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随着高职体育改革的推进和发展,传统的单一模式化教学逐渐被多元化教学所取代。因此越来越多的优秀民族传统项目进入到高职课堂,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并且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推广,舞龙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进入高职课堂,文章通过对高职舞龙课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 舞龙 开展
一、现状
如今在高职院校中,不仅成立了舞龙队,还设立舞龙体育选项课供学生学习,高职体育课堂因其开展形式多样且花样繁多受到高职师生的喜爱和推崇。但是从现今高职院校开展的情况来看,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场地器材等原因制约着高职舞龙课的开展。由于优秀的教练员,以及具有舞龙背景的高校教师的缺乏及分布的不均衡,导致高职现阶段担任舞龙课及训练的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指导,从而影响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出现内容的空洞,以及教学形式过于机械化,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舞龙的器材规格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舞龙运动的一条龙是由9人龙组成的团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初期的教学示范,和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为困难。而且舞龙器材的昂贵,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大大加快损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器材的维修和维护。场地方面,由于舞龙运动是一项多人团体项目,需要广阔的场地活动,舞龙训练及课程教学受到一定的制约。在学制方面,学生课程安排紧凑,课后训练的频率和强度得不到保障,高职院校舞龙训练周期短,人员流失快,出成绩难。内外因方面,由于中国国情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现在独身子女,从小养尊处优,缺乏锻炼,大部分精力用于文化教育,身体练习普遍缺乏。由于课程的深入,对力量、体能要求越来越高,队友间的协调配合越来越严格,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骤减,人员流失。由于舞龙的9个把位各司其职,每个位置各不相同,只要有其中一名队员缺席,就会导致教学和训练无法正常进行。
二、开展舞龙课的意义
(一)舞龙对文化价值意义
舞龙运动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的是民族的情感与思想。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具有浓厚的凝聚力、想象力因此在高职院校种推广舞龙,开展舞龙课,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和接触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舞龙这项运动,以及开展的价值意义。从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下去。
(二)舞龙对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
舞龙运动不仅是一种文化祭祀活动,也是民间文化娱乐的一种活动方式。舞龙以灵活多变、形态各异的表演形式以及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和表演性深受人们的喜爱。高职院校的校园生活除了紧张的文化学习压力之外,还有繁重的专业技能训练,因此繁重的学业生活急需寻求排解。以往单一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舞龙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引入课堂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建设,还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根据表演目的和形式的不同舞龙套路也编排也是形式多样,舞龙表演已经在许多院校活动中成为一种压轴演出,比如每年的运动会开幕式、校庆、迎新晚会等重大节目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不仅在展示表演的过程中获得历练,还增添了自信,敢于表现自我。
(三)舞龙对教育的精神价值意义
舞龙是一项由至少9人组成的一条龙和一人持龙珠组成的运动,因此,队友间的默契配合是表演是否顺利的关键因素。通过舞龙练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到各种舞龙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舞龙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整体的重要性。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我行我素,等毕业很难融入到社会大集体中。通过舞龙练习,能够潜移默化让学生了解集体配合的重要性,并不断内化自我行为和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树立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舞龙队健身的价值意义
舞龙花样繁多是由多套动作组成,利用一定的技巧来表演的一种形式。因此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技艺来完成一些难度动作。在表演中利用身体各种姿势来完成,舞龙的动态和静态造型中将力量、幅度、速度、技巧、耐力糅合于舞龙技巧当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和优雅的动作。
三、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舞龙在高职课堂能否合理有效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将课堂顺利高效的进行下去。因此,要合理地利用专业师资资源,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盡可能的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有效地教学手段,更好的推荐引用到各个院校当中。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建立公平机制,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课程建设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要求灵活多变,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在现场教学过程当中合理安排好教学练,不断挖掘舞龙的艺术形式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依托课程,持续发展
高职2+1的培养模式,是阻碍舞龙训练队和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员培养时间短,人才流失快,是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舞龙的训练以及社团可以结合舞龙课程,三者融合,不仅能相互依托,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阻力,以学带练,发展一批老队员,来挖掘新队员,在学习和技能上,老带新不仅可以带动一批新的血液,老队员还能在动作技术上得以巩固,理解的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1] 何金,刘永风.江苏省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5):139.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 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 顾城.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
