声叫了起来。“好,让哥哥帮你也拿一瓶。”  我跑到房间里,打开牛奶箱子一看,只剩最后一瓶了。哎呀,这瓶不能让妹妹给拿走了,否则我就没得喝了。我拿了那瓶牛奶就要喝。  “哥哥,帮我拿一瓶。”妹妹嚷了起来。我拿下牛奶箱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2课《“番茄太阳”》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本段话中的“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存在主语残缺的语法失误。“看着她”作为表示情态的状语位于句首,后半句的“隐隐心疼”则是本句话的谓语,显然“让人”这个介词短语是不能充当主语的,为了符合语法的要求,应去掉“让”这个介词。
又一个快乐的暑假来到了,小朋友们打算如何度过这个假期呢?  不如,去一趟乡村吧,那里,是离大自然最近的地方。  清晨,在大公鸡骄傲的“喔喔”声和小鸟欢快的“啾啾”声中睁开双眼,快点出门去,去看看那不同于城市的广阔天地:  蓝的天,白的云,清亮的荷塘,碧绿的田野,缤纷的野花,芳香的泥土……一切都是那么天然而美丽!  蝉儿躲在树影里,“知了知了”地把你从午睡中唤醒,叫上三五个村里的小伙伴,捉几只鸣蝉,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有一书,题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我不胜慨叹:当我们看花时,我们在看些什么?  在季老先生那些以留学德国为背景的散文篇什中,《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比较别致的一篇。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人不光爱花,而且爱得奇怪,与中国人相比完全不同。我们把花栽在室内,或放在阳台,或灌溉或使之沐浴阳光,为的是供自己欣赏。可德国人就不一样。文
下列成语里的“一”字各表示不同的意思,你能区别吗?请用线把成语与表示的意思连起来。  1.一心一意 a.单独  2.一唱一和 b.一旦  3.一见如故 c.数目一  4.一尘不染 d.刚,才  5.一鸣惊人 e.一点儿  6.一面之词 f.专一  7.一视同仁 g.同一  8.一如既往 h.完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郝湾小学 温 溪 供稿)  (答案本期找)  二、还原倒装句  倒装句在古
【设计理念】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寓言常常借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被称为“穿着外衣的真理”。针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本课设计从语文的角度,采用想象、表演、品悟、复述、创编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进入寓言情境,感受寓言的言意特色,玩味寓言的言语方式,学习寓言的个性表达。如此依体而教,“是什么就教什么”,寓言教学才更有个性,更有语文味。 
【摘要】电影大师谢晋与“越语文”的情缘至深至浓,主要体现在:乡土教育,催生了谢晋艺术的火种;乡土文化,滋养了谢晋细腻而又激情的艺术风格;在家乡母校任顾问,展现了谢晋魂牵梦萦的家国情怀。谢晋,这位江南文化滋养和“越语文”熏陶出来的电影大师,理应成为“越语文”的骄傲。  【关键词】谢晋 电影大师 “越语文”  “谢晋导演,浙江上虞人氏,东晋谢安、谢玄之后也。以‘晋’为名,以铭根器。悠悠千年,果然承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