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它的使用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也是学生应具备的技能,而学生要准确、熟练地使用和正确地答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现从部分省市中考试题谈谈显微镜的教学及解答技巧。
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识记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例(2013年枣庄)下表是显微镜使用中的目的及对应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目的操作A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转动转换器B使物像更清晰转动细准焦螺旋C调节物像大小转动遮光器D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解析:A项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不符合题意。
B项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不符合题意。
C项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的明暗,不能调节物像大小。故符合题意。
D项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故不符合题意。
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方法:一取镜安放(一取二放三安装);二对光(转动转换器、转动遮光器、左看右睁、转反光镜);三观察(安放玻片标本、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看右睁、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微转动细准焦螺旋);四整理。
例(2009年东营)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解析:由甲图转为乙图,可知物像位置移到了视野中央,细胞数目减少了,体积增大。因此要先移动装片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由低倍镜转入高倍镜,此时视野光线会变暗,需要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
三、懂得显微镜放大的倍数及其物像与视野的关系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会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会越少,看到的细胞个体会越大,视野光线的亮度会变暗。
例(2010年长春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4×,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相比()。
A。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增大
B。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变小
C。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增大
D。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变小
解析: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较多,个体小,视野较明亮,放大倍数低。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较少,个体大,通光量相对少,视野较暗淡。
四、明确显微镜成像特征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与视网膜上看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相反的倒像。物是玻片标本,像是视网膜上看到的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例(2010年湖北恩施)小刚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其视野如图1所示。请你帮他调整使物像位于视野正中央,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A。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B。把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有两层含义:一为“倒”,即上下左右颠倒;二为“像”,我们照镜子时,左和右对调。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像则是完全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做这类题可将试卷或标本旋转180°,看到的结果即看到的物像形状。
五、明辩物镜与目镜
目镜直接插入镜筒上没有螺纹;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载物台的距离越近。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载物台的距离越远。
例(2013年济宁)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B。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丙
解析:有螺纹的是物镜,没螺纹的是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大,需要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最小,所以选D。
六、污点的判断
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标本三个部位。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若动则在目镜上。②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不动则是在物镜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污点与反光镜无关。
例(2009年莆田)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物会影响对物像的观察。下列操作中对判断污物来源无效的是()。
A。转动目镜B。转动物镜
C。转动反光镜D。移动玻片标本
解析:污点存在于目镜、物镜和标本三个部位,与反光镜无关。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八中学
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识记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例(2013年枣庄)下表是显微镜使用中的目的及对应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目的操作A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转动转换器B使物像更清晰转动细准焦螺旋C调节物像大小转动遮光器D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解析:A项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不符合题意。
B项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不符合题意。
C项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的明暗,不能调节物像大小。故符合题意。
D项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故不符合题意。
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方法:一取镜安放(一取二放三安装);二对光(转动转换器、转动遮光器、左看右睁、转反光镜);三观察(安放玻片标本、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看右睁、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微转动细准焦螺旋);四整理。
例(2009年东营)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解析:由甲图转为乙图,可知物像位置移到了视野中央,细胞数目减少了,体积增大。因此要先移动装片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由低倍镜转入高倍镜,此时视野光线会变暗,需要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
三、懂得显微镜放大的倍数及其物像与视野的关系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会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会越少,看到的细胞个体会越大,视野光线的亮度会变暗。
例(2010年长春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4×,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相比()。
A。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增大
B。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变小
C。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增大
D。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变小
解析: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较多,个体小,视野较明亮,放大倍数低。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较少,个体大,通光量相对少,视野较暗淡。
四、明确显微镜成像特征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与视网膜上看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相反的倒像。物是玻片标本,像是视网膜上看到的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例(2010年湖北恩施)小刚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其视野如图1所示。请你帮他调整使物像位于视野正中央,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A。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B。把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有两层含义:一为“倒”,即上下左右颠倒;二为“像”,我们照镜子时,左和右对调。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像则是完全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做这类题可将试卷或标本旋转180°,看到的结果即看到的物像形状。
五、明辩物镜与目镜
目镜直接插入镜筒上没有螺纹;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载物台的距离越近。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载物台的距离越远。
例(2013年济宁)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B。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丙
解析:有螺纹的是物镜,没螺纹的是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大,需要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最小,所以选D。
六、污点的判断
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标本三个部位。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若动则在目镜上。②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不动则是在物镜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污点与反光镜无关。
例(2009年莆田)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物会影响对物像的观察。下列操作中对判断污物来源无效的是()。
A。转动目镜B。转动物镜
C。转动反光镜D。移动玻片标本
解析:污点存在于目镜、物镜和标本三个部位,与反光镜无关。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八中学