摘 要 随着高职体育改革的推进和发展,传统的单一模式化教学逐渐被多元化教学所取代。因此越来越多的优秀民族传统项目进入到高职课堂,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并且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推广,舞龙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进入高职课堂,文章通过对高职舞龙课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 舞龙 开展
一、现状
如今在高职院校中,不仅成立了舞龙队,还设立舞龙体育选项课供学生学习,高职体育课堂因其开展形式多样且花样繁多受到高职师生的喜爱和推崇。但是从现今高职院校开展的情况来看,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场地器材等原因制约着高职舞龙课的开展。由于优秀的教练员,以及具有舞龙背景的高校教师的缺乏及分布的不均衡,导致高职现阶段担任舞龙课及训练的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指导,从而影响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出现内容的空洞,以及教学形式过于机械化,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舞龙的器材规格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舞龙运动的一条龙是由9人龙组成的团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初期的教学示范,和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为困难。而且舞龙器材的昂贵,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大大加快损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器材的维修和维护。场地方面,由于舞龙运动是一项多人团体项目,需要广阔的场地活动,舞龙训练及课程教学受到一定的制约。在学制方面,学生课程安排紧凑,课后训练的频率和强度得不到保障,高职院校舞龙训练周期短,人员流失快,出成绩难。内外因方面,由于中国国情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现在独身子女,从小养尊处优,缺乏锻炼,大部分精力用于文化教育,身体练习普遍缺乏。由于课程的深入,对力量、体能要求越来越高,队友间的协调配合越来越严格,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骤减,人员流失。由于舞龙的9个把位各司其职,每个位置各不相同,只要有其中一名队员缺席,就会导致教学和训练无法正常进行。
二、开展舞龙课的意义
(一)舞龙对文化价值意义
舞龙运动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的是民族的情感与思想。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具有浓厚的凝聚力、想象力因此在高职院校种推广舞龙,开展舞龙课,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和接触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舞龙这项运动,以及开展的价值意义。从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下去。
(二)舞龙对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
舞龙运动不仅是一种文化祭祀活动,也是民间文化娱乐的一种活动方式。舞龙以灵活多变、形态各异的表演形式以及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和表演性深受人们的喜爱。高职院校的校园生活除了紧张的文化学习压力之外,还有繁重的专业技能训练,因此繁重的学业生活急需寻求排解。以往单一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舞龙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引入课堂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建设,还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根据表演目的和形式的不同舞龙套路也编排也是形式多样,舞龙表演已经在许多院校活动中成为一种压轴演出,比如每年的运动会开幕式、校庆、迎新晚会等重大节目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不仅在展示表演的过程中获得历练,还增添了自信,敢于表现自我。
(三)舞龙对教育的精神价值意义
舞龙是一项由至少9人组成的一条龙和一人持龙珠组成的运动,因此,队友间的默契配合是表演是否顺利的关键因素。通过舞龙练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到各种舞龙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舞龙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整体的重要性。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我行我素,等毕业很难融入到社会大集体中。通过舞龙练习,能够潜移默化让学生了解集体配合的重要性,并不断内化自我行为和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树立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舞龙队健身的价值意义
舞龙花样繁多是由多套动作组成,利用一定的技巧来表演的一种形式。因此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技艺来完成一些难度动作。在表演中利用身体各种姿势来完成,舞龙的动态和静态造型中将力量、幅度、速度、技巧、耐力糅合于舞龙技巧当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和优雅的动作。
三、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舞龙在高职课堂能否合理有效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将课堂顺利高效的进行下去。因此,要合理地利用专业师资资源,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盡可能的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有效地教学手段,更好的推荐引用到各个院校当中。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建立公平机制,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课程建设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要求灵活多变,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在现场教学过程当中合理安排好教学练,不断挖掘舞龙的艺术形式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依托课程,持续发展
高职2+1的培养模式,是阻碍舞龙训练队和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员培养时间短,人才流失快,是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舞龙的训练以及社团可以结合舞龙课程,三者融合,不仅能相互依托,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阻力,以学带练,发展一批老队员,来挖掘新队员,在学习和技能上,老带新不仅可以带动一批新的血液,老队员还能在动作技术上得以巩固,理解的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1] 何金,刘永风.江苏省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5):139.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 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 顾城.